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说,深秋的一个上午,南宫敬叔等几个弟子陪孔子去游防山,凭吊孔子父母的陵墓。
梨叶变黄,柿叶变红,茅草枯萎,北雁南飞,一群群乌鸦聚在光秃秃的树冠上,像结着的累累果实。
大地一片肃杀,秋风吹过,枯枝败叶随风飘飞。
在回归的路上,孔子师徒一行见一猎人张弓搭箭,朝满树乌鸦射去,其中倒霉的一只应弦声落地,其余的则呱呱飞起,在低空盘旋。
猎人走上前去,提起死鸦便走。
可是,他哪里能走得清闲,成群结队的乌鸦紧紧地跟随着他,在他前后左右聒噪,拦住了他的去路,有的还在偷啄他的肩头。
那乌鸦愈集愈多,黑压压的遮住了半边天。
猎人见难以走脱,只好将死鸦弃于原野,仓皇离去。
乌鸦纷纷落地,将死鸦围在中间,有的漫步,有的跳跃,但都在低声地叫着,像是在悲哀地哭泣。
孔子见此情形,忙上前挖了一个深坑,将死鸦埋葬。
成千上万的乌鸦,了却一番心事似的,纷纷向孔子点头致谢,然后三五成群地飞走,转瞬便消逝得无形无踪。
孔子师徒伫立凝视,无不感喟。
孔子说:“乌鸦乃禽类之最仁慈者,犹如人类中之君子。”
扩展资料
在唐代以前,乌鸦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常识传说,古代史籍《淮南子》《左传》《史记》均有名篇记载。
无论是凶是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儒家以自然界的的动物形象来教化们“孝”和“礼”的一贯说法,因此乌鸦的“孝鸟”形象是几千年来一脉相传的。
在中国西藏和四川一些地区,乌鸦也是作为一种神鸟来崇拜,无论是发掘的吐蕃文献还是西南地区的“悬棺”和“天葬”习俗,均证明这一点。
武当山为道教宗祠,把乌鸦奉为“灵鸦”,并在山上建有乌鸦庙,“乌鸦接食”为武当八景之一,就是进山的游人,也要随身携带一些食品,散放给乌鸦来啄食。
乌鸦虽然形象不雅,但在中国文化中仅限人们心理上的灰色影响,还不存在对它的特别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