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
5A 级景区盘山,犹如十里锦屏,巍然屹立于京东,历史上被列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以“京东第一山”驰名中外。
盘山风景区位于天津 蓟县城西北12公里处。
盘山古名盘龙山、四正山、无终山。
因它蜿蜒盘踞,“形无定向势如龙”,故名盘龙山。
因它一峰独起,独立无依,蜂窝莲瓣,四面如一,故名四正山。
因它位于古无终国,故名无终山。
三国魏时它还叫无终山。
曹操《表论田畴》说:“田畴率宗族入无终山中”。
因为魏国田畴隐居无终山,曾为曹操征服乌桓当过向导,但又拒绝曹操所封官爵,一直隐居山中,所以后人为了纪念田畴,把无终山改叫田盘山,意思是田畴曾经在山中盘桓。
省略叫法为“盘山”。
盘山风景区集幽林,古洞,奇峰,秀水于一身,现已恢复开放了五大景区,一百三十余处景点,建设开通了盘山,云松,挂月三条客运索道,游人乘过索道可直达盘山绝顶――挂月峰,盘山脚下有高中档宾馆十我镓,独具特色的农家院300多户,不论是神奇的自然景观,还是蕴誉精湛的人文景观,都吸引着中外游客动足洗目,106平方公里的盘山风景名胜区,正以它那秀丽清幽的景色,古老迷人的传说,热情文明的服务,欢迎四海宾朋光临!
盘山风景区的松,是盘山奇绝,多数生长于石缝之中,有的横生,有的倒悬,有的形如伞盖,有的蟠曲翳天。
明王衡品评盘山胜景时说:“松树当是盘山之最”。
民国许同莘《盘山游记》称:“水石他山多有,唯松盘山独擅,黄山松著名天下,然唯生于悬崖者极极神奇变化之态,不若盘山之松。
”乾隆皇帝曾赞叹:“天下何处无松,盘山之松天下松之宗”。
盘山不仅有千年古松老当益壮,更有大批后起之秀尽展雄姿,子孙数代欢迎四海宾朋。
盘山风景区的怪石,是盘山奇观,漫山遍野星罗棋布,千奇百态,明唐顺之游盘山写奇石云:“搜万象以效珍,何殊状而相亚,或籍草而羊眠,谅仙术之幻诈,或喁负而虎蹲,诧饮羽之神射,或屹立而不动,岂思妇这所化,盘山名石原传为八大名石,随着名人题字和游人的发现而不断地增加,智朴记载了25尊,乾隆《钦定盘山志》记载42尊,到民国年间《说盘》则记载了57尊。
盘山风景区的秀水,是盘山奇胜,素帛湍飞,溅玉喷珠,三盘上下澎湃数十里,郦道元《水经注》云:盘山水,水出山上……去山三里里,望山上水可高二十里,素湍浩然,颓波历谷,沿流而下…“明代刘侗描写盘山清泉“其下又多奔泉,泉动而触乎石溅鸣日夜,与石之锐下而方额者,势相摇倾,所为盘泉也,乾隆皇帝在,《盘山千尺雪记》曾写道:汇万山之水而归于一壑,沧池之湍奏石面,谡谡之籁响松颠,时而阴雨忽晴,众溪怒勃则暴涨,虽千夫撞洪钟有不足比其壮者”
盘山风景区尤其以“上盘之松,盘中之石,下盘之水”著称,峰石各抱地势,竞相峥嵘。
挂月峰如银钩挂在半空;九化峰象九朵莲花盛开一样;真可谓峰峰相依,峰峰各异。
从丁路莲花岭进山,夏日骄阳似火,而进山却树树木森荫,层峦碧染,万壑堆青,清风送爽,十分幽黯恬静。
行不远,就见迎面巨石上刻“入胜”二字,对面西浮青岭的石壁刻有“四正门径”。
转过山弯,有一巨石如元宝,名“元宝石”,上刻“此地有崇山峻岭怪石奇松”,但只见山抛险峻,林木荫郁,怪石嶙峋,苔痕添翠,清流淙淙。
沿盘曲石磴山路,步步登高,跨过“仙人桥”,迎面即为千年古松“迎客松”,仪态肃穆,宛如挥手揖客。
松柏丛生,一峰雄立,峰下古塔掩映,是天成寺。
为唐代所建,上有乾隆御题石碑。
天成寺之东,有涧水自翠屏峰跌下,状若素帛飘飞,故名“飞帛洞”;再东行,可望一段白色短瀑,为“滴水濑”。
