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具的摆放方法通常于茶具的摆放要布局合理,实用、美观,注重层次感,有线条的变化。
2.摆放茶具的过程要有序,左右要平衡,尽量不要有遮挡。
3.如果有遮挡,则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摆放,将低矮的茶具放在客人视线的最前方。
4.为了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壶嘴不能对着客人,而茶具上的图案要正向客人,摆放整齐。
扩展知识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
"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
"茶人",按照现代观点,不应纳入器具。
功夫茶茶具
功夫茶茶具盖碗,茶海(也就是公道杯),闻香杯,茶杯, 茶滤,茶夹,茶托,茶盘,茶巾。
功夫茶具是最讲究的一种泡茶茶具,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 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具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最早的功夫茶具流行与广东等地,随着后来慢慢传播到各地区。
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
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据《资暇录》载:"元和初(公元806年,唐宪宗时)酌酒犹用樽杓……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
"罂是一种小口大肚的瓶子,唐代的茶壶类似瓶状,腹部大便于装更多的水,口小利于泡茶注水。
约到唐代末期,世人不喜欢"注子"这个名称,甚至将茶壶柄去掉,整个样子形如"茗瓶",因没有提柄,所以又把"茶壶"叫"偏提"。
后人把泡茶叫"点注"。
就是根据唐代茶壶有"注子"一名而来。
明代茶道艺术越来越精,对泡茶、观茶色、酌盏、烫壶更有讲究,要达到这样高的要求,茶具也必然要改革创新。
比如明朝茶壶开始看重砂壶,就是一种新的茶艺追求。
因为砂壶泡茶不吸茶香,茶色不损,所以砂壶被视为佳品。
据《长物志》载:"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热汤气。
"说到宜兴砂壶几乎无人不知。
而宜兴砂壶正是明朝始有名声。
据史料记载说,明朝宜兴有一位名叫供春的陶工是使宜兴砂壶享誉的第一人。
此后又有一个名叫时大彬的宜兴陶工以小壶为妙。
其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粟,妙不可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
"《画航录》说:"大彬之壶,以柄上拇痕为识。"
茶盏、茶碗
古代饮茶茶具主要有"茶椀"(碗)、"茶盏"等陶瓷制品。
茶盏在唐以前已有,《博雅》说:"盏杯子。
"宋时开始有"茶杯"之名。
见《陆游诗》云:"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
"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
茶盏是古代一种饮茶用的小杯子,是"茶道"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
大家知道,中国茶文化兴起于汉唐、盛于宋代。
茶盏也随同茶文化的盛起而有较大的变化。
宋代茶盏非常讲究陶瓷的成色,尤其追求"盏"的质地、纹路细腻和厚薄均匀。
据宋蔡襄《茶录》载:"茶白色、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纣黑,纹路兔毫,其杯微厚,熁火,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依这段史料,可以看出,如盛白叶茶,就选用黑色茶盏,说明当时已经注意到茶具的搭配关系。
搭配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更好的茶色与茶香。
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制造的一种稍带红色的黑茶盏,被时人看作是佳品,其次可以看到,当时评赏茶盏的质量,还有茶盏表面的细纹,如建安的绀黑茶盏已经精制到"纹路兔毫"的地步,足见陶艺水平很高。
再者看"熁火"。
"熁火"之意见《广韵》曰"火气上",又《集韵》"火通也",熁音协,含烫意。
这里"熁火"实指茶杯中热气的散发程度,明清时期,江苏的宝应、高邮一带把"熁火"称为"烫手"。
宋代建安生产的"绀黑盏"比其它地区产品要厚,所以捧在手中有"久热难冷"的好处。
因此被看作是宋代茶盏一流产品。
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
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
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
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
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盖碗
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
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茶杯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
如今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
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
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
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茶道配件
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称「茶扒 」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的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5.茶夹:又称茶筷,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6.茶针(茶通):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7.茶盘的使用方法: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
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8.茶船的使用方法: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
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
又称茶池或壶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9.煮水器的使用方法: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自动电炉。
10.茶漏的使用方法: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11.茶巾的使用方法: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12.茶叶罐的使用方法: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
13.茶荷的使用方法:茶荷的功用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
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
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
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精美茶具装点空间
对许多人来说,茶与咖啡不只是简单的解渴饮料,它更是生活中一个美丽的衔接。
注重居室生活品位的人们,对咖啡杯和各种茶具的收藏也是另一种装点空间的方法。
一般而言,杯器可因不同的用途而有不同的款式。
如意大利的专用咖啡杯较为小巧,杯口亦较窄,这样才能留存浓醇的咖啡口感。
而红茶杯的杯缘较宽,以使茶叶有舒展的空间,同时也能观赏茶叶舒展的美感。
一般的咖啡杯容量约在200-230毫升之间,而欧美家庭用早餐的咖啡、牛奶杯,形如马克杯,容量较大些。
咖啡杯的内壁最好选择简单的淡色系,杯子才能映衬出咖啡的色泽。
杯器的材质可分为陶及瓷,两者保温效果相差不多,市场上的骨瓷杯则含有动物的骨灰,保温效果极好,但一般家庭很少使用。
用杯器装点居室,不仅可将杯子单摆在餐桌、茶几上,成套地摆放在透明的橱柜里,或是几组不同的杯器结合使用,利用不同的色彩与质感对比,再搭配新鲜的水果,娇艳的鲜花、绚丽的台布,让你有个品茶、喝咖啡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