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姓最早的发源地应在金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
黄姓总体概述黄-百家姓排行第八,约有人口2899万,占全国人口总数2.23%。
姓氏起源
关于黄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黄姓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黄国(今河南信阳地区潢川县),黄姓起源有三支。
出自嬴姓。
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
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
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
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
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
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出自金天氏之后。
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
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
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
《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
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
"其实,此支黄氏乃是黄国遗民的后裔。
聚集地(迁徙分布)
黄姓最早的发源地应在金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
黄国灭于楚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四方。
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今河北境),今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均因黄人迁此而得名。
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又有一支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
秦汉之时,黄姓已称盛于长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徽等地。
黄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因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使黄姓在南方的分布更广泛。
与此同时,黄姓已同胡、林、陈、郑、丘、何、曾等八族迁入闽(福建),成为后来入闽的"八大姓氏"之一。
经过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不断迁徙和繁衍,黄姓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江苏、福建、广西等地望族。
宋代有黄潜善,其九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以梅州居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
北宋末,金兵功入开封,河南固始人黄建联南徙杭州,后成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饶平、陆丰等地。
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台湾,后来又有不少人播迁至海外。
黄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台湾黄姓仅次于陈、林,居第三。
是明末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大军而大量入台的。
到清代,福建和广东等省来台居住、据荒的人络绎于道。
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蛋等少数民族。
唐代以前黄氏已在岭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扎根。
其中,为蛋民者,居于广州沙南;迁到广西黄洞者,叫黄洞蛮,大多为壮族;融入瑶族者,分布相当广泛,居于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的许多县、乡,以广西居多。
堂号
"宽和堂":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
当时的官吏都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
宣帝时,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关在监狱。
从官到民一齐为他呼冤,终于平反昭雪。
"江夏堂":后汉黄香,小时死了母亲,他对父亲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扇凉,冬天把父亲的被褥暖热。
人夸他的孝:"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黄姓堂号还有"思敬"、"逸敦"、"敦睦"、"炽昌"等。
"炽昌堂"以黄峭山公外八句诗末"炽昌"二字为名。
历史名人
黄宗羲:明清之际杰出思想家、史学家。
所著《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为中国历史上系统的哲学思想专著,开辟了清代史学研究的风气,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
黄 慎:清代画家。
善画人物,兼工花鸟、山水。
为"扬州八怪"之一。
黄庭坚:北宋文学家。
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了江西诗派。
也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黄 盖:三国时吴国将领。
与周喻用苦肉计,诱曹操受降,用火破曹。
黄道婆:元初女纺织家。
在海南岛居住了三十多年,学习了黎族民间的纺织技术并加以改进和发明,晚年反归故里,传授纺织技术。
黄石公:秦朝末人,熟知兵法,曾于下邳圯(桥)上赠张良《太公兵法》。
黄 歇:战国时楚相,因有功,被封为春伸侯,为战国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