昔日此处曾有“卧云楼”,相传傍晚雨过初霁,一抹红霞,穿楼而过,真是别有一番雅境。
在翠屏峰下,游人多在“涓涓泉”畔逗留,望那清澈泉水,涓涓而出,淙淙有如琴音。
都真想手捧一泓痛饮一番。
行至少林寺东,多宝塔龙头山下的龙池,石壁上凿出一条红龙,每当微风徐来,池水荡漾,倒映池中之红龙就活了起来,犹如真龙戏水。
下盘以水为胜,果不虚传。
续前行,盘九道弯,过万人愁,登欢喜岭,进入以石为胜的中盘。
从欢喜岭过石门,即达三成寺翠屏峰顶,一路山石错落,松出石隙,千姿百态。
再往前行二、三里,即入盘山绝胜之地古中盘。
只见群峦拥簇,峰回路转,深渊绝壑,叠翠堆青。
寺前题咏石刻甚多,北面石壁镌刻“万象回薄”四个大字。
过桃花洞,但见洞前石笋人立,石高且大,威武雄壮,如大将军,名之“将军石”在此仰望盘山的主峰,能见崖头刻有“摩天”二大字,为清末军机大臣荣禄所书。
正如题字所云,挂月峰为盘山顶峰,峰势上锐下削,为盘山的制高点,海拔864.4米,上有唐建定光佛舍利塔,相传每当除夕,有佛灯之光照耀。
峰
下有唐建云罩寺,峰巅石刻杜甫名句“一览众山小”。
向下俯视,一峰形如伞盖,名紫盖峰。
展目四望,苍山如海,群峦起伏。
过欢喜岭,经逍遥游,来到万松寺,从万松寺东上青松岭,一路奇松怪石,林石竞秀。
继续攀登,沿礁绕峰到上方寺,此处为盘山奇险之地,峭壁如削,峰巅烟云卷舒,上有悬空石,惊险奇绝,望之胆怯。
石下两壁如斧劈开,名天门开,下有白猿洞、路险难行、盘山,自然景观有万千,人文景观知多少。
盘山“步步有景”,名胜古迹遍布。
据康熙年间《盘山志》记载,盘山名胜计有十峰、八岭、三盘、五台、八峪、九岩、十一洞、二十六名石、一淀、八泉、三井、五桥、四沟、二潭、五地、一塘、百余座塔
(三座佛塔,百余座僧骨塔)、四亭、二轩、七十二寺、庙、庵。
共有景点数百处。
有些人文古迹虽经自然风化、侵华日军“三光政策”的毁损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现在只留下残迹遗址,但不少古迹仍保存完好。
例如,天成寺、古佛舍利塔、定光佛舍利塔、进士墓、石塔林、千佛像、契真洞石窟、摩崖石刻等等,实物俱在。
近几年由于天津市政府的重视,又重新修复了一些古迹。
至于自然景观,如奇峰怪石、崖洞、古树、瀑布、泉池等等,更是历历在目。
按照自然景物分布的特色,古人把盘山分为上、中、下、三盘。
自来峰一带为上盘,劲松苍翠,蟠曲遮天,是为松胜。
古中盘一带为中盘,怪石嵯峨,是为石胜。
晾甲石一带为下盘,万泉响涧,是为水胜。
统称三盘胜境。
由于盘山山奇景佳,吸引了历代帝王前往游览。
魏武帝曹操、唐太宗、辽太宗、辽圣宗、金世宗,清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都曾巡游盘山,礼佛参禅。
由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便在盘山大兴土木,
建立寺院,增加了人文景观。
魏晋间建有少林寺,唐代建有天成寺、万松寺、云罩寺、上方寺、千像寺、天香寺、定光佛舍利塔,辽代建有古佛舍利塔,清代建有盘谷寺。
清朝乾隆年间,又建帝王行宫静寄山庄。
乾隆皇帝在此驻跗20多次,嘉庆皇帝驻跗7次。
历代皇帝对盘山的驾临,更提高了盘山的身价。
一些帝王和文人、武将在游览盘山时,因触景生情,常常诗兴大发,咏诗作对,命名、题匾,赞美盘山景点,抒发内心情志。
