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6年12月,在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李洲坳村,几名盗墓贼发现了一座埋葬了2000多年东周时期的古墓。事情暴露之后,考古人员对大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墓中一共发现了22具年轻女子的尸骨,为何一座东周大墓中,会有22名少女集体裸葬墓中呢?
这座大墓位于李洲坳村旁小山的东侧,原封土高约12米,封土底部为圆形,直径30-35米。在得知古墓被盗之后,考古队决定发掘古墓,光是封土堆的挖掘就耗时三个月,足以说明这座大墓的规模。由于江西潮湿多雨,说下就下的大雨导致挖掘工作经常被迫停止,而且墓坑中也是泥泞不堪。
通过深入的发掘,这座大墓的形制慢慢显露了出来。在封土的正中下方位置,挖有长方形竖穴土坑作为墓穴。墓穴南北长14.5米,东西宽11.3-11.7米,墓口至底部深约4米。清理到墓坑最下面后,出现在考古人员眼前的是密密麻麻47口棺材,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这在中国考古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李洲坳东周墓葬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的一坑多棺形墓葬。墓葬形制奇特,埋葬风格独具特点,为全国仅见。出土的丝织品文物,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数量最多的丝织品,其中的染色织锦服饰,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服装,可以改写中国纺织织造历史和文化史。到底墓主是什么人?能够享受如此高的待遇?
由于墓中出土的文物并没有发现文字记载,专家只能根据查阅历史资料、古墓形态推断,这可能是末代徐国国君的墓葬。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大禹治水之时,由于伯益辅佐立下大功,他的子孙被封徐地,建立起徐国。传到公元前512年时,徐国被吴国灭掉,前后历经四十四代国君,而江西一带很可能是徐国被灭后最后的家园。
在接下的工作中,考古人员依次打开了墓中的棺材。共清理出22具骨架,全部都是15—20岁之间的少女。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在这些陪葬少女的棺材中,考古人员并没有发现衣服的痕迹,说明2000多年前,22个少女都是被裸葬进棺材的。22名少女是自愿殉葬,还是被杀?
后续的发掘工作解开了22名少女死亡的谜团,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棺材之时,发现了很多相同类型的香瓜籽,前后在各个棺材中一共出土了数百粒。通过对瓜子的化验,考古学家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墓主人下葬的时间应该是在夏季;第二、这些少女应该是在同一时间吃下有毒的香瓜,死后被迫殉葬的。
关于李洲坳东周大墓的墓主人到底是不是末代徐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为什么长沙城有一些古墓?
长沙几千年的古城,人的生老病死一直都在延续,所以那座古城有古墓都是很正常的,只是墓地里埋葬的是谁,有什么陪葬品,对现代人的吸引力就更大了。
请问哪里有风信子折纸图解?
风信子折纸步骤图解
古墓中的“尸毒”真的存在吗?
1.尸毒。
小说《鬼吹灯》中多次提到,盗墓者在进入古墓中时会带上许多防护用具,以防感染尸毒。那么尸毒真的存在吗?
话说宋末元初的时候,洛阳有一伙盗墓贼,为首的姓朱,这人有个绰号叫“朱漆脸”,为什么有这绰号呢?原来他在盗掘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时碰上了奇怪的事情:在他撬开棺木后,发现赵匡胤居然尸身未腐,他想取下赵匡胤尸体上束着的玉腰带,但是尸体太沉,没法硬取。
他便想出了一个法子,绳子一头束在尸体肩下,一头套在自己的身上,面对着将尸体拉起来,乘势就把玉腰带解下来。不料,尸体这时竟喷了一股黑色粘液到他脸上,从此无法洗掉,变成了“朱漆脸”。
据说古人为了防腐,经常在临死前服下剧毒的药物,这样有助于尸体的保存。这种剧毒药物在人体内会腐蚀掉整个内脏,将其化成液状存留在体内。当有盗墓者搬动尸体时,尸身受到挤压,液体就会喷射从嘴里喷射而出,会灼伤人的皮肤,就形成了所谓的“朱漆脸”。
2.塞门刀车。
有的墓主将古代的塞门刀车用于墓葬中作为防盗暗器。塞门刀车,是在城门被攻被时用于堵塞城的守城器械。前刀壁上装有 24 钢刀使用时将车推至城门缺口处,既可杀伤敌人,又可挡住敌方的矢、石。这样对方很难攀援,形成活动的壁垒。
