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德宫
种德宫在内厝澳373号,是一座占地约600平方米的三门二进殿宇,宫后及宫右另筑护厝,具有浓郁的闽南建筑特点。
整座宫宇掩映于古榕树下,环境幽静。
种德宫中门两侧有一副对联:“点水活生灵,庙祀桑邦弘种德;一丝神脉里,纶封大帝尚真人。”
现任住持陈国煌道长说,前半句是从医术非凡来说俗世保生大帝的,而后半句则以保生大帝作为神仙的一面来示人。
保生大帝作为主神供奉在最显眼的位置,注生娘娘则在保生大帝的右手侧,土地公在左侧。
保生大帝俗名吴夲,也被称为大道公,出生在北宋年间的同安白礁一带。
生前是一位懂风水、善医术的乡村医生,救人无数,后在采药时不幸坠崖身亡,后被民间视为“医灵真人”。
2、郑成功与台风
郑成功(1624-1662),福建泉州南安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被封为延平王。
在鼓浪屿,在他曾经屯兵的地方,流传着大量有关郑成功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事迹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传闻郑成功去了台湾,而约3周后14号台风于10月9号登陆了厦门。
但是即使是郑成功赴台湾巡查,其余威犹在,有市民住在百家村一带,亲眼看到174医院新建大楼的塔吊被风吹得像脱了链条的钟摆一样,一会儿旋到左边,一会儿转到右边,台风一直在厦门周边徘徊,就是进不来!
更有市民拿出了详细的历史资料,言之凿凿:“事实上,那次台风中心在厦门上空停留时间达五六个小时!后来,发现郑成功真的不在,就上来了。
”厦门很多本地人,尤其是老人家,对此有个说法:厦门多亏了郑成功雕像,有郑成功守护,他一手按剑,一手往上挥,把台风都赶到其他地方去了。
自从雕像被立起来后,台风极少正面袭击厦门,每次预报台风正面登陆,结果大都擦边而过。
正因为这些如此诡异的路线,郑成功保护厦门的传闻才会越传越广。
3、大生里
大生里殡仪馆建于1966年,历经近半个世纪,大生里殡仪馆几乎成了华侨博物馆到镇海路片区的标志建筑,等同于地名“大生里”。
据说,大生里的地名是由种树得来的。
清末厦门的轻微案犯都被罚到鸿山下的镇南关外种树,久而久之,这里树木繁茂,其中有一种大柽柳,谐音“大生”,于是这一带就叫“大生里”。
民国时期大生里曾经还是厦门的红灯区。
在抗日战争前的民国时期,大生里一带盖了很多骑楼,保留至今。
当时那里出现了畸形繁荣,为了管理方便,所有妓寮迁往大生里,这里就成了厦门最热闹的红灯区。
后来火葬场搬迁到天马山,但大生里依然保留殡仪馆的功能,可以在大生里进行遗体告别仪式,然后就送到天马火化。
据说,大生里的地名是由种树得来的。
清末厦门的轻微案犯都被罚到鸿山下的镇南关外种树,久而久之,这里树木繁茂,其中有一种大柽柳,谐音“大生”,于是这一带就叫“大生里”。
4、五龙传说
据说鼓浪屿原名是五龙屿,岛上有5条龙,五龙戏珠的那颗珠,即为:日光岩。
而五龙各化身为5座山分别为:笔架山,兆和山,骆驼山,旗尾山和升旗山。
传说,旗尾山是公龙,骆驼山是母龙,两山中间鸡蛋糕石是他们的龙蛋。
后来,朝廷派官员来此,由于听不太懂闽南话,把五龙屿听成了鼓浪屿!
5、鼓浪屿八卦楼
八卦楼名字的由来:红色的屋顶有8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故称“八卦楼”。
八卦楼,是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郁约翰,为答谢其好友林鹤寿为医院捐赠1000大洋建设费,而免费设计的。
但是,所需材料,按郁氏的设计,市场无法采购,必须特别加工。
所以,动工以后,百弊丛生,开支浩大,消耗了建祥钱庄的大量财力,费用很快不继,工程时续时缀。
林鹤寿以钱庄为担保,回台湾变卖了部分家产,艰难支撑。
至1920年,终于支撑不住。
经过权衡,他被迫宣告破产,将工程交给管家后,只身远走高飞,避居海外,终身未回鼓浪屿。
林鹤寿离去后,大别墅工地一片荒凉,成为“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的废宅。
又因在施工中摔死了一个工人,八卦楼一度有“闹鬼”的传闻。
(传说,人住在楼上,醒来就发现在一楼。
如果在一楼,就会听见楼上有动静,上去什么也没有。
)此后该楼又被日资台湾银行攫取,直至厦门解放后,由政府收回,重新修缮成现在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