例如,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回来,曾经带兵驻扎盘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
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
海气百重楼,崖松千丈盖。
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
”康熙、乾隆皇帝在盘山留下的诗篇、楹联、题匾更多。
武将咏盘山的诗歌也不少。
唐代历任兵部尚书等职的爱国名将李靖随唐太宗东征高丽而还时,曾登盘山西台,拔剑起舞,高咏《舞剑歌》:“陟重冈兮望四围,挈霓闪兮断虹飞,嗟嗟三军唱凯归。
”登高四望,舞剑断虹,气势雄迈。
将军的英武气概、才华、人品,尽显诗中,也为后世留下了“舞剑台”景点的美名。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也在盘山留下千古绝唱《登盘山绝顶》诗:
“霜角一声草木衰,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曾醉,落叶归鸦无数来,但使雕戈销杀气,何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诗中抒发对唐代爱国将领李靖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抵御外侮的雄心壮志。
历代文人墨客游览盘山、吟颂盘山者更多。
晋代《三国志》作者陈寿,文学名家陶渊明,北魏《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唐代诗人陈子昂、高适,明代文学家方孝孺、袁宏道、米万钟、王世贞、刘侗,清代戏剧家孔尚任、洪升,文学家王世祯、朱彝尊、高士奇、李蔚等都曾游过盘山,他们留下诗作不下千首,从不同侧面,渲染了盘山的壮美风光。
盘山景色四季各异。
春日山花烂漫,燕舞蝶飞。
夏天,峰峦叠翠,瀑布腾空。
深秋,层林尽染,百果飘香。
严冬,玉岭琼峰,青松增翠。
这优美的自然风光,加上众多的名胜古迹,怎能不让国内外游人陶醉其间!
盘山既是风景佳境,又是佛教圣地。
盘山寺庙肇始魏晋,兴盛于唐。
在唐朝鼎定之后,唐太宗为了悼慰将士亡灵而颁诏天下,在昔日交战之地,建立寺庙。
于是在蓟县腹地建立了独乐寺和盘山双峰寺,后又在盘山建起佑唐寺、云罩寺、天成寺等。
辽、金两朝皇帝信佛,建寺成风。
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期,盘
山有庙72座,僧众500人。
而僧人圆寂后,遗骨、骨灰又要藏入佛塔,因此,盘山的佛塔、僧骨塔达百余座。
这些寺庙、佛塔有的至今尚在,成了人们游览的名胜古迹。
盘山的寺、塔,形式多样。
它们和周围的自然景物搭配协调,互相映衬。
它们对于今大的游客来说,不仅具有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认识和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古代建筑、雕塑、书法、文学艺术诸多方面的研究和欣赏价值,是难得的历史文物。
从盘山烈士陵园往西走四五华里,步入刻有“京东第一山”的高大牌楼,便是盘山游览区的人口处。
穿过飞帛涧上的小桥,就看见西边峭壁上有两行摩崖刻字:“四正门径”、“鸣驺入谷”。
