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最最贫困的边疆地区,再往北或往西的地区名义是中原王朝的,但实际上只是名誉上拥有的。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榆林的部分地方(神木、府谷、佳县等地)在雍州白翟的一部分,战国时为秦国上郡地。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郡是其中一个。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三分关中,封秦朝的降将董翳于上都为翟王,二年翟王降汉高祖,汉又置上郡,七年(公元前200年)置西河郡(郡址在内蒙古境内),领言阴、言阳(神木县秃尾河两岸)和榆谷(府谷县北河套中)三县。
其时定边县属北地郡马岭县地。
三国时期,上郡、西河郡为匈奴占据,未设置郡县。
东晋时期,匈奴王赫连勃勃在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建立大夏国。
公元427年,北魏灭大夏,设立统万镇,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改设夏州,并在境内设置化政、阐熙、朔方三郡。
西魏大统十二年(公元546年),增设长州及大安郡,同时把化政郡改称弘化郡。
废帝元年(公元552年),撒销朔方郡,另设绥州及安宁、安政、抚宁三郡。
北周保定二年(公元562年),增设银州及中乡郡。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因避文帝父亲杨忠的名讳,将中乡郡改称真乡郡(今佳县真乡川);三年撤弘化、大安、阐熙、安宁(今绥德以南)、安政(今清涧境内)、抚宁(今米脂西部)、真乡郡,仍设夏(治统万)、长(治长泽,今靖边境内)、绥(治龙泉,今绥德县城)、银(治儒林,今横山境内)四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将绥州改称上州,三年撤销州制,设立朗方、雕阴二郡。
隋末唐初,榆林为地方豪族梁师都占据,自称梁国,潜皇帝位。
贞观二年师都被灭,唐复设银、绥、夏三州,均属关内道管辖。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本区东北部增设麟州(治所今神木杨城)。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撤州设上郡(今绥德)、银州郡(今党岔)、朔方郡(今白城子)、新秦郡(今杨城)。
乾元元年(公元753年)撤郡,复设绥、夏、银、麟四州。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午)宥州治所由内蒙鄂托克旗迁到今定边境内。
后唐庄宗李存勖以府谷县升州(今之府谷)。
五代时期州县设有夏州(领朔方、德静、宁朔三县,均在今靖边境内)、银州(领真乡、开光、儒林三县,在今米脂、佳县境内)、麟州(领新秦、连谷、银城,在今神木境内)、府州(今府谷)、绥州(领绥德、龙泉、延福,城平、大斌五县,在今绥德、清涧、吴堡、子洲境内)。
北宋时,榆林属永兴军路(初名陕西路),绥州、宥州被西夏占据,未设郡县,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收复,元符二年(公元1096年)后,得失无常。
宋高宗南渡后,又沦为金有,属鄜延路的一部分,设绥德州、晋宁军(佳芦紫),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撤军设绥德州、晋宁州(二十四年改佳州)。
元代绥德州、佳州属延安路,绥德州领清涧、米脂二县,佳州领神木、府谷二县。
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在长城一带设置榆林卫,孝宗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九月设立东路神木道,领佳州、府谷、神木三州县,中路榆林道领绥德、米脂、清涧、吴堡四州县,西路靖边道领保安(今志丹)、安定(今子长)、安塞三县,包括榆林地区的定、靖、横三县。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陕北在古代是属于什么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