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况
石鼓山位于渭河以南、宝鸡市区的中部,是秦岭北坡的浅山余脉伸入市区渭河南岸的一块丘陵台地,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的入口部分。
石鼓山山体海拔600多米,因曾出土春秋时期的文物石鼓而得名,1992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鼓山出土的石鼓具有文学、文物、书法、历史等多种价值,石鼓文为中国现有最早的石刻文字,是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秦史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本次规划的石鼓山片区主要包括石鼓山及其东西两侧的区域。
片区北临渭水,南倚秦岭,东部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的高一路,西至沙河,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
二 石鼓山片区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宝鸡市城市结构形式为“带状布局、组团结构”,石鼓山片区位于中心集团和代马组团之间,同时又处于斗中路人防隧道和310国道跨渭河大桥的南端出入口处,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承西启东、承北启南的重要节点。
因此,该地块的开发建设对实施城市“东扩南移”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该片区是城市内最重要的交通节点之一,是渭河以南东西向交通联系的瓶颈地段,也是城市南北环线联系的重要通道,交通条件非常便利。
石鼓山地区是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组团绿化分隔带,具有划分城市结构组团,防止城市高密度无序蔓延,保证合理的城市开敞空间;使生态绿地由南向北延伸到城市建成区,与东西向渭河景观空间相融汇,构架城市景观体系,形成良好的景观风貌;为交通枢纽提供充足的用地空间,减少噪音、尾气对城市的干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作用。
对形成合理的城市结构形态,对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大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石鼓山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城市风貌一览无余,秦岭的“奇山”和渭河的“秀水”在这里交相辉映,是城市的一处最佳景观点,同时也是一处最佳观景点。
它和东侧山脉及荫湘河共同构成了天台山风景区旅游的序曲,是极其重要的景观区域。
石鼓山地区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山体延伸之势如同“龙脉”,片区以南群山绵延,使人能够最大程度的接近自然、回归自然。
三 规划坚持的主要原则和建设目标
1. 塑造城市标志性景观地段,营造风景区入口氛围,充分体现宝鸡市山、水、塬、林、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特色。
2.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3. 坚持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开发促进保护,以保护引导开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统一。
4. 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环境、提高空间与整体的环境质量。
5. 集约利用土地,成规模紧凑开发,提高土地效用。
6. 建设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和高效安全的交通系统。
四 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规划区可分为四大部分:西侧居住用地、中部石鼓山公园及天台山入口部分用地、东部建设控制区。
西侧居住用地住宅建筑以多层为主,总面积为27公顷,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可容纳一万多人。
石鼓山公园可分为山体、一级台地、二级台地三部分,山体部分为文化古迹区,以反映石鼓文化、先秦文化为主题,建设统领全园、塑造城市标志景观地段的地标性建筑物,总面积为25公顷。
二级台地规划为文娱活动区,建设小型旅游、接待设施,总面积为9公顷。
一级台地结合渭河拦河闸的建设将荫湘河道局部扩大成公园湖面,建设高档住宅小区,总面积为8.7公顷。
公园的主入口位于石鼓山西北角,配套安排公园的相关设施.
天台山入口处总面积为4公顷,其建设分为两部分:西侧交通组织及管理服务部分,利用广场、交通岛组织天台山和石鼓山的入口车流,建设停车场等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东侧民俗村,以山顶村民搬迁安置为契机发展农家乐旅游活动。
东部建设控制区在保证道路交通及绿化景观用地上考虑居住用地,总面积约34公顷,可容纳八千多人。
根据渭河生态治理规划,将在石鼓山以西的渭河上修建一座橡皮坝拦河蓄水,在石鼓山下形成碧波荡漾、山水互映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