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街:
阳德街、迎恩街、锦城街、镇前街、福星街、木直街、元宝街、西直大街
十八巷:
孙家巷、瓦碴巷、羊市巷、九曲巷、茶叶巷、豆粉巷、低巷、里仁巷、萱花巷、魁星巷、孝义巷、王家巷、槐树巷、朱衣巷、古秀才巷、塔影巷、鹿巷、姚家巷
阳德街:今民族路由老十字街起,讫济川桥西30米处有阳德城门,此街有高祥丰布店,鸿泰酱园,九龙池浴室,杨东来等几家大茶行,来安饭店,庞道生药店(其坐堂庞玉麟为名医),义慈医院(主治医师毛凤吾),湖北会馆原土产公司处,大华戏院后改成宛陵剧场,汪同兴杂货店,其老板汪正宏1930年曾做过一次捐资大修开元塔的善举。
当时塔拆至第五层,将塔顶上的宝珠、相轮、承露盘及一挂粗铁链一同卸下,放在宝塔北面的家宅(解放后为城关镇办公地)供奉,待修理竣工安装时,将塔顶原物抬到街上巡游展示,所到之处,满街鞭炮香案相迎,捐资领头人汪正宏,为人诚信,倾家荡产后,到东溪桥畔,盖起小茅庙当和尚去了。
羊市巷:今青年路北起民族路,南迄叠嶂中路,北入口原有木禾殿,旧传丑地空,故象大武镇之牛,为五代林仁肇更筑罗城改置铁牛,一置此殿神前,一置济川桥跗,(此两铁牛在大办钢铁时被熔炉)木禾殿也称铁牛庙,是清嘉庆辛酉(1801)重修。
巷内还有国民党卍字救济会,后改县医院,也是现中心医院的前身。
木直街:又称陵阳路,仍用古名,为民族商城中的一条商业街,又兼夜市步行街。
今锦城北路至青年路,此街与豆腐巷相接为上十字街,是宣城乌龟地的前两条腿,原街上以制作木置家具为显著,故名。
清顺治初募建纪念宋建炎间知府张果而设陵阳土地庙祭祀,乾隆六年又建大殿门楼,于1923年谭素元等合股集资利用陵阳庙改建戏院,取名“宣舞台”,为城内有剧场之始,此街还有与全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关粮站和南菜市场,在50年代是较为规范的菜场,后一直发展到整个木直街,都挤满了各种肉食和菜类的大菜市场。
此外还有南陵会馆,最早的电报局也设此街。
瓦碴巷:也曾称鱼市巷,今民族路至木直街阳德广场的城市小公园。
现有路无名称。
解放前曾是宣城的红灯区,因巷内有多家装饰考究,环境清幽的旅馆,巷名有意讥讽。
孙家巷:今木直街上的宣城市医保中心巷道原是鸿泰酱园和县老十字街百货公司之间巷道。
今为无名巷道。
九曲巷:原由木直街进城关粮站沿外围墙几经弯曲通向羊市巷,故名。
今在民族商城浪淘沙网络会所旁至青年路天源寄卖行北首巷道口,仍是弯道多曲。
今为无名巷道。
福星街:今为锦城北路一段,由老十字街至锦城花园门楼处(原佑圣阁处)而与木直街和豆腐巷交接点为上十字街主街。
此街有庆庆布店(今“新华书店”处)为了招揽生意,凡在此店购买一定数量的布匹,就可获得一次在此处观看黑白无声电影,时在1926年可谓宣城有电影放映之始。
他的对门大顺祥布店(现工商行处)门头上福禄寿三星彩雕,特别引人注目。
此街还有中西合璧式的“远东饭店”,解放后先为宣城行署,次为县党校,最后为县财税局办公地,现已改建成为广播大院住宅区,门前一株百余年老荷花玉兰树,至今仍枝叶繁茂,花季时荷香四溢,依然立于1号楼处,监视着宣城沧桑变化,此店时为举行新式婚礼最佳场所,男着黑西服,女穿白婚纱,并有童男童女相伴,一派新潮景象,一改中式全红的场面,
佑圣阁北,1919年李蔚山在此处开起《蔚山照相馆》为宣城首家照相业。
现锦城路邮局处正是建在被日军炸毁,由汪氏开办龙泉浴室的遗址上,那门头的金字牌匾记忆犹新。
佑圣阁旧名清爽。
元·至正丁酉(1357)王师入城改名,后知府鞠腾霄重建,自为记,曰宣为郡襟山带溪在江左号称清凉高爽,郡之子城晋内史恒彝筑焉。
