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候夜
当长辈病情加重时,他的子女都要守在床边,以尽子女最后孝心。
这谓之“候夜”。
假使某家长辈病重,而无子女守候于身边的,其子女就会被邻里视为不孝子女。
2、送终
当病人即将咽气时,其家中无论大小,都必须聚集在病人的床前,眼看着病人咽气。
当病人一断气,全家大小立刻要嚎啕大哭,同时还要烧一些纸绽、锡箔之类的东西,称做“烧落地纸”。
富人家还要烧包袱、雨伞等等,还要请和尚念“开路经”、“往生咒”,边念边给死者换衣服。
死者所换衣,要改成明代服饰。
除外,家人还要拿三枚铜钱,分别放在死者的两手心和口中,俗称“含口钱”。
3、落地
当为死者更换好衣服后,马上把尸体从床上移至门板上,俗称“落地”。
落地后要将其抬至堂左侧摆好,再在死者脸上盖上一张纸,尸体覆盖被单。
尸体旁边要点盏油灯,摆上香碗,碗中烧一大把香。
有的地方还供一碗饭,饭上放两只剥了壳的鸡蛋,插几柱香。
死者睡过的席子、稻草,这时都必须拿到村外烧掉。
4、报丧
人死后,要立刻派人到亲友家报信,有的要送“报丧帖”。
报丧人要拿一把伞,到了亲友家,将雨伞头朝下,柄朝上竖在堂前,主人一看,就知道该人是来报丧的,于是,马上给报丧者做些茶点吃,同时,为死者准备“纸火”(即蜡烛香纸一类东西)。
5、戴孝
死者为长辈的话,其全家大小都要戴孝。
孝服分为5种:第1种名为“斩衰”,用最粗的麻布做成,不缝边,以示无饰。
一般死父之子女,死夫之妻要穿“斩衰”,服制三年。
在服制期间,做官的要回家服丧,在家时,禁忌参加宴会,禁忌看戏,禁忌穿红衣,禁忌夫妻同房,否则会被视为不孝。
6、落材
到了晚上,尸体便要从门板移至棺材内,名曰“落材”,全家人和亲友都要手持燃香相送。
7、封材
第二天封材,若子女在外地工作,要在封材前赶到。
封材时要给死者整容,让亲人见最后一面,全家人和亲友要围着棺材,边转边看。
之后,要将亲友送的殉葬物一件件放进棺材,边放边讲是某人所送某物,以告死者。
到此,即钉棺材盖,俗称“盖棺死钉”,再在外面糊上棉纸。
8、立孝堂
将封材后的棺材横着摆放,外挂一白布帘,谓之“孝堂”或“灵堂”。
一般人家,放三五天即出殡,有钱人家则要放七七四十九天。
每天吃饭时,都要盛饭菜供于棺材前。
若有亲友前来祭奠,家人要陪哭,直至出殡。
9、做道场
立孝堂后,死者家属要请道士超度亡灵。
道场上挂满“十殿阎罗”、“三尊大佛”图像。
孝子脚穿草鞋,身穿麻布衣,跟着道士跪拜,并不断焚烧锡箔、纸钱。
10、做七
人死后,7天为“一七”,到49天为“七七”,各地均有做七的仪式,有做“三七”的,有做“五七”的,有做“七七”的。
民间认为:此俗可超度亡魂,使之免入地狱。
有钱人家请道士来念经做七,烧香烛,化纸钱。
没钱人家则到坟上烧纸、拜祭、名叫“烧七”。
11、出殡
幡幛引路,鸣锣喝道,孝子披麻戴孝,手持灵丧棒扶棺,家属亲友后继。
人数可多可少,声势亦可大可小,这要由死者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决定。
沿途还有亲友“路祭”,水路有“船祭”。
凡送至墓地者,均可分得馒头。
12、安葬
棺材抬至坟前,八仙们(抬棺人)在得到死者女儿送的红包后,才肯解开绳索,这钱俗称“解索钱”。
这时,一家人要围着棺材转三圈,每人手上抓一把土,撒在棺材盖上,谓之“盘丧”。
时间一到,把棺材放入墓穴内,由道士一人在坟上念词,谓之“喝丧”。
13、点主
这是最隆重的仪式。
在死者牌位前,摆香案,吹奏哀乐,地方有名之士用朱笔在死者牌位上的“王”字点一点,点主后,牌位被人用红布包头送进祠堂,并给点主人酬以重礼。
14、圆坟
死者葬后三天,其孝子要率全家大小到坟上添土、奠纸、举哀,俗称“圆坟”。
之后,要围绕新坟哭绕三匝后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