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以后,共传了十代皇帝,其中,东陵有五座帝陵,葬了五个皇帝,其余的五个皇帝,除末帝溥仪未建陵外,剩下的四个都葬在北京以西一百二十多公里处的西陵了。
中国历代实行的是“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昭穆之制”,清代十个皇帝,按理应该葬在一起,为何又分成东西两个陵区呢?原来是雍正破坏了这一制度。
雍正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传说他靠篡改遗诏夺得了皇位。
由于心中有鬼,从迷信出发,便不愿和康熙葬在一起。
怡亲王允祥和大臣高其倬,深知雍正之意,在易州镜内泰宁山天平峪发现了“万年吉地”,竭力向雍正推荐。
他们在奏章中称颂那块地方是:“乾坤聚秀之区,为阴阳和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
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雍正览奏后,认为:“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
”并下令在泰宁山下动工修建泰陵,首辟西陵陵区。
雍正开辟西陵的用意,除了为他自己建陵之外,还想叫嗣皇帝也追随他葬入西陵。
但儿子乾隆却违背父意,以好“风水”作为选择陵地的原则,选址于东陵,并规定以后父子不葬一地,相间在东西两陵区选址建陵。
西陵有帝陵四座,后陵三座,王公、公主、妃子园寝七座,共十四座,葬七十六人。
建筑面积达五万多平方米,共有陵殿千多间,石建和石雕百余座,大部都保存完好。
西陵周边共有百余公里,四周群峦叠嶂,树木茂密。
西有著名的紫荆关,南有易水,隔水与狼牙山相望,东有二千三百多年前古燕国下都的遗址,风景甚为幽雅。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清朝为什么要分东西两个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