后人于直城之北上建重阁,扁以清爽与樵门南北对峙,下为通衢,为郡一奇观。
在东南下二十步为屋三间,命道士武静居士之以奉祠事。
此阁在我就读皖南小学时(现“宣州区妇幼保健站”处)每日必经,阁内石碑众多。
1954年在修建街道时被毁。
锦城街:今为锦城北路和南路部分路段,由佑圣阁起至龙首路口交叉路口,此段有周氏宗祠,后改建《复旦中学》,现为政府机关宿舍处,此街尽头是通往鳌峰公园的必经之道,众多商业会馆也云集此处,有湖南会馆,太平会馆,旌德会馆,泾县会馆等。
与此街相连的巷道有,
茶叶巷:此巷由锦城街进无巷尾,今宣州区工会南首,仍无巷尾,巷口在锦城北路,尽头是满意大酒店和锦城排挡餐饮。
今为无名无尾巷道。
奉公街:今宣城中学西院墙外至购物中心商场南首巷道紫藤宾馆门前。
此街原有庐和会馆,河南会馆,与上叙几家会馆隔街相望,紧密相连。
今此街已不通,又无名称。
古秀才巷:今鳌峰旱桥北至宣城兴鼎建安公司处。
今为龙首路北端部分路段。
鹿巷:今宣城中学西大门至北京百秀眼镜店处。
今为西鳌峰路,饮食半边巷。
主要对象为学生。
镇前街:今为鳌峰中路一段原供销大厦至海城大酒店,此街古为皖南镇驻所前的大街,故名。
此街抗战胜利后,县政府由周王迁回后的驻地,其四周除有围墙,四角还设碉楼,所用砖材是拆除古城的砖头,故墙壁厚达50公分以上。
五十年代曾在此展出过13辆国产“解放”牌汽车。
此处一直沿用到八十年代,后改为敬亭山宾馆(前身为县政府招待所),2011年已建成《丽晶大厦》,有三幢独立的高层组成。
豆腐巷:仍为古名。
今邮电宾馆至海城大酒店。
此巷原有津津酒家(现木直街停车场处),该酒家在30年代曾发生一起命案,婆婆用烧红的铁筷子插入媳妇阴道内,至使当场死亡,却被楼上食客报官府后,婆婆被处骑木驴子刑法判决游街示众。
另有大观园浴室,宣城高等小学堂(1902年开设)后改建三小分部。
五十年代,县工会设于此巷内,每逢周六,华灯齐放,琴声悠扬,翩翩起舞,热闹非常,好多人在此喜结良缘。
元宝街:仍为古名。
今市烟草公司旁至第一幼儿园。
原为由薰化门进,其城址今在宣城南天电力公司至宣城建行间的状元路上。
然后右转左拐接上镇前街,即现时由南天宾馆大门进穿宾馆内建筑至力达公司上元宝街。
固此街原南北两端地势较高,中段低并有古井一口,形似元宝,故名。
此井在八十年代还为附近居民提供方便,时至元宝小区建成,铺成柏油路面时才被覆盖。
今日元宝街是经过降坡,破除城墙拉直所为,而另一段则划归叠嶂路了,似乎短了许多。
低巷:已无名。
今粤花鞋业北首巷道至中心菜市场二楼,向南几十米即高巷口,我县1924年以宣人章元生为董事长的几家股东,开起了宣城第一个“城厢电灯公司”,用60匹的柴油机发电,供一千多盏25瓦的电灯,只营业10年宣告停业。
另一处现市六中东《丰原大药房》处,相传为慈禧启蒙老师齐德纯住所。
后为宣城邮电局设于此。
里仁巷:今中心菜场9幢楼旁小巷进,顺花鸟市场围墙南至法制路。
现有巷道,但已无名称。
巷内原有孙氏古井,井衣系八角整石,郡内诸井无。
原巷道南起豆腐巷腰部至沟沿头中段通往1952年(为了迎合宣城越剧迷的要求)由王柏森等合股集资筹建的“解放剧场”,为宣城劳动越剧团演出基地。
西直大街:今中山路《十字街旅社》至《宣州区敬亭农村信用社》,而宝城门址则在此信用社门前处。
自南宋至抗战前的县衙一直是元万户府旧址,在现宣城市实验小学处,大门是朝西直大街的,衙前有一驮碑石龟,寓意宣城乌龟地,县衙门坎石为到宣城各地里程的起点标志。
另有宛陵桥横跨珍珠河于西大街。
原有张义兴菜馆后改为工人食堂,其菜馆早点最有特色,就一个字,大。
