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山镇位于天门市西北部,属大洪山余脉。
全镇辖25个村,246个村民小组,38700人,耕地面积58271亩。
这里地域辽阔,国土面积130平方公里;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是长江流域人类发源地之一;风景秀美,有佛子山、金杯山等10余座大小山峰,山势奔放,秀美挺拔;人文资源丰富,有佛祖寺、陆羽泉等名胜故迹三十余处;经济特色明显,形成了四万多亩优质稻、优质鱼、优质油、优质果等四大农业板块基地和集旅游、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群。
天门山:在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天门山拔地而起。
天门山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竟陵城区西北22公里处。
山群由佛子山、金杯山、团山、朴船山、龙尾山五峰组成,面积931.9公顷,海拔192米。
整个山体呈东西走向,坐北向南,五山首尾相倚,状如玉如意,山体俊秀,树林葱郁,气候宜人,交通便利。
佛子山下陆羽塘面积约两公顷,水质清澈,碧波荡漾,鱼虾遨游。
佛子山顶有佛祖庙遗迹,存有佛祖释迦牟尼宝座与脚踏墨玉,山腰有古战壕,东南坡有元帅台,金杯山上有景点陆子读书处、陆羽泉、陆羽亭、陆羽祠,四个景点(茶圣陆羽青年时在天门山求学于邹夫子)连成一线排开,以及汉光武憩息的溱手岗,龙尾山上有传说美丽的老虎洞(楚国令尹子文降生于此洞,老虎以虎奶喂之,后子文成就一番大事业)、虎啸岗,整个风景区自然人文景观丰富。
距天门城区西北约22公里,就是佛子山镇,镇北与京山县境接壤的交界处,是天门市境仅有的山群——天门山群落.大洪山余脉绵延千里,顿足于此,成为这个小镇天然的屏障.
远远望去,佛子山,金杯山,团山,扑船山,天门山,龙尾山,自东至西,呈"斗"状排列.如射北的弓箭,又如向南的"佛座".其实真正的"佛座"----墨玉宝座恰在海拨173米的佛子山顶.山不在高,有佛则灵。
天门山群落最高处是海拨191米的龙尾山,
佛祖山山清水秀,充满灵气,那里应该是个风水宝地,是个神圣之地。
至于佛祖是否来过中国,佛教界确实没有说法。
过去,我曾对此做过一些研究,从一些民间传说和零散的文字记载中推测,佛祖来中国传教是完全有可能的——佛祖的足迹遍布亚洲各地,而地大物博的中国与印度相邻,经济文化在当时的世界上也举足轻重,难道佛祖会忽略这么一个重要的国家?但我一直也没有时间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详细的考察。
我对托尼说了我的看法,并且告诉他,如果能够确定我的推测——佛祖亲临中国、到过佛祖山传教,这将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发现。
我的话令托尼精神大振,当即决定要做进一步的考察。
佛祖山位于湖北省天门市西北,距佛子山镇约二公里,以山脊为界,南属天门,北属京山。
当天门市市长别必雄先生手指一座山告诉我那就是佛祖山、我眺望过去的时候,我立刻被佛祖山拔地而起的气势所折服。
由远及近看,佛祖山在辽阔的华中平原上拔地而起,其形势为大地之龙脉,状似一个巨大的玉如意。
在这样一个平原上突然隆起一个玉如意,这决不是偶然的。
按照中国风水学说,土为龙肉,石为龙骨,草木为龙鳞;平地的龙脉,其标志是地形和水流。
而整个佛祖山数龙并出,高贵俊秀,瑞气环绕,形态、气势与我在其它地方所见之山大不相同!它由子弟山(金杯山)、坛山、火门山、卧虎山、龙尾山等五座山峰组成,由东向西呈卧龙形延伸,次序相地,旁正有别,就像一个大家族(参见附图)。
其中,子弟山为龙头,坛山为龙爪,火门山和卧虎山为龙身,龙尾山为龙尾。
山的走势为正势,由起点按顺时针方向盘旋,又为阳龙。
龙头子弟山形势依随,稠众环合,龙脉光肥圆润,尖利秀美,势雄力足,雄伟磅礴,形神厚重,大有领群之相。
群山如珠滚动,气脉贯注,绿树为盖,枝柯掩映,气象万千;主宾分明,流露出俯伏、揖让、退逊的神态。
古人选址讲究背山面水、山龙昂秀、水龙环抱、明堂宽大、水口收藏。
理想的环境要山清水秀,风调雨顺,其中尤以水为生气之源。
水是山是力量,水也主功名。
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
佛祖山山水相匹,相得益彰,明堂之水环抱山体,主宾情意相投,形势相称。
而其穴场的形状正是天然的“莲花形穴”,正如佛祖的莲花金刚宝座。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湖北的天门有何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