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鸿仙 范鸿仙,安徽人,1882年生于合肥北乡杏店村(今安徽省长丰县下店乡),24岁加入了同盟会,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1907年后,范鸿仙在上海于佑任等人一起,先后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范鸿仙主笔政,以哀鸿、孤鸿等笔名撰写文章,“与专横政府抗,与强霸列国抗”,“为民请命,大声疾呼”,鞭挞封建腐败,鼓动革命斗争,宣传爱国思想。
广州花岗岩起义,范鸿仙自始自终参与其事,起义失败后,在反动政府屠杀人民的血雨腥风中,他撰写了歌颂花岗岩七十二烈士,号召人民“以牙还牙”。
孙中山先生称“范君一枝笔胜十万师。” 吴忠信 吴忠信字礼卿,别号守信,安徽合肥长丰县人。
吴幼年从塾师读<论语>至言忠信,行笃敬句,似有所悟,因而以忠信名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吴到南京入江南将务学堂,毕业后被任命为陆军第九镇三十五标三营管带。
光绪三十二年(1906),加入同盟会。
辛亥武昌起义,吴力赞徐绍祯响应,会攻南京,江苏遂告光复。
民国元年(1912),任首都警察总监。
南北议和,改任宁、镇、澄、淞四路要塞司令。
不久,又改任<民立报>经理。
二次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
民国7年(1917),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大元帅府,吴奉诏前往,任援闽粤军参谋;9月粤军改组,吴任第7支队司令,兼汀州绥靖主任。
民国8年(1919),吴被任命为粤军第二军总指挥。
次年回粤,吴改任第七独立旅旅长。
民国10年(1922),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吴任北伐军攻桂林总指挥。
10月,光复广西后,吴被任命为桂林卫戍司令。
次年,托病退隐苏州。
民国15年(1926)9月,北伐军攻克南昌,吴应蒋介石之邀出任北伐军总司令顾问,后改任淞沪警察厅长,兼办上海市政事宜,参与了4.12政变。
民国18年(1929)后历任导淮委员会委员、监察院委员、安徽省主席、贵州省主席、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新疆省主席等职。
民国36年(1947)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国民代表大会代表,次年被聘为总统府资政,后任总统府秘书长。
民国38年(1949年)5月去台湾后任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
1959年12月,病逝于台北。
陆遐龄 陆遐龄祖居定远县荒沛桥(今长丰沛河乡)旗杆村。
父怀珠武秀才,有田十二顷,为当地富豪。
陆年轻习武,重义气,乐助人。
当地人说:“穷人找他借钱,连口袋子也倒给你。”炉桥镇绅耆方浚颐,看准荒沛桥前郢村盛姓住宅是“风水宝地”,请陆帮忙谋取作祖坟。
陆慨然将自己一所庄园换取盛姓住宅,拱手送给方家。
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陆家与田邻瓦屋刁村富豪刁宗葛,为一块石板相争,发生械斗,被一起送进省狱。
咸丰三年正月十七日)公元1853年2月24日),太平军首克安庆,陆、刁同时获释。
陆接受太平军使命。
回乡后,于正月二十七日发动起义,家乡百姓纷纷响应,一夜之间他的庄园就驻满了聚议平民。
为了解决起义人员的吃饭问题,他派人到陆桥镇乡方浚颐筹借,方不许。
陆闻言拍案打骂方某负义,当即将方家粮仓抢了,并掘开盛姓宅基地的方家祖坟,树起“随天大王”旗,首打清军坐探刁宗葛的瓦屋店村,一举成功。
定远知咸郭师泰得报后率兵前来剿捕,三次三败。
接着,陆率义军围攻军事要地陆桥镇。
这时驻军宿州的兵部侍郎周天爵派游击刘玉豹率军千余杀奔陆桥。
陆为慎重对敌,主动撤围,在左家店一带设伏,打败刘玉豹。
周天爵慌忙调遣投降的捻军,会同寿州知州金光 部,把陆的义军团团围住。
三月五日,陆父子率精锐千余突围,转战到庄墓桥。
三月十二,陆遐龄及长子聚奎等四十余人,在陆桥温家土地庙前被杀害。
杨行密(852~905)字化源,长丰吴山人。
唐末江淮地区割据势力,有“十国第一人”之誉。
天复二年(902)封吴王,902年~905年在吴王位,为五代十国“南吴”的实际开国者。
唐哀帝天佑二年(905)病死,唐朝谥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后其子杨溥称帝时又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北乡(今长丰岗集聂祠堂)人。
中华民族英雄,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反抗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最后英勇牺牲在天津。
公元2000年是著名爱国将领聂士成为国捐躯100周年,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天津市政府在原聂公碑所在地建了一个高4.18米的聂士成铜像。
龚澎(1914~1970),原名龚维航,长丰县岗集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的女外交家。
新中国成立之后,龚澎一直在外交部门工作,为新中国赢得许多国际朋友的信任和敬意。
李天馥(1637~1699),字湘北,号容斋,清合肥人。
他少年聪颖,7岁能诗,称为神童。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次年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学生)。
后被提升为吏部尚书。
李天馥注重为国家选拔人才,下令在全国选举博学之才,深受世人称赞。
他一生酷爱文学,擅长诗词文章,初入翰林,雅以诗文为己任,与王渔洋、叶方蔼、陈廷敬等人“倡复古学,删削伪体,每朝罢燕游,或闭户吟赏,悠然如林下人”。
著有《容斋千首诗》。
“其诗体格清俊,自注时事,足为参考之资。”
马曙(1914~1995),原名马家福。
1942年3月,马曙调任中共淮南铁路工委书记兼淮南铁路游击大队政治教导员。
1946年春,国民党军队向淮南路东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攻击,马曙随新四军六旅北撤山东,同年12月任华东军区兵站部工训部大队长。
先后担任上海市疏散难民委员会组织动员科科长,杨浦区、常熟区民政科长,徐汇区农业工作组组长、商业科长、体委主任等职。
1985年离职休养。
1995年11月6日在上海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