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东方金鸟杯”创新课堂大赛获奖感言摘录
“Q学网”创新课堂大赛在全国已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许多参会合作伙伴当即提出在他们当地积极组织并举办地方创新课堂大赛,得到总公司的大力支持。
以下摘录几则前几期大赛的获奖感言:
感言一: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已有近十年教龄,现任教于山东省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
工作之余,我喜欢上网查资料或阅读一些报刊文章。
去年金秋时节,我在《中国教师报》网站上浏览时,看到了《中国教师报》与东方金鸟公司携手举办创新课堂大赛的消息,从而与“Q学网”结缘。
在“Q学网”上我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发现这种远程教育的方式真是太直观、太生动了!原来我也浏览过一些教育网站,虽然有些共享资源,但是内容太少而且形式单一,而“Q学网”主要是针对的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它面对和服务的是全国的广大师生,课程新颖而且实用,基本上是同步教学,这真的是难能可贵。
在这里我要感谢“Q学网”及主办单位,因为你们为很多像我一样的普通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作为一名教师,我最大的理想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出外学习听课的机会很少,虽然我们学校也定期组织讲授公开课,老师之间相互评课,但总觉得和其他地区和学校的差距很大,一位在省里讲过课的老师说:我们和别人的差距就是教育理念落后。
确实,由于是落后地区,对于新教育理念我们只是简单的了解,而未能深刻领会精髓,更别说熟练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现在有了“Q学网”,我们有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真是获益匪浅!
另外我还要感谢广大朋友和同学的支持。
由于是第一次录制课件,感觉没有平时讲课自然,但朋友和同学们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一定会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最后,祝“Q学网”越办越好!
感言二:我是《中国教师报》的忠实读者,在阅报时发现中国教师报举办的“东方金鸟杯”创新课堂大赛的消息。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注册参加了这个大赛。
虽然我承担了本校七年级一个班和八年级四个班的生物教学并兼任生物教研组组长,同时还管理学校的卫生工作(可以说工作非常忙),但我总会努力抽出有限的时间来学习SpeedMT 2.0 Enterprise的使用,经过近两个星期的业余学习,我就着手用这个程序制作课件。
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条件有限,经常将其中的片断录制很多遍,可以说每个片断的录制都不下五遍,终于录制成功。
课件上传后,没想到有这么多同学喜欢我的课件。
说心里话,我只想锻炼自己的能力,根本就没想到也没奢望获奖,能获奖说明我很幸运。
感谢《中国教师报》和“Q学网”给我展示自己的机会及网站管理员给我的指导,同时感谢全国的同学给我的鼓励和支持。
感言三:我是从《中国教师报》上初识“东方金鸟”网上课堂软件,我认为有助于现代技术教学,于是就下载了软件并使用了几次,感觉效果不错。
但还有几个不太明白的问题,于是就给“东方金鸟”的老师们发邮件或打电话请教,记得是霍玲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并建议我参加“东方金鸟杯”创新课堂大赛。
(我以前也经历过多次网上“参赛”,得到的经验是:网上大赛,多为贪财,不会有好的回报!那我为什么还一次次的参加呢?我喜欢上网,但又不喜欢打游戏,更不喜欢浪费时间式的聊天。
读读文章,浏览浏览网页,还是有不少的收获的;再加上闲时可以参参赛事,提高一下自己的技能,对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这次,我也是这么想的。
)这次,真是令我意外与感动!我没有想到:我的课件与论文会对这么多的同仁有帮助,我在不经意间会入围获奖,“东方金鸟杯”创新课堂大赛的组委会竟然这么的公正与公平!在此,表示感谢的有:感谢霍玲老师对我的指导与帮助!感谢广大同仁对我的支持与关心!感谢“东方金鸟杯”创新课堂大赛的组委会给了我这么一个成长的机会!并祝福:祝愿各位老师们春风得意、心想事成!祝愿贵网站一网天下!祝愿《中国教师报》真正成为全国教师不断成长的平台!
