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中外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乾县境内的梁山上.是呈扇面形分布在长安北部的“关中唐十八陵”中最西端的一座。
它由三座巍峨挺拔的山峰组成。
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峰峦叠翠,石雕如林,有唐代帝陵之冠的美誉。
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一座独具魅力的文物旅游胜地。
在许多游客中心,它已与号称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齐名。
凡涉足秦地的中外游人无不以观赏乾陵的雄姿及丰富多彩的文物为一大快事。
远道而来的朋友,在充满神秘感的古陵脚下,自然会产生探索乾陵奥秘的强烈欲望,首先恐怕要问:这座陵为什么叫乾陵?
对这儿的历史缺乏了解的朋友也许会脱口而出:不就因为陵在乾县么!其实在唐初,梁山归好畤县管辖,今乾县县城一带还是一片荒野,到武则天光宅元年,即乾陵建成的第二年,才分好畤、礼泉、始平、武功、永寿五县的部分辖区置“奉天县”,县治即定在乾陵脚下的今乾县城址。
唐昭宗乾宁元年,奉天县更名乾州。
至民国又改乾州为乾县。
由此看来,乾县是因乾陵而得名的,并非陵因县而得名。
那么,乾陵之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纵观我国古代皇帝陵的取名,大约有三种情况:一为后代人所起。
如黄帝陵、秦公一号大墓、秦始皇陵等;二为当时人根据陵墓所在地而命名;如:西汉的长陵、安陵,因位于长安而得名;阳陵因位于弋阳县而得名;平陵因位于平原乡而得名:茂陵因位于茂乡而得名;灞陵因灞水而得名等等;三是当时朝廷的礼部大臣根据皇帝的尊号、谥号,选一些与之相应的吉利、祥顺、平和、美好的字眼做陵名。
如唐太宗昭陵中的“昭”字,就是一个褒义词,也和唐太宗的尊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相吻合。
据谥法解释:“圣文周达曰昭、明德有功曰昭”。
观太宗一生,文能知人善任,安邦治国,即所谓“圣文周达”;武能统帅千军,杀占征讨,即所谓“明德有功”。
唐代其它皇帝陵的取名,也大致如此,如高祖李渊献陵、中宗李显定陵、睿宗李旦桥陵、玄宗李隆基泰陵、德宗李适崇陵、穆宗李恒光陵等,其献、定、桥、泰、崇等字都是与皇帝的尊号或谥号有关的褒义词。
乾陵的取名,也属于这种情况。
众所周知,乾为八卦之首,也是一个含有褒义色彩的词。
在我国古代,乾还代表天。
《易经.八卦》里就有“乾为天......为君、为父”的说法。
既然乾能代表天,那么以乾定名,就与高宗的尊号“天皇大圣皇帝”和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相吻合了。
附带说明一点:有人认为,在八卦中,乾代表着西北方,该陵也正好位于长安西北,故名乾陵。
乍听起来似乎还有一定道理,但这种以方位定陵名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在长安西北至东北方向上,还有17座唐陵,却再未见用八卦中的坎、艮、震、坤、离、巽、兑命名的情况。
我国古代数百座皇帝陵,也均未有以八卦方位命名的例子,相反,以献、泰、定、崇这一类吉祥字眼命名的皇帝陵却几乎历代都有。
这更进一步说明:乾陵中的“乾”字,是依高宗的尊号、溢号,取“乾为天”之意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