油条足有一尺二寸长,烧卖、狮子头有姑娘拳头大,糍粑有巴掌大。
菜馆还为婚、丧、寿礼订席,由抬厢送整桌酒席。
另国际饭店后改建为二营部队驻地,现为状元北路大街。
天然池澡堂是当时全城唯一有楼的浴室(遗址在现中山路停车场),建材全为香榧树和银杏树优质木材结构,其座位分优座,雅座,正座和普通座几等,而优座提供茶叶不仅为上品,还有香烟,水果,糕点等,冬季生炉取暖,夏季有专人拉板扇纳凉,入池有两条浴巾,一条围身,一条披肩,脚穿很柔软的拖鞋下池,出浴有人帮擦身上的浴液,堂内还有提篮叫卖的小贩,俗称拎花生篮子的,这种篮子是深度很浅的圆形的直径约80厘米的竹篮,中间有很宽的竹把子。
专门提供茶料食品,香烟还可按根卖。
军界和达官贵人经常光临于此,他们大都是采取包堂的形式(即他们在洗浴时,不许再对外营业)军界有警卫站岗,达官贵人采取关门劝告方式谢绝来洗浴的人。
有钱人洗浴的衣物,专请浴室人员上门取,付小费。
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浴池用水全靠人工用木桶到宛溪河挑水,尤在严冬季节,脚穿草鞋,行走在结了冰的石板路上,殊为艰辛。
原建筑公司后还有一处耶稣堂,是1890年英国传教士购地建造的。
1926年商办“宣芜广长途汽车公司”于西门外,1934年改为官办,后迁址东门外,1937年公路改城外通行,车站被日军炸毁,又移至西门外西林寺内。
后又移址城内孙家祠堂,即县建筑社前身。
1957年又于东门建起了汽车站即现在称老汽车站。
此街还有吴敬波的戏帽制作店,由于制作精细,生意兴隆,在文革时被毁。
孙玉锦纸扎店。
其制作的走马宫灯已被市博物馆收藏。
大明铁工厂,后纳入县组建的县机械厂。
街的中段有轿行一家,不但有远程的轿衣黑或兰(青)色。
几顶小轿。
为二人相抬。
还有非常华丽的花轿是专为结婚用的。
轿顶八仙塑像装饰,四角有荷灯配置。
轿衣红色全是精工的刺绣品,为八人抬轿。
故在民间对媳妇的尊称,有是八抬大轿接来的说法。
另还有张义贵等几家糖坊。
丁氏制香作坊,裱画店几家。
还有回春堂国药店(现区婚姻登记处),在解放前夕之夜,国民党部队因赌博险些发生火拼事件。
萱花巷:今台客隆中山分店西边通往宣城中医院的小巷道,原为西直大街东岳庙的巷道。
内有西华池浴室。
现为通往状元府小区18幢楼处。
此巷名现已移址借用到南方制药厂南边路上的响山路至友谊巷的道路名称。
姚家巷:今广播大院10号楼中移址通道至花鸟市场,原巷在西直大街往西五十米处,此巷原无巷尾,巷内除有姚姓大户,尚有当时稀少的女浴室。
现只有移址巷道,无名。
魁星巷:今中山路至城市信用社处,原北起西直大街,南讫梳妆台遗址处。
巷内有魁星庙一座,早已无香火,住的是一些乞丐,巷宽不足三米。
还有1876年建的天主教总堂,下设培英中学,民强小学及修女部,其修女部后改城关三小,也就是今日市六中的前身。
此巷已改造成40米宽阔的状元中路。
另在1950年时,魁星庙对门有座部队留下土墙草顶十间房的大礼堂,(此处后被县印刷厂占用这块土地做厂房)当时浙江孝丰越剧在此演出一年有余,第一次把唱腔曲调婉转优美,做工精细柔和,扮相俊秀可人,全由女子演出的越剧介绍给了宣城人民,尤其是妇女,已达如痴如醉,笑话百出的地步,为当时宣城一大盛事。
也使此巷获得了空前的热闹。
每当散戏时,小巷人流如潮,一天有两次。
迎恩街:南起老十字街,北讫拱极城门,城址在槐树巷,朱衣巷相接的迎恩街上,原北门供电所处(现大唐开发办北120步处)。
现时的拱极路是移址借名之举,今为民生路,是老宣城的商业街,其店铺林立,大陆京货店,金城京货店,老天宝银楼,胡德和杂货店,日机轰炸时,一颗炸弹竟落到他家的防空洞口。