刀车是打造得一种极为坚固的两轮车,车体与城门几乎等宽,寻常总在三四丈之间;车前有木架三四层,各层固定尖刀若干口,车体有长辕;敌但攻破城门,数十成百兵士猛推刀车塞住城门。
3.连环翻板。
连环翻板,即在墓道中设置的陷坑,坑下分布长约10厘米左右的刀锥利器。坑上层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缀一相同重量的小型物体,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
4.在墓中储水。
古代有在墓中储水,一旦有盗墓者进入,便将溺水而死。这种防盗的方式虽然最终会使墓遭到破坏,但盗墓者也不能逃生。不过,由于墓中注水实行困难,因此,这是一种并不多见的防止盗墓的形式。而较为多见的反盗墓形式则是在墓中大量储沙,以流沙预防盗墓者凿洞侵犯墓葬。
5.流沙防盗。
在中确有流沙存在。河南省上蔡县的郭庄楚墓就采用了这种奇特的防盗术。它采用积沙积石的方法,当盗墓者挖洞挖到积沙层,沙子会流到洞里,沙子流动会带动石头塌方,沙层中精心埋藏积石、最小的仅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
这些隐藏在流沙中的石块形状不一,边角十分锋利,而且石块放置的位置也是精心设计的,大致可分为乱石层、蒙顶石层、贴顶石层、拦腰石层和卧底石层,可以防止盗贼从不同的部位进入。墓室顶层倒塌以后,大量沙石堆积在棺内,有效地防止了被盗。
6.墓中置“水银池"。
此外,在墓中置“水银池”,用水银挥发的气体毒杀盗墓者,是一种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反盗墓的典型史例。王子今教授认为,地宫中大量储注水银,或许也有以剧毒汞蒸气杀死盗掘者的动机。以当时人对于水银化学特性的认识而言,不会没有注意到汞中毒的现象,而利用水银的这一特性用于防盗设计,也是很自然的。
7.在墓顶放置容易溃坍的巨石。
春秋晚期的太原晋国赵卿墓,墓圹的四角,每隔深1米左右,各放置着一块重约50公斤的大石头,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贴近椁室上部的填土。这些石块,显然是填墓时有意放置的。椁室周围都是堆积结构严密紧凑的砾石。墓圹内也有厚约1.2米的砾石层。这些砾石应是木椁周围使用剩下的积石,是有意识填在墓口上的。考古工作者判断,其作用,在于积石非常容易溃坍,使盗墓者难以进入。曾有许多盗墓者丧生于积石之中。河南永城芒砀山汉梁王柿园陵墓甬道旁的塞石。塞石是为防后人盗墓而设置的。
有哪些汽车软件带有图解的?
汽车之家,爱卡,易车
古墓中的长明灯为何千年不灭?
前几年的时候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只要是盗墓题材的总能大火,因为人们感兴趣,人们总是对未知神秘的东西感兴趣,在这些盗墓类型的小说中,主人公进入某些大墓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个场景,打开墓门,里面灯火通明,也就是说这座古墓中有长明灯。
在古时候很早便有了长明灯的说法,在西方世界的神话故事中管这种火叫做天宫之火,在中国的很多神话故事中也记载过长明灯。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在古时候都记载过一些大人物死后墓里会放不熄的灯,永远的为死者照亮,史书中记载秦始皇古墓中也有这种灯,并且还详细的说了制作不熄灯的原料,那么这种灯真的是一直亮着不熄灭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了,古墓中肯定是漆黑一片的,即使关闭地宫的时候灯是亮着的,等到地宫彻底封死,墓室内处于封闭状态,氧气燃烧完之后灯自然会灭的。根据记载来看,的确有过打开古墓后里面的灯是亮着的记录,可是这个灯可不是一直亮着,准确的说是它复燃了。
了解化学知识的肯定知道有一种物质叫做白磷,所谓的长明灯里便有这种成份,打开墓室之后里面进入氧气,白磷会自燃点燃灯,因此人们才会有这种错觉,古墓中的长明灯一直不灭,实际上这完全不合情理,只是古人的认知比较低,才会觉得这玩意是一直亮着。
如果大家感兴趣完全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的,你也可以做长明灯。即使古籍中有很多长明灯的记载,但是现实中目前还没有一盏灯能够一直亮着,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灯是严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所以长明灯是不可能存在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古墓是如何封顶的?
古墓封顶很多时候是直接把造墓人直接埋在里面,所以怎么严实怎么封,但一般墓工也会暗自挖条密道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