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道教能同时信奉。
佛教、尤其大乘佛教并不排斥其它信仰的共存,也不要求信徒放弃其它信仰。
同样,道教也是多神多崇拜的宗教,同样不要求信徒放弃其它信仰,因此佛教徒同时是道教徒是可以的,中国历史上所谓“三教合一”便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既当和尚又当道士,大约是不可以,也实在不太像样的。
但是,世界许多主流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都信奉一神论,对其它偶像崇拜采取激烈排斥的态度,佛教、道教徒如果要同时成为这些宗教信徒,就需要放弃原有的信仰。
思想特点:
1、大乘佛教以佛陀的遗留原则(三法印或进一步总结的一实相印),来发挥佛陀众生平等,慈航普度,自觉觉他,利益救度一切众生为目的之本怀--菩萨道的菩提心。
修持与教理体系上,大乘佛教更精深圆满,境界广大无艮,修行果位直趋无上菩提。
大乘佛教的教义在小乘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显中道实相、八识与如来藏,六度万行与菩萨道,一心本净,众生平等众生亦可成佛等思想。
从小乘的四谛、十二因缘到唯识学如来藏,三乘佛法一以惯之却在博大精深程度上节节增上,构成了完整的佛教体系。
2、弘法方法上,大乘佛教注重信仰与实践,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因人制宜(四悉檀),大乘佛教灵活开放、慈悲平等、普度众生、贴近生活。
佛在古印度传播佛教教义,其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是众生平等,慈悲普度的理念,以反对婆罗门教的野蛮种姓隔离的等级制度。
而此平等与普度的思想集中显现于大乘教义里。
总而言之,大乘是佛陀教诲的根本精神所在。
扩展资料
五时八教:
1、乃天台宗智顗大师判解一大藏佛教。
以五时定释迦一代圣教说法之因由。
以八教分别其说法之仪式(化仪之四教)与教法之浅深(化法之四教)。
2、分别述之。
五时教判,有别有通。
别五时,历然有序。
通五时,因众生的机感不齐,故教法通于五时。
其根机最钝的声闻大众,必须经过上面别五时的调停与陶铸,才能入于一佛乘实相。
3、而根性利者,不必经历五时,有的经历四番或三番的陶铸与调停,甚至随遇一法便可悟入一乘之理,因而,通五时义得以成立。
蕅益大师特别注重通五时的意义,佛陀说法是神力自在,任运度生,根据实际情况而设方便之教,不可思议;虽有五时的区别,然绝不受五时所局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乘佛教 五时八教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佛教和道教能同时信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