至使全家十余人遇难(只有媳一人幸免),还有孟同和杂货店,刘祥记文具店(兼售图书、典籍),广大锅瓷店,宣大祥酱园,其五香茶干颇有名气,此外还有在三眼井旁,现为大唐开发办公地的始建于1829年老字号焦春阳药店,及其附近的五洲大药店。
在月城内澄清池处有周老三酥烧饼、老鸭汤为宣城著名小吃。
还有生产历史已有180余年的宣城名细糕点捏酥产地已成遗址,现在大唐办公地西边之空地处。
然而过去的生意竞争也相当激烈,有遇到对手不惜成本,向购物民众抛赠加马商品,甚至还发饭票到茶馆吃饭。
现交通巷对面的原成氏经营的“大中华”理发店,在当时颇为名气,店内装饰考究,座椅全是转动三叠式,冬有炉火通过管道取暖,夏有三部板扇生风,真有进门乌纱盖顶,出门白面书生之象。
何为板扇:即为两块长方形木板,横排中间用绳索连接,外表用白或浅蓝色的布包上,并配以装饰,下板形成荷花叶边,上板挂在房间的顶棚上,将上块木板按上拉绳,通过杠杆原理,使用滑轮,由人拉动,下块木板摆动,产生风的效果。
这条街上有1903年建的华西式基督教的集会地,耶稣堂,也称礼拜堂。
此教堂第一次在宣城使用麦克风传话,引得无数民众好奇,当时门前人山人海,互传这一新生事物。
另在三眼井东边,有户崔姓木行(后为县文化馆处),老板其母逝世停棺在家三年整,出殡规模在宣城可谓是空前绝后,送葬的人数足有千余人,各种纸扎、祭品不胜计数。
有金童、玉女、金山、银山、青狮、白象、大头鬼、小头鬼、白老爷、黑老爷等,还有叫不上名的,都是下面按木轮子用人拖拉。
此街上还有最著名的三眼井古井,也成此段街的代号。
其井是宣城宋代出了状元,由于状元回乡,是受皇上御笔“驸马荣归”封赐,宣城知府大人,每天都要到状元行宫朝拜,时间一长状元嫌烦,令家丁把状元靴子放在堂上,叫知府向靴子朝拜,知府大人遍访风水先生,在迎恩街中心乌龟背上打井治死了乌龟地,免得宣城再出大官,知府受气。
这口井就是现在的“三眼井”,其实是在一块石板上钻了三个孔。
此井于2010年大唐开发商湮没于街心,幸喜在此处开了一家“三眼井药店”得以传承,“三眼井”古老名称。
另城内外尚有一眼井、二眼井、四眼井、五眼井,本文不再累述。
孝义巷:今民生路大唐开发商大楼东,耶稣堂北边巷道。
现有巷无名,此巷内原有旅社,是徽州商人来此三人合营的旅社,名“三友旅社”。
因地处幽静的孝义巷,距水路很近,再加上服务优质,对北乡水上旅客尤为看重,故俗称三友巷,在民间广为传诵。
王家巷:原“人民电影院”前的巷道,现已在大唐开发部办公地前的巷道。
也是有巷无名。
抗战胜利初,国民党驻军和县社会服务处募资建“同乐剧场”,1951年宣城行署在原地改建“人民电影院”,在文革后电影业曾达巅峰阶段,此巷人流日夜川流不息。
“电视”出现后,电影业日趋直下,后又改为“东方旱冰场”。
直至被大唐开发改造成房产商品。
槐树巷:原“人民电影院”后的巷道,是坐落在原城墙遗址上巷道,现此巷东段被毁,水门(槐树巷66号处)至槐树巷49号西段,仍存在180步长的城墙遗址,经我和原《宣城广播电视报》记者游庆文的共同努力,有关部门已明确表态不再挖拆,故是宣城城墙不可多得的遗址所在。
宣城抗战胜利之年的一次灯会,我在槐树巷口附近的一家商铺的水柜台上亲眼目睹了双桥地方组织的一次盛大灯会进城献演的实况:这次灯会的队伍大约有十余里长,据说灯头已到东门济川桥,而灯尾尚在双桥集镇未动,走在最前面是“牌灯”因是夜晚不好举旗,通过牌灯的展示,可以标明灯会的举办单位是谁,而其后小的牌灯不计其数。