它告诉人们这里就是进入盘山(又名四正山)的门径,当年的帝王显贵就从这里前呼后拥、车响马鸣地进入山谷。
然后经过一棵“迎客”的千年古松,沿山路而上,就到了重
点景区天成寺和古佛舍利塔。
天成寺始建于唐。
《天成寺诗序》说:“寺门有楼,下瞰山麓,如深巷屈曲,涧泉台石,历历可数。
远眺林峦攒簇,天成画图。
”寺名即取“天成画图”之意。
清朝康熙、乾隆几代皇帝都曾巡幸天成寺。
乾隆巡游次数最多,他的替身僧就在这里出家。
若遇三月初一到十五盘山桃花会时节驾幸,僧侣、百姓则向皇帝顶礼膜拜。
寺门东面有座两层六楹高脊飞檐的卧云楼。
阴雨天气,白云穿楼而过或隐蔽楼身,故名。
楼对面的山脚下,有小戏台旧址。
是乾隆皇帝在卧云楼休息赏景时,御用戏班、乐工登台献艺的地方。
步入寺门,有雕梁画栋的江山一览阁。
阁通院中的曲廊。
走过三间殿堂,登上坎台,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开阔院落,院中有正殿,朱红的明柱,灿烂的彩顶,壮丽雄伟。
殿前有两株千年银杏,干围3.1米,高25米,挺拔直立,均为雌性。
正殿东侧有配殿。
正殿后面是翠屏峰,古木参天,石崖壁立,石壁下有两个方形水池。
池中有泉,名涓涓泉,常年不干,清澈见底。
是难得的矿泉水。
正殿西侧有一座很大的方形条石台基,台基上高耸着一座浅黄色的古塔,这就是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佛舍利塔。
古佛舍利塔是辽代建筑,明代重修。
重修时曾发现塔内藏有石函、舍利和佛像等物。
塔高22.63米,边长3.38米,八角十三层。
塔基由花岗岩须弥座和三层仰复莲花组成。
塔身正面有门,内置佛龛,侧面有浮雕花窗。
密檐角上挂着104个铜铃,山风徐来,叮有声。
塔前有一株千年以上的古柏,为天津市年代最久的树。
塔西有彻公长老和尚灵塔。
塔下有“善蛇洞”。
传说有72条护塔的蛇。
塔往西有飞帛涧。
涧西可通西浮青岭。
大成寺东,山坡上有梅仙庵石洞。
沿洞侧山路可达翠屏峰顶,俯视天成寺全景。
从翠屏峰顶往东,过欢喜岭、仙人桥便可到万松寺。
万松寺是盘山最大的庙宇。
旧称李靖庵,为纪念唐初名将李靖曾在此居住而得名。
后来认为不宜直呼前贤的名字,改卫公庵。
明神宗朱翊钧为此庵题写“清心”二字,后因寺旁松树满山,清康熙皇帝赐额“万松寺”。
万松寺前有一座五层六角砖体宝塔。
塔有雕花塔座和护栏,有假门假窗。
在一层
六转角各嵌一个五层小塔。
塔顶长一松树,饶有奇趣。
万松寺山门前,矗立着骆驼形的骆驼石。
山门旁墙上,嵌有五块方石,上刻“京东第一山”五个大字。
万松寺毁于日军战火。
但佛殿石基和《重修李靖庵碑》保存尚好。
现在,万松寺又得以修复。
寺内原有一口大锅,供灾年舍粥用。
据尚健在的寺中和尚说,这口大锅内可以坐下三拨16人打牌。
可惜此锅毁于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
供奉佛像的万松寺内还有供奉道人吕洞宾像的吕祖殿。
据说是因万松寺夫人时,被吕洞宾用羽扇?灭。
院中现在保存完好的一口深井,也是按吕侗宾的指点挖成的,这便出现佛、道合居一处的局面。
万松寺东,有望海楼旧址。
望海楼北,有普照禅师墓及塔。
从万松寺西北的山路,可达青松岭西端的舞剑台。
这是唐朝名将李靖的舞剑处。
站在舞剑台上,北望双峰插云,西望层峦迭蟑,南望平原千里,东望挂月峰耸峙。
追思当年爱国将领在此舞剑的雄姿,环望眼前的磅礴景象,令人感叹不已。
这两处古迹都在盘山主峰挂月峰。
