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盗墓派系有四个,主要分为:“摸金”、“发丘”、“搬山”、“御领”。
以下分别说明。
1、“摸金”:开始于三国时期。
根据《中国盗墓史》释义: 摸金是一个历史职业,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一支军队为了筹集军饷,专门挖前朝王公贵族的陵墓甚至汉代的陵墓,人们把这官方的盗墓军队叫摸金校尉。
2、“发丘”:开始于三国时期。
东汉末年,董卓拥兵自重,自凉州至洛阳,所过之处“先帝山陵悉行发之”;及至曹操揽权,竟公然在军中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明目张胆地盗掘陵墓
范晔《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中记载:“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毁突,无骸不露。
”此篇檄文出自当时的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后来他归附于曹操·曹操曾经对陈琳此文中对于他祖上行为的揭露很不莘,但对盗掘陵墓的批评却无言辩驳。
发,发掘。
丘,坟墓。
中郎将,官名,秦置中郎,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
最早为三国曹操所设,通俗地说,就是国家盗墓办公室主任。
专门发掘坟墓盗取财物以充军饷。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曾仿效曹操设立发丘中郎将一职,由建安王休仁担任。
其实发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手段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多了一枚铜印,每一个发丘天官都有一枚正统的"发丘天印",印上刻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字。
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号称一印在手,鬼神皆避。
此印原型据说毁于明代永乐年间,已不复存于世。
3、“搬山”:开始于秦末的项羽盗秦陵。
搬山道人一支,始于西域孔雀河双黑山流域,其辈皆同宗同族,平日多扮游道方士行走天下,不与外人往来相通,特立独行,能人异士辈出,盗遍世之大藏。
有不知其意欲何为者,谓其:“搬山道人发古墓者,以求不死仙药也。
”搬山者善独门“搬山分甲术”,此术可细分为“搬山填海术”并“分山掘子甲”两门,合称“搬山之术”,历来密不外传。
其辈寻藏盗墓,无不以“搬山异术”为行事之根本,搬山术虽属异类方术,然其中所涵盖诸般方技、法门、诀语,却并非以《易》为总纲,故与摸金校尉“风水秘术”之渊源截然不同。
4、“御领”:开始于汉朝末年。
卸岭之徒最众,始自汉末农民军盗发帝陵,众力取利,分赃聚义,人数少则成百、多可千数。
平日分散,各自为匪为盗或为官军,盗墓者中半官半匪者皆属此辈,彼此间有消息相通,中有盗魁,一呼百应,逢古墓巨冢,则聚众以图之。
其行事不计后果,大铲大锄、牛牵马拽、药石土炮,无所不用其极,其辈所盗发之冢,即便斩山做廊、穿石为藏、土坚如铁、墓墙铜灌金箍,亦皆以外力破之。
二、扩展知识:
1、盗墓文化:
盗墓之事古来以有,追根溯源,自项盗秦后,历二十三朝,天下无不发之冢,世间朝代更替,穴地掘冢之辈多如牛虻,按其动机、手法、宗系区分,不外乎发丘、摸金、搬山、卸岭。
发丘摸金之辈,始于后汉,实皆一脉,摸金秘术,“易”字当头,生生变化为“易”,天地之大德日“生”。
南宋末年以来便无“发丘”之说,并称“摸金校尉”,以易学五行之理分金定穴,多存立身济世之心,或三两人,或三五人结为一党,无师徒传承之名份,唯以发丘印、摸金符、寻龙诀等物为凭,进退有章,攻守有法,盗亦有道,鸡鸣灯灭不摸金,盗不离道,敬鬼神而远之。
发丘、摸金、搬山、卸岭,便囊括了世上以“风水、方术、外力”来盗墓的这三大体系,简言之可作“理、技、物”,也完全涵盖了盗墓之辈“济世、寻药、求财”这三种动机。
2、盗墓小说:盗墓小说一般指以盗墓故事背景的恐怖悬疑小说,此类小说一般涉及一些神鬼志怪的灵异事件,也会有一些专业的考古名词,亦会引用一些旁门左道的盗墓术语。
盗墓小说自出现于网络文学便一直被多数网友所追捧,其中更有几部堪称经典的盗墓小说,如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等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盗墓派系都有哪几个都开始与哪一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