这次灯会的路线是由济川桥进城,沿阳德街经十字街转迎恩街,因此两街是宣城商铺林立的主要街道,店家特多,灯会所到之处,都是香案迎接,鞭爆齐鸣,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而观灯的人更是万人空巷,齐聚灯会现场,那真是全城轰动,人山人海,不过为之,历时到深夜仍听到远逝的锣鼓声。
这次灯会有全是英俊小伙玩的云灯,每人手拿着两个云灯,主要是打斗翻滚摆字为主,如《天下太平》等。
有全是妙龄少女,个个装扮貌似天仙,肩挑花篮灯,在民乐的伴奏下,边走边唱民间小调,边窜花表演,不仅花篮制作精美,而肩担头上还有荷花灯相配。
有河蚌相争灯,饰演蚌精的都是美丽女子,身着红兜兜,粉红裤,披绿色蚌壳衣,老渔翁大都为丑角表演,头戴翻边草帽,腰系白围裙,手拿渔网,其动作既滑稽,又可笑,很受青年人爱好。
还有跑旱船,打莲枪,八仙过海,老驮少,麒麟送子,此灯大都被接上门表演,以示添人进口,有赤博上阵的飞钢钗,甚是惊险无比,一抛可入云天,由于玩的人技术熟练,从未伤及他人,然以上各式灯展,均有多个群体竞相演出。
整个灯会压阵的除有舞狮数只外,尚有五条龙灯,舞龙的人个个是赤膊上阵,身上缠绕着燃放的鞭炮,舞盘龙,地滚龙,游龙。
使观灯之人激情达到高潮。
所有的灯具都有专人负责添蜡烛跟随,不玩黑灯。
而维持秩序的人都是手拿竹篾片在旁边守护,让玩的人尽兴,看的人高兴。
朱衣巷:今巷道已拆除一半,原巷道走向是自迎恩街向东再转向南到阳德街。
现只有北至南的一条直道了,现以经营竹器著名。
已改为朱衣路称号。
原巷内1951年由刘永泰等合股建的“大华戏院”,后改名“宛陵剧场”。
那时50年代戏园子看戏,前排就坐的大都是税务局的亲友,因每场戏票都要到税务所加盖验票章,最后排都是维持场内安全特设派出所的专座。
观众根据需要有茶水侍候,待戏即将结束时,还有热毛巾的服务。
其热毛巾是从进场的地方,专人准确的抛到台前,而台前的人又稳当的接住,那种毛巾把子在空中来回飞舞,从未发生过砸到观众的情况,真可谓是绝活,现在是见不到的了。
而戏剧在演出前,都有开台锣鼓三遍,俗称打闹台。
如是折子戏,都是文武搭配,名角压阵。
要是整本戏,前半场大都是二流演员上台,下半场名角出演。
尤其是武旦要盛夏能演穆桂英挂帅,严冬可饰盘丝洞中的蜘蛛精,才是真正的功夫演员。
现朱衣路与开元塔之间曾为太平军驻地,称小营盘,由于开元小区的开发,此名已灭。
塔影巷:原东门高祥丰布店旁巷道进,绕开元塔至北门太平缸。
现被开元小区重新规划,已无巷道,此巷内除有著名标志性的建筑,始建于西晋永宁间(302)时名永宁塔,唐称开元塔,宋为景德寺塔外,还有规模较大的中国饭店、中央饭店。
塔下也是民间娱乐场所,大鼓平词声不绝于耳,拉洋片的、变戏法的、杂耍的、套彩的、摸虾子小鱼的也有。
宝塔边的土堆称宝塔山,上面有明代古钟,50年代时,是宣城重大事件的号令处,尤其是火警,时人只要听到那洪亮沉稳的钟声响起,各路民间组织义务水龙队队员,即刻集合到水龙存放地,在众人的推拉下,各路老式水龙的铁轮子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摩擦,发出刺耳的响声,大水桶移动时发出隆隆声,真有催锣镭鼓之盛,拿旗的,掌灯的,扛杈的,举斧的,挑水的迅速赶往火场,那阵式真是惊天动地,为之感人至深。
如若缺席者就要罚澡票数百张不等。
曾有一义务救火队员,正在新婚洞房时,听到火警声,黑灯瞎火地,慌忙穿起新娘的新棉裤参加救火行列,天亮后大家一看他穿了新娘的棉裤,一时传为笑谈。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宣城的9街18巷指的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