围村指由石墙包围的传统中国村落,用以防御邻近仇敌、盗寇和猛兽。
围村常见於广东南部,住在村落裏的多是一个家族。
香港的围村多设在新界。
住在村落裏的多是一个家族。
明朝时沿海寇患频繁,居民为求自保,於房屋周围建矮石墙,用以抗盗,当时粉岭龙跃头的老围便是香港最早的围村。
清朝初年,厉行「迁海令」以绝接济在台湾反清的郑成功,沿海空虚而沦为寇穴,康熙八年(1669年)复界后,居民获准迁回旧地,於重建家园时,在四周加建高墙,更有挖掘护河,安装铁闸门,藉以自保,此等筑有高墙围绕的村庄,是为今日香港新界地区的「围村」。
乾隆嘉庆期间,客籍居民迁居新界日多,多在原居民毗邻建立新村定居,由於语言、风俗不同而互生磨擦,加以土地分配利益,部分受到原居民的侵迫,遂仿原地围龙屋型制,建造「围屋」,聚族而居,用以防卫自保。
著名围村
香港大多数围村都设在新界,多集中於元朗(包括屏山、厦村、十八乡及新田等)、锦田(包括锦田及八乡)、粉岭上水(包括大埔、粉岭、上水、沙头角及打鼓岭等)及沿海谷地(包括沙田、荃湾及屯门),曾为「新界五大族」——邓氏、侯氏、彭氏、廖氏和文氏的聚居地。
现在市区只有黄大仙的衙前围村保存完好。
按1995年5月的《香港围村调查报告》(萧国健、沈思、叶庆芳著),香港新界等地调查的131条村庄中,有「围」名者共71,可考之有围门者凡84,有围墙者凡57,其围墙四角建有更楼者凡21。
吉庆围
吉庆围是香港一个著名的客家围村,位於元朗锦田锦田公路侧,与永隆围、泰康围、南围、北围和新围合称「锦田六围」。
吉庆围呈长方形,占地45亩(长约100公尺,宽约90公尺),设计整齐、对称,是典型的围村建筑。
邓氏远祖邓符协早於北宋时来此定居,后来族人邓伯经与另外两人於明朝成化年间(1465年至1487年)建筑围村居住,至今已逾500年历史。
这裏住有400个邓氏后人。
此村初无围墙,及至清朝康熙初年,由於地处濒海,为防寇盗,邓珠彦和邓直见才加建了6公尺高的青砖围墙。
墙基用石筑砌而成,壁上有炮口,围墙四角,均筑炮楼,并加连环铁闸。
围外原有一道10多米的护河围绕,是1662年至1721年间加建的,后来被填平,现时只有部分被保留了数米宽的河面。
吉庆围只有一个出入口,门口外有一块记载邓氏历史的铜牌。
围村内设有一座小庙,供奉15位神只。
吉庆围曾是锦田居民的抗英据点,时至今日,吉庆围仍被18英尺厚的城墙包围,但随著城市发展,已大为失色。
围墙内的旧屋大多改建成西班牙别墅,尤如空壳。
曾大屋
曾大屋,又称「曾氏大屋」、旧称「山下围」或「山厦围」,位於沙田博康邨旁边,邻近狮子山隧道,是区内保存得最好的围村之一,亦是仅存的最大客家式大宅。
曾大屋是曾氏家族的住宅,由曾贯万於1848年建造。
曾氏建宅的起源有二:一、曾氏在西湾河经营石矿场,并在筲箕湾开设三利石厂,后来致了富,便在沙田兴建围村供族人居住。
二、曾贯万是五品官,相传有一班海盗把渔获交予他保管,他在渔获下面发现大量银币,而海盗又一去不回,遂用之兴建建宅。
曾大屋呈长方形,总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尺,采用了曾氏的东北五华老家的建筑风格——堡垒式的格局,围墙采用了花岗石、青砖和精选的木材,而四角均筑有镬耳型的三层高碉堡,碉堡上有枪孔和了望台。
庭院内还有两口井。
曾大屋的建筑充满官家气派,将防御和抗敌的因素集於一身,与新界的其他围村迥然不同。
围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收容逃难人士,所以被尊称为「曾大屋」。
上水围
上水围位於上水上水乡内,建於1646年。
围村结构严谨,仍然保留原有的护河,是乡郊各个聚居地之中的极少数。
上水围是廖氏家族的核心,其远祖在元朝(1271年至1368年)从福建南下,立籍於此。
乡内的廖万石堂,建於1751年,是香港保存最好及最具规模的客家宗祠之一,建造讲究,陈列大量珍贵文物,1985年获列为法定古迹。
上水围每60年才庆祝太平清醮,最近的一次在2006年举行。
粉岭围
粉岭围位於粉岭,由彭氏家族兴建,至今已逾700年历史。
粉岭围以别致的池塘和特别的布局闻名,大炮、城楼和风水鱼塘也别具特色,是香港少数能够保留古色古香的围村。
宋朝末年(1120年至1280年期间),彭氏家族从潮州揭阳县迁居[1]抵港,并在此定居。
围村、风水鱼塘和古炮,均建於明朝万历年间。
粉岭围还近建有思德书室和彭氏宗祠,建筑古雅,重修后仍保留清代建筑的风格,保留的文物甚为丰富。
衙前围村
衙前围村位於九龙新蒲岗东光道,东头村侧,是九龙其中一条古老的村落,亦是市区内仅存且风貌不变的围村,仍然保存了完整的村屋、祖堂及天后庙。
衙前围村建於元末明初(1352年),距今620余年,是吴、陈、李三姓自中原南来定居的地方。
围村曾建有了望台、护河和吊桥等。
护河在日治时期被填平,吊桥亦已不复存在。
村内曾装有两具大炮,保卫族人,后来被埋藏於村口附近。
衙前围村内的古迹主要有天后庙及吴氏宗庙。
村内每年会举行斋醮,往往会10年庆祝太平清醮,持续数天。
该村的太平清醮始於1726年,最近的一次在1996年举行。
现时,发展商长江实业拥有衙前围村的八成业权。
长实早於1982年开展围村的收购行动,1993年土地发展公司(市区重建局前身)宣布将该村纳入重建项目,2006年1月与村民达成保留古迹的协议。
其他香港的围村包括:
积存围:通称「大围村」,位於沙田大围。
田心围:位於沙田大围。
三栋屋:位於荃湾西楼角路,绿杨新邨侧,原为客家的围村,1987年修缮后成为博物馆。
上璋围:位於元朗屏山,连同邓氏宗祠(香港最大的祠堂)、聚星楼(香港唯一的古塔)、觐廷书室、洪圣宫、杨侯古庙和多座传统建筑物,组成屏山文物径。
龙跃头五围:位於粉岭龙跃头,包括老围、麻笏围、永宁围、东阁围(又称「岭角围」)和新围(又称「觐龙围」),与附近六条村合称五围六村,是新界五大族之一邓氏的聚居处,亦是龙跃头文物径主要组成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