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学生感言
2007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学生感言
杨静怡感言
我叫杨静怡,很高兴我的发明“汽车固定高速磨合机”在第十七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了一等奖,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参加比赛的体会。
其实生活中处处有矛盾,比如说现在的小汽车都需要拉高速,但如果在公路上拉高速会违反交通法,而国家又没有提供汽车高速磨合的场所,这就让车主非常为难。
我想到的方法是设计一种机器,让汽车在机器上磨合,这样既安全有效又不违法。
想到方法还要付出行动,我找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的代方震老师帮助我一起完善,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会有局限,将大家的智慧凝聚起来才会有好的效果。
在“汽车固定高速磨合机”设计完成之后,我们立刻申请了发明专利,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使“汽车固定高速磨合机”得以更加完善,并把它介绍给大家,我参加了科技创新大赛,经过重重选拔,有幸参加市级比赛。
在与专家答辩时,不仅锻炼了口才,还增长了综合能力,最重要的是得到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在公展时和大家进行交流,丰富了自己也认识了很多不足,让我感慨最深的就是英语。
一些外国朋友对我的发明很感兴趣,而我又无法详细的向他们介绍时,我才深刻知道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走向世界,让国际友人认识我们了解我们欣赏我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好外语,主动向他们介绍,而不是被动的等待他们来问时却不知所措。
参加创新大赛,不仅是文化素质的比拼也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
虽然只有几天,但回到家时已感到有些体力透支,这就有些后悔平时没有注意锻炼身体。
通过参加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对科技创新也有了自己的体会-----在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麻烦,在解决问题时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要善于思考、大胆创新,把平时所学到的知识大胆用于生活,也许经过创新会有奇迹出现,而每一个奇迹都掌握在我们手中。
我相信只要大家学好知识大胆创新,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属于中国的知识产权,而不是只印着made in China。
国赛总结----杨静怡
短短七天已过,对于首次参加全国大赛的我,似乎还留在了那些点滴之重(7月30日早到8月5日中午)
屋漏偏逢连阴雨,破船又遇顶头风
7月30日,除道春成,就感受到了它特殊的温度,从炎炎夏日突转轮回,不知是春是秋。
望着30度地池水好生羡慕。
特别想念家中柜里的衣服……
8月1日,开幕式和公展,展位再EN028,是北京队中离所谓应急出口最近的“宝地”,小雨过后阴风袭来,靠着点人气温度还不到20。
好个风水宝地……开展不久,带的几分宣传资料便一散而空,看着前来索要的观者很是尴尬…..饭点快过,终于在其他参赛者填饱肚子后,开始用餐……看似平静的下午,在为又一批观者介绍完后变得很是诡异。
周围突变,视野之内为我独处于展位,感到大事不妙冲向志愿者才知,技能测试已经过半,最终调解,得以补考……
8月2日,正是答辩,有了公展时的演练,答辩已是游刃有余。
却在万事俱备之时,刮来一股邪风。
先无故灭我展台上的灯,在变我汽车程序。
演示之时,突然倒车,突变出程序一位的功能,最可气的是遥控器失灵,汽车开关罢工,颠倒黑白,集体对抗我的汽车固定高速磨合机。
悲乎哀哉!大叹命运多揣之时,不由得极声呼吁抵制日货……
8月3日,单项奖之后,与队伍离散,没带手机。
辗转之际找到来时的汽车,却空无一人。
没有手机真是寸步难行,终遇一志愿者,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与领队取得联系。
吾也茫茫,君也焦急,在责备声中感受到远在千里之外父母般的关爱……有得必有失。
点滴波动,道出小小心声
7月30日,三小时的飞机换来一间大房子,直了!屋外有温泉泳池,屋内有温泉洗澡解乏驱寒。
快哉!
7月31日,布展。
还算顺利,虽是几经波折,还是在午饭前过关。
也因此“错过”了下午的惊险一幕,据说“大巴”高速运行时突然刹车,造成了聚首车头叠罗汉的一幕。
一男生很不解的说:“明明她在我之前飞出去,咋跑我身上来了?”。
范团儿是这场事故中唯一的伤员,老师的伟大就在于此阿!
8月1日,去展厅的路上,观察了一下路标,高架桥上的最高限速竟然是110,在这种居高临下的坑洼路段上高速行驶,真有命悬一线的感觉!
