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与人种和土地这些物质要素同样重要的精神要素。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发展史,民族文化的彻底摧毁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消亡。
人类历史上那些创造出辉煌文明的古老民族,也许他们的人种依然幸存,但是他们的民族却随着其传统文化的消失而灰飞烟灭。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5000年的古老文明,对其文化的破坏就更是一种巨大的罪行。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奠定了神传文化的初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文化的血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设馆授徒,把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与社会。
公元一世纪,“慈悲普度”的释教佛法东传,中华文化变得更为博大精深。
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使盛唐时期达到举世瞩目的辉煌。
虽然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多次遭到侵略和打击,其传统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融合力与生命力,其精华代代相传。
“天人合一”代表着我们祖先的宇宙观;“善恶有报”是社会的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的起码美德;“忠孝节义”是人生于世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成为规范人和社会的道德基础。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中华文化体现出诚(实)、善(良)、和(为贵)、(包)容等优点。
“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反映出百姓敬神(天地)、忠社稷(君)、重家庭(亲)、尊师道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和谐,重视个人的修养,以儒释道的修炼信仰为根,能够包容,能够发展,能够维护人间道德,能够使人有正信。
与法律这种刚性约束不同的是,文化约束是柔性的。
法律偏重于犯罪之后的惩罚,而文化对于道德的育化却起着预防犯罪的作用。
一个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常常是通过文化具体反映出来。
在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达到鼎盛的唐朝恰恰是中华国力鼎盛的时期,科学也因此在世界上独领风骚。
当时欧洲、中东、日本等地都派人去长安学习,周边国家则以中国为宗主国,万国来朝,重译款塞。
秦朝以后,中国常常被少数民族占领,包括隋、唐、元、清和其他少数民族割据的朝代,但是他们几乎都被汉化,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的巨大同化力所致。
恰如孔子所说:“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中国人真正的文化是五千年前由黄帝开创的,因此把黄帝称为“人文初祖”。
实际上黄帝也是中国道家思想(“黄老之学”)的创始人。
儒家思想深受道家影响,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朝闻道,夕死可矣”。
记述天地、阴阳、宇宙、社会和人生规律的《周易》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其中的预测学连现代科学也难望其项背。
佛家思想,尤其是禅宗思想对知识份子潜移默化,影响巨大。
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中“入世”的部份,重视家庭伦理,其中“孝”又占了极重的份量,“百善孝为先”。
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但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家族伦理可以自然扩展为社会伦理,“孝”向上延伸为大臣对君主的“忠”,所谓“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悌”是兄弟之间的关系,可以横向延伸成朋友之间的“义”。
儒家倡导在家族中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其中“慈”可以向下延伸为君主对大臣的“仁”。
只要家族中的传统得以保持,社会伦理也就自然得以维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佛家和道家思想则是传统文化中“出世”的部份。
佛、道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无处不在,与道家思想渊源甚深的中医、气功、风水、算卦,以及佛家天国地狱、善恶报应等等思想与儒家伦理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释、道信仰给中国人建立了一套非常稳定的道德体系,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套道德体系是社会赖以存在、安定和和谐的基础。
属于精神层面的道德常常是抽像的,而文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道德体系进行通俗化表达。
以四大名著为例,《西游记》本身就是神话;《红楼梦》开篇是大荒山无稽崖上空空大士、渺渺真人和通灵宝玉的对话,这段神话是贯穿《红楼梦》的线索;《水浒传》开篇讲“洪太尉误走妖邪”,这段神话是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来历;《三国演义》开始讲天灾示警,以“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的天命观结尾。
余者如《东周列国志》或《说岳全传》也都以类似的故事开头。
这绝非小说家们在创作时的巧合,而是中国知识份子对于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基本看法。
他们的文化作品对于后人存在着深远的影响。
以至于中国人谈起“义”的时候往往想到的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关羽这个“义薄云天”的人物,和“屯土山约三事”、“白马之围”、“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最后败走麦城,“义不屈节,父子归神”等故事。
谈起“忠”的时候会自然想到岳武穆“精忠报国”,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传统价值观中对-“忠义”的赞美就这样-通过知识份子创作的精-彩纷呈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抽像的-道德说教,通过文化的方式具体化,形象化。
道家讲“真”,-佛家讲“善”,儒家讲“忠-恕”、“仁义”,“外略形迹之异,内证性理之同,……无非欲人同归于善”。
这才是“儒释道”信-仰为根的传统文化最有价值的地方。
传统文化中贯穿着“天、道、神、-佛、命、缘、仁、义、礼、智、信、廉、耻、忠、孝、节”等等,许多人可能一生都不识字,但是对传统戏剧和评书却耳熟能详,这些文-化形式都是民间百姓获得传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与论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