从万松寺普照禅师塔后的小路,或从舞剑台沿山脊走,经过“将军石”、”桃园洞”和封洞石门,就可到达挂月峰下。
云罩寺嵌在山崖上。
唐代兴建,原名降龙庵,是盘山地势最高的庙宇。
因常彼云雾笼罩,明万历三十年,敕赐“云罩寺”之名。
寺内有弥勒殿、黄龙殿,供着皇藏千叶主莲佛。
清乾隆七年,乾隆皇帝从清东陵谒陵回来,曾减骑轻装,登上挂月峰巅,“谓此寺殊胜,命聋其垣,新其栋字。
”云罩寺现在仅存石基断壁,有明万历十二年 (1585年)所立石碑一块。
云罩寺上层东面有一条石磴小道,可容一人攀行,极为险峻。
登上“喘气岩”,见“一览众山小”五个石刻大字,继续上攀,即达盘山主峰挂月峰。
挂月峰海拔高864米。
其峰上锐下削,形似圆锥。
仁立峰顶,极目远眺,万壑腾烟,北倚燕山,长城蜿蜒;南滨渤海,大地似锦。
近看,群峰攒簇,北有北台自来峰,东有东台九华峰,南有中台紫盖峰,西有西台舞剑台,山中古树奇松,影姿绰约,白云飘浮其问。
显出盘山上盘松胜的特色。
面对雄伟壮丽的景色,历代文士武将留下了不少情景交融的诗篇。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登盘山绝顶诗》,就是千古绝唱。
定光佛舍利塔就矗立在挂月峰之颠。
该塔是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始建于唐代。
塔身呈三级八角形,峻峭挺拔,直插云霄,由台基须弥座、塔身、相轮和塔刹构成。
塔的中层檐下每面嵌三佛龛。
塔内藏佛舍利60颗,佛牙一具。
传说每年除夕,或在其他月份的夜晚,有佛灯从通州孤山塔方向或别的方向飘来,绕峰飞旋,至塔止息,因而得名定光佛舍利塔。
这佛灯是彗星,还是飞碟?人们说不清,但确为一种奇观。
从盘山陵园往北,经盘山中路的北少林寺 (魏晋间建)和多宝佛塔旁,过一线天,可到古中盘寺遗址和石塔林。
那是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中盘守始建于唐,清康熙年问改名正法禅院。
抗日时期是我八路军冀东的根据地之一。
寺中尚有我军制造手榴弹工厂的遗址。
1942年破日军焚毁。
至今寺基尚在,还有石碑两块。
石塔林,是和尚墓塔,在古中盘寺遗址前半里处。
挺立的和倒塌的石塔共20多座,实力罕见的古迹。
这些僧骨塔均甲花岗岩雕凿,一般由三块巨石垒砌而成,形体很小。
中间塔身刻僧人名字。
塔呈方形、六角形或喇嘛肚形。
有的有檐,有的无檐;有的实心,有的空心。
多姿多彩,高低错落,苗为奇观。
从盘山烈士陵园往东,穿越原静寄山庄残留的围墙,可达千像寺。
这也是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干像寺始建于唐。
现存唐刻千佛像、辽代《盘山千像佑唐寺创建讲堂碑》和于像寺遗址。
寺周围的巨石岩壁上,有线刻佛像百尊,最高达两米,一般1.5米左右。
佛像有三四尊一组,有的独占一石。
佛像面部丰满,仪态端庄,主冠博带,背托佛光,脚踩莲花,具有唐代艺术风格。
辽代《盘山千像桔唐寺创建讲堂碑》,在于像寺院中。
高3米,宽:米。
碑额四角有蟠螭雕饰,形容生动。
碑正面铭文刚劲俊秀,被誉为“京东第一碑”,碑文记载了辽代蓟州和盘山开发情况和干像寺建寺、得名经过。
千像寺后山崖上的“摇动石”上也有线刻佛像“石旁有一洞窟。
内有一尊浮雕坐佛,高约两米。
这里是天津市保存的唯一的石窟。
盘山索道(一期):往返乘座票110元/人(含60元门票),上乘票80元/人(含60元门票),下乘票30元/人,云松索道(二期):往返乘座票100元/人,成人乘座票50元/人,儿童乘座票30元/人。
