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素有“阆苑仙镜、风水宝地”之美誉。
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称阆中为“嘉陵第一江山”,也是中国第一风水古城。
城中保存着1.78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
阆中市有220多处人文景观,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如风景秀美的锦屏山和历史悠久的腾王阁等。
阆中建县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1984年6月,阆中被列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古城。
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区文物名胜众多,杜甫、元稹、李淳风、袁天罡、吕洞宾、司马光、苏轼、陆游、张善孖、丰子恺等先后来阆,留下不少著名诗篇和珍贵墨宝。
阆中城区地面文物点有200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均居四川省县级政区之首。
馆藏文物有3000余件,其中国家等级文物2000余件。
阆中文化的主体是以汉桓侯祠(张飞庙)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云台观、大佛寺、永安寺、巴巴寺、福音堂、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贡院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以巴渝舞、皮影、川北灯戏、亮花鞋、剪纸等艺术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被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
阆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也是巴国境内紧邻苴国的一个地方。
巴国最后一个国都就定于阆中。
巴人善战,早已闻名,远在殷商时,商王就曾多次与巴人交战,周武王姬发也用巴人组成3000人的前锋——“虎贲”军,牧野一战,使纣王全军覆灭。
《华阳国志·巴志》说:“阆中有渝水(嘉陵江古称),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
初为汉前锋,数陷阵,锐气喜舞。
(汉高)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
乃令乐人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
《晋书·乐志》也说:“高祖乐其(指巴人)猛锐,数观其舞,使乐人习之。
”曹操令王粲改创其辞,名昭舞,晋、宋又改为文舞、武舞。
杜佑说,巴人从周以来的武舞,即干戚舞、巴渝舞、牟弩舞,后演变成文武舞。
阆中灯戏
1200多年前,在道教盛行的邻县苍溪,每逢春社、秋社、清明、建庙迎神、神佛生日等民俗活动就会有坛(傩)班和灯班艺术表演,两类戏班相互糅合形成独特唱腔的灯戏(川派傩戏),经阆中民间艺人吸收并加以发展,形成一定影响力的阆中灯戏。
川北皮影
2000多年前,在陕西地区出现羊皮戏,俗称皮影戏。
皮影戏运用幕影演出道理,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清代各地方的戏剧唱腔的多样促使皮影艺术表演达到鼎盛时期,阆中的皮影戏就是四川的代表,它巧妙的糅合进苍溪灯戏(川派傩戏)唱腔进行表演,影响了整个四川皮影艺术的发展,称之为“川北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