8月3日,在世博园玩了一下午,我们“四人帮”高举北京牌子玩得不亦乐乎,这些回忆足以赶去高三的暗淡!终于在这里领略了传说中的“国宴”----中国的盒饭!
8月4日,紧张的比赛已经过去。
颁奖只是一种形式,当听到名次时,已翻不起一点波澜,一片释然。
后来班长哭了,只为近两年的准备终于告一段落。
是啊,我们紧张过,开心过,烦恼过,忙碌过,现在可以放松了!
8月5日,终于回家了,却不想与刚刚熟识的朋友分开,七天来的“患难”之交。
从昆明憋到北京,现在我要大喊:我为北京而骄傲!
这称不上是一篇总结,请您原谅!不经意间文章一气呵成。
此时此刻也只能道出这些了…...
2007.3
2008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学生感言
张金晖感言
作者:高二16班张金晖
2008年3月21日至23日,第28届安捷伦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在北京八十中隆重开幕,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决赛。
比赛虽已结束,但我的心情依然激动不已,所经历的一切仍历历在目。
下面我就把一些经历和感受与大家分享。
我们参赛的论文题目是《北京市林下循环经济调查与改进建议》,是立足于郊区的林下循环经济发展,通过自己的实际调查发现现阶段部分林下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建议,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3月21日是正式答辩的日子,那天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场春雨,淅淅沥沥的小雨让我的心情放松了不少,思路也随着清新的空气变得更加明晰。
我们比赛的场所是八十中体育馆,所有的选手都要在自己的展位前等待专家的提问评审。
可以说答辩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这次比赛的结果,一想到全都是资深的专家来提问,我开始有些紧张。
不过当专家们真正走过来的时候,我的紧张感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信,由于之前的准备很充足,我的回答从容不迫。
我尽力详实地将我们亲自调查研究到的成果介绍给各位专家,除了回答他们的提问,我其实更想让他们了解到郊区的新变化,让他们知道我们这些高中生是怎样关注生活,关心家乡的。
看到评委们投来赞许、认同的目光,我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3月22日上午,我还参加了“植物与环境”学生论坛,这个论坛的宗旨是使青少年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中学生探究人与自然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今年全市共有6个项目入选论坛,我们的项目是唯一一个来自京郊地区的。
论坛中,选手要在现场进行演讲和答辩,专家评委会根据选手的研究水平、演讲水平、现场交流能力等综合因素现场评出论坛的专项奖。
我是第一个演讲的选手,压力很大,但是在现场看到咱们牛栏山一中特意赶来助威的老师和同学们,我感受到了一种慰藉和动力,最终以绝对优势荣获了此次论坛的一等奖。
下午的公开展示环节,我向参观者们介绍了我们的项目,其中也不乏外国友人。
在与大家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不论老少中外,大家都对环境问题相当关注,都关心着三农的问题。
我想这也正是我们研究的价值所在,通过自己的力量来为造福家乡、改善生活做出贡献。
昨天进行了大赛的颁奖典礼。
当听到主持人宣布我获得一等奖的时候,我兴奋之余,更多的是一种感慨。
回首过去的一年,有遇到挫折时的无奈,有收获成功时的喜悦;有辛苦熬夜后的疲惫,也有取得进展后的兴奋。
获奖是对我们努力的一种肯定,它证实了我一直以来的信念:“梦想总会在勤奋的天空绽放”。
但同时这也是一份责任,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它促使着我继续关注身边的事情,关注我们的社会。
就像一位奶奶对我说的:祖国的未来等着你们去创造。
同时,我还体会到了科学的严谨,不论是调查过程还是论文撰写,都必须一丝不苟,研究容不得一点马虎。
此次参赛还让我结识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中外朋友,大家都满怀对科学、环境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尊重。
我想,时间终会慢慢消磨掉一时的激动和成就感,而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是比赛过程中难忘的经历和从中得到的体会,那将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和最美好的回忆。
在此,我倡议同学们积极的参与科技创新大赛,认真发现你身边的问题,找寻灵感,在科学的道路上积极探索。
最后,感谢学校大力支持、李万成、杨西更老师的辅导以及我的班主任梁老师的关怀,感谢我的合作伙伴高二12李佳骏同学和所有关心我的朋友们。
谢谢大家!
2008.3
不清楚你要的哪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