盘山周边的特色农家院众多,当属乾隆行宫的气派宏伟与现代的别墅楼构成一幅美丽画卷,最主要的是盘山的磨盘柿子和核桃出名。
自驾车A线:机场高速上京平高速,在盘山出口下高速(有路标),直达盘山风景区,全程最短40分钟。
B线:沿京哈公路经通县、三河,在蓟县邦均镇沿邦喜公路直行,高速速环岛左转(有路标)可直达盘 山景区。
C线:从北京东三环出发,走京顺线、平顺线,前行到蓟县罗庄子乡王庄桥右行沿津围公路直行,蓟县西关红绿灯右转,高速环岛西北路口(有路标)直达盘山景区。
长途汽车:从北京四惠长途客运站乘中巴车,在蓟县新汽车站下车,转乘至盘山公交车或小出租,直达盘山景区。
(北京至蓟县6:00至19:30,每15分钟发一次车;蓟县至北京3:30至16:30,每15分钟发一次车。
)
自驾车A线:沿金钟河大街北行至津蓟高速公路,至蓟县转入蓟平高速,到盘山出口下高速(有路标),直达盘山风景区。
B线:沿津围公路行驶直达蓟县,在南楼或西关红绿灯处左转,津蓟高速环岛西北路口(有路标),直达盘山景区。
C线:沿津蓟高速,环岛西北路口(有路标),直达盘山景区。
汽车:天津市河北客运站乘车(早6点起,7142次7:36―10:29每19分钟一次)直达蓟县县城,转乘旅游出租车到达盘山景区。
走京哈公路到蓟县洇溜镇,向北走津围公路到蓟县县城左转,津蓟高速环岛西北路口(有路标),直达盘山景区。
位于天镇县东南4公里盘山,山上有显化寺,始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为儒、释、道三教混合寺院。
寺院面北朝南,占地20000平方米,有韦驮殿、释迦殿、文殊楼等,院外有玉皇阁、阿育王塔。
南山坡有8座十方塔,寺区有八景:一线泉、水打鼓、日落晚霞、唐松、槐抱榆,牡丹花、仙人足印、仙人桥。
六十年代部分建筑拆毁,现逐步恢复修建,现存有明弘治五年(1492年)开凿的石洞,宽3.6米,深3.7米,高2.9米。
洞前凿石阶30余级,约尺许,上必侧足:洞内石刻三圣坐像及十八罗汉像壁画,他们体态自然,衣饰流畅,面容丰满,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各异,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虽经过岁月腐化,可雕像色彩依然鲜明。
最大的高1.4米,最小约0.5米北洞为仙人洞,深3.9米,宽3.5米,过桥需侧身面壁托崖,攀援而上,洞内有明,清时期文人墨客游山题诗。
再以李二口一带长城和之相邻近的桦门堡、保平堡、乃至新平堡的玉皇阁及诸多烽火台,组成了边塞古战场的特有雄浑壮美。
盘山景区复油松、马尾松、桧树等900多亩,重建阁楼,前来观光游览者络泽不绝,每年四月初八(阴历)盘山景区踏青旅游者达万人之众。
明弘治五年(1492年)由游击将军董公主持开凿。
石窟凿于盘山东山崖上,坐东朝西,南北两窟。
俗称大石洞、小石洞。
北边一窟为大石洞,亦名“仙人洞”。
洞口凿在峭壁上,形势险要,攀登艰难。
入洞需过栈道独木桥即“仙人桥”方可进入。
洞宽3.6米,深3.7米,高2.9米。
南边一窟为小石洞亦名“观音洞”。
洞宽3.25米,深3.7米,高2.58米,神台高0.69米。
洞内壁面皆为高浮雕像。
正壁雕文殊、普贤、观音菩萨,两侧雕十八罗汉,保存完好。
人们见此山形如盘龙,将原名“盆山”改为“盘山”。
