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墓在昭陵。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
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
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
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扩展资料:
唐太宗选择九嵕山作为昭陵陵址有着浓郁的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
中国古代所谓的陵墓堪舆风水之说,伴着姓氏的不断扩大及五行阴阳之说的流传而逐渐完善。
至南北朝时基本形成了一套评定风水好坏的理论。
九嵕山满足了堪舆家认为帝王陵墓应具有的所有条件,自唐以降,堪舆家普遍认为昭陵的风水为中国历代帝陵之最佳者。
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22.5千米九嵕山的主峰。
距西安市70千米,咸阳市30千米,咸阳国际机场25千米。
九嵕山山势突兀,海拔1188米;地处泾河之阴、渭河之阳。
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东西两侧,层峦起伏,亘及平野。
主峰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九道山梁,高高拱举。
古代把小的山梁称为嵕,因而得名九嵕山(或称“九嵏山”)。
从唐代开始,历代帝王都委派官员代表朝廷祭祀昭陵。
由于昭陵正南方献殿前的空地不多,加之道路崎岖,石料搬运不便,所以,历代的祭陵碑都立于北司马院内,久而久之。
人们习惯把北司马院称为“祭坛”。
已知历代皇帝祭陵碑30余通。
最早的祭陵碑是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后所立,碑上尚存“监察御史赐绯鱼袋臣韩云卿述并书”15字。
其次是明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员所立的“御制祝文”碑。
在30余通祭陵碑中,立碑最多的是清代康熙皇帝,至少有7通,其次是清代乾隆皇帝,至少在3通以上。
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当中,唯昭陵在其以后形成了“祭坛”。
昭陵主陵居于陵园最北端的九嵕山主峰,190余座陪葬墓以陵山主峰为轴心。
呈扇面分布在陵山两侧和正南面。
犹如群星拱卫北辰一样拱卫着昭陵,恰似当年长安城的布局一样,帝王居住的大内居北,朝臣贵戚的府邸在南,象征着君主专制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世民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谁知道李世民的墓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