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丧当葬主气绝前,要为其剃头(梳头)、洗脚、净身、穿老衣。
二、当葬主气绝后,由族内德高望重者料理丧事,领带家人孝子们在纸盆。
三、烧“倒头纸”,献“倒头饭”,烙“打狗饼”,将其抬放于正厅中间的木板上,设好灵堂,点燃明尸灯(俗称长寿灯,要求昼夜不息)并在脸上蒙上“寿帘纸”,将烙好的打狗饼放于其袖内。
四、备孝布、制孝衣,一面派人请阴阳。
风水先生来后,根据死者的年龄、属相与断气时辰,根据当年的流年,以定葬期、看坟地、出门牌,并书写七斋表。
之后并及时派人向亲朋友好报丧(通知入殓和送葬时间)。
但对到老外家(男的舅家,女的娘家)的报丧务必由死者的长子去请,那怕长子是个孩子,也得由位长辈领着甚至你抱着去请。
入殓入殓分大殓和小殓。
入殓时间一般在人死后1-3天举行,具体入殓的时间得由至亲是否到场而定(等待外出至亲,特别是儿女中的某几位),有时也考虑其他因素,如气候太热,尸体不好久放、棺木没有做好、寿衣没有齐备或事主的经济情况与家族传统而定。
入殓时一般先请专业人士整理遗体,请儿女与至亲共同作入殓仪式,并顾用吹鼓手(3-5位乐人)吹奏哀乐。
入殓时,先要“稳灵”,即安放棺材、搭灵席、灵桌、挂棺帐。
再求得舅家或娘家来人的认可,(一般他们都要“挑点毛病,谈嫌点不是”,以示“负责”),再在灵柩前的殓表(名旌条子)、安放“金童玉女”等。
入殓时要求男女孝子基本到齐。
入殓前要给棺材内铺一层碎土,土上放些柏朵,四角放置六曲,丝麻铜钱等物。
先用麻纸将尸体一层层掩盖严密,再倒入草木灰,以纸卷成灰包,将尸体镶实镶紧,再用白酒或酒精擦洗死者面部,然后合好枋盖。
守灵与开吊老丧在家设灵堂三至七天(大多数是三天),此间,可请乐人、礼宾先生、僧人念经作道场。
女婿和外甥要给挂名旌,上书死者生前品行功德等;葬主出事后,五服以内的孝男孝女,要轮番日夜守灵,直至送葬。
开吊一般是先儿女与至亲,之后才接受客人吊唁,并发给孝布或孝帽(不给孝布孝帽的,即表示在而后的丧仪里,不必再来);客人所送丧礼丧仪,因丧主的身份和文化交往圈而异,一般有物质的,有文字吊联挽联的,也有搭礼送钱的。
送葬送葬临期前,至孝男要穿着孝服,提着招呼礼物(荤招待拿肉,再配成四样礼物;素招待则拿豆腐等)再次去请娘舅(葬主是男的,专请舅家,女的则请娘家)。
宾客范围则由事主家决定,五服以内的女客家,则由该客户的直接亲属通知,或捎话带请。
按经济能力,请礼宾先生,定乐人。
送葬前一天晚上,主要亲朋好友必至。
家堂设祭、请灵(请已故同辈,男请男,女请女)、稳柱、献饭、奏戏、升灵(给棺材下放数枚硬币)行四拜礼,抱鼓挥旗,行令、鸣炮、三献、省食、和糕焚化。
时至天明,女孝子扫墓(三辈五人),早饭以后起灵、送葬(送葬时辰川原不同河川在日出前,原上在早饭后),开始为家祭,之后,再在村中摆起香案,举行露天祭奠(乡俗称作“路祭”)。
“路祭”除以上形式外,重在表彰死者生前或在病榻前侍奉的孝男孝女(包括儿媳妇),为其披红搭彩,亲戚有朋为死者“点戏”,送往墓地时,女孝子先哭往墓地、男孝子扯牵(长布栓在灵柩上用手拉着前行)。
抬灵讲究八抬或十六抬(八个人抬、十六人抬)。
灵前有抬亭子的,打引魂幡的,拿花圈的,灵后边鼓乐随行。
开路鞭炮齐鸣,送至坟前,再举行坟祭,坟祭结束后下葬。
焚烧纸钱纸物、挛墓、起冢、孝子谢。
回程后招待宾客。
傍晚还要连续三天的“打怕”等等。
以后,按照原先阴阳先生书写的“七斋表”(每七天为“一七”共七个七),还要举行“七祭”。
所谓“七祭”,就是“逢七烧纸祭奠”。
再后,到百日举行“百日祭奠”,过周年要举行“周年祭奠”,直到“三年祭奠”以后才算完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