现存盘山寺院遗迹为明宣德二年九月钦差镇守天城太监傅公创业,并奉敕赐,据盘山碑记:开始一朱姓道人来此,后托神异,建寺。
据传说,燕王篡位,建文帝朱允?曾遁逃于此。
又《天仙遗迹记》说:明宣德二年,有一冯姓采樵者在此看见衣着红、绿、黄三人丰采神异,对弈于泉西之石坪,冯旁观良久,
一曰:“尔可速去,不闻烂柯事乎,即归告郡守,此地可多建祠宇,为诸仙游息地”。
等郡守赶来时远远看见三个仙人乘鹤骑鹿飞去。
至今石坪上棋盘、足迹犹存。
明正德二年闰二月十五日正殿(释迦殿)失火烧毁,天城城中处士王清等人集资募捐重建;弘治十七年又修,在此期间,有游击将军董公主持并开凿观音、仙人洞两。
明嘉靖十六年由于寺院年久失修,殿宇倾颓,又修。
并新建玉皇阁,牌楼等。
于十八年完工,此时寺院已为佛、儒、道杂混的道场,次后,历代屡有修葺。
盘山最著名的是八景,这里山势陡峭,巍峨挺拔。
东山崖上有一石罅涌出泉水,水沿着一条长达数十米的狭槽,弯曲流下,水声潺潺,注入山脚下一泉内,故名“一线泉”。
在泉旁,拾级而上,山腰有石窟,俗称大、小石洞,小石洞,名为观音洞,又叫仙人洞。
洞内正壁神台上刻有文殊、普贤、观世音三菩萨骑兽像,两侧为十八罗汉,这些作品皆为浮雕凸体彩绘像。
窟顶常年渗水,常聚滴而下,落地击声如鼓,故有“水打洞”之称。
该洞宽3.4米,深3.9米,高2.58米。
大石洞开凿观音洞北侧在峭壁上,形势险要,攀登艰难,进入此洞需经过一条浅道独木桥方可进入,此桥也叫仙人桥,为盘山八景之一。
洞内原塑有送子观音像。
在当地民间结婚成亲或生子后,善男信女们都要到这里上香叩拜拴红线,以祈求早生贵子和保佑平安。
在山下寺院大殿前有一古松,相传为唐代所栽,高约十余米,树围达六米之多,树冠如盖,傲然屹立,有“盆丽唐松”之称。
此外盘山八景中还有连理槐抱榆树和为人赞颂的:“日落晚霞”。
还有被称作花中之王的盘山牡丹,也独具秀色。
盘山,风景秀丽,远近驰名,令人神往。
昔日香火旺盛,游人络绎不绝,文革中虽然毁坏,但仍有无名信士朝礼,香火残存。
盘山显化寺其整体布局为南北向,主体建筑依次韦陀殿,释迦殿,文殊楼。
南从牌楼入一空旷大院,为游人停放车马歇息,该院东侧为圣人殿,又称文庙,面宽三间,单椽硬山顶,其建筑形式俗称“蹬里藏身”。
西南角为奶奶庙,正面为一高约5米的台基,中央有石券通道可拾级而上。
迎面为韦陀殿,面宽三间,单椽悬山顶,殿内塑有释迦牟尼和三圣诸像,殿前东侧为唐松,西侧为钟楼,单椽歇山顶。
后院正面为文殊楼,面宽五间,两层作硬山顶。
楼上塑有五文殊像,楼下为三孔窑洞式殿堂,称阿弥陀佛洞,中央塑阿弥陀佛像,两侧房间为方丈、法师的寮房。
文殊楼东西侧为两层配殿,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
并设有戒堂,清宣统二年曾于此立坛传戒。
在该院外西侧为昊天阁,又称玉皇阁,两层两椽歇山顶。
东侧为禅院,正面为九仙殿,面宽三间,单椽硬山顶,西屋为客堂,南端为重椽卷棚式斋堂。
除以上建筑外,位于寺院南侧山坡上的砖塔。
人称“十方塔”的僧塔七座,这是埋葬历代圆寂方丈的地方。
其中九仙殿后山腰上的阿育王式塔,据传年代最久,为盘山寺第一代僧人衣冠塔,但今俱毁,已无从查考。
1967年,盘山显化寺这坐远近闻名的风景名胜古迹被毁于一旦,古松被砍,殿宇被拆,文物塑像,佛铜佛铁及木料被劫一空,可谓空前灾难毁之贻尽;留下的只是人们茶余饭后不尽回味。
如今这座古代名刹虽经民间集资,又进行重新修葺;但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