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
清西陵在河北易县城的永宁山下,东距北京市一百二十多公里,是清入关后营建的又一处规模较大的陵墓区,也是历代帝王陵园建筑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处。
陵域北起奇峰岭,南到大雁桥,东自梁各庄,西止紫荆关,方圆八百平方公里。
陵区内共有帝陵四座:雍正帝泰陵、嘉庆帝昌陵、道光帝慕陵、光绪帝崇陵。
还有不少后陵、妃陵、公主墓等。
清西陵的开辟始于雍正皇帝。
清西陵还有一座没有建成的帝陵,是中国末代皇帝傅仪的陵墓。
傅仪去世后,骨灰曾归葬八宝山公墓,1994年,傅仪的骨灰又葬入清西陵。
◇泰陵
根据“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制度,雍正本应当随父葬,但雍正却另辟兆域,在距离东陵数百里以外的易县营建泰陵。
其原因,传云他篡改康熙的遗诏,皇位得之不正,心怀内疚,因而不愿葬在其父之旁。
泰陵的建筑历时八年。
泰陵是清西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墓,也是西陵陵园的核心部分。
前后有三座高大精美的石牌坊和一条宽达十多米、长五公里的神道,通贯陵区南北。
神道两侧的石像生有石兽三对、文臣一对、武臣一对。
泰陵石像生采用写意的手法,以浓重粗大的线条,勾划出人物和动物的形象,再用细如绣花的线刻,表现细节、花纹。
体现了清代石雕艺术独到的雕刻技法。
神道北延,是泰陵神道碑亭。
碑亭内矗立着一通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镌刻的雍正皇帝谥号的石碑。
碑亭北是东、西朝房,是制作和存放蔬菜、瓜果、点心的膳房。
东、西朝房北,过隆恩门就是泰陵的主体建筑——隆恩殿。
隆恩殿由东西配殿和正殿组成,东殿是放置祝板的地方,西殿为喇嘛念经的场所。
正殿在正中的月台上,巍峨高大。
殿内明柱贴金包裹,顶部有旋子彩画,梁坊装饰金线大点金,金碧辉煌。
◇慕陵
慕陵是道光皇帝的陵墓,是清西陵中最西的一座帝陵,形制别具一格。
根据清代规制,帝名陵名一般是由后代皇帝敬定的,但是慕陵的陵名据说是道光皇帝亲自拟定的。
他临终前曾说:“敬瞻东北,永慕无穷,云山密迩,呜乎!其慕与慕也”,而后把谕旨存放在大殿的东暖阁。
道光皇帝死后,咸丰即位,重读遗诏,见“其慕与慕也”一句,心领神会,于是命名为慕陵。
慕陵在清代帝陵中,规制最为简约,没有方城、明楼、地宫和神德神功碑、华表及石像生,但工程质量坚固精细。
隆恩殿都是用金丝楠木构造,不施彩绘,以蜡涂塘,精美异常。
整个天花板上,都用香气馥郁的楠木以高浮雕的手法,刻成向下俯视的龙头。
众龙吞云喷雾,栩栩如生,使人们走进殿内仿佛置身于“万龙聚会、龙口喷香”的艺术境界。
慕陵的围墙不挂灰、不涂红、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墙顶亦以黄琉璃瓦覆盖,灰黄相映。
随山势起伏,把殿亭、宝顶环抱在陵墙内,显得清明、肃穆。
尤其龙凤门前二棵枝叶繁茂,造型独特的迎客松,为慕陵增添了诗一般的韵味。
一棵主干微斜,枝叶向上呈圆形,边缘翻卷,形似彩盘,犹如侍女顶盘祭奠,另一棵弯腰颔首,彬彬有礼,象在恭谦地迎接来客。
◇崇陵
崇陵是光绪死后,开始修建的,到清朝灭亡时尚未建成,后由大臣梁鼎芬向逊清遗老捐集款项继续修建,得以完成。
崇陵地宫虽规制并不宏大,但工料之精、耗银之多也是相当可观的。
墓道有四重石门,每重门由两扇整雕的清白玉石合成。
上面有菩萨浮雕一尊,菩萨头带佛冠,身披袈裟,足登莲花座,善心善面地恭身挺立在石门上,护门念经。
地宫内床为青石雕成的须弥座,上面左右并排停放着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
棺椁四周镌刻有藏文和梵文经咒。
隆裕后棺盖顶有一幅精美的石雕线刻画。
整个画面布局紧凑,造型生动,刀法精细,线条镀金。
崇陵地宫曾被盗掘,当年盗墓留下的残迹还在,四重石门洞开,光绪皇帝的棺椁被用刀斧凿成一个大洞。
隆裕皇后的棺椁盖也被撬开,隆裕皇后口中的珠宝被盗贼取出,地宫内随葬物品被洗劫一空。
盗贼未发现光绪皇帝的棺椁底下的“金井”,中国考古工作者从中掘出珍珠、翡翠、玉石、子母铁球等珍贵文物二百多件。
崇陵地宫经过整理和修饰,已正式对国内外游人开放。
【隋文帝泰陵】
隋文帝阳坚是华阴(今天的陕西)人。
北周的时候承袭父爵,当上了隋国公。
他的女 儿是北周宣帝的皇后。
静帝年幼便即了位,他任丞相,于是总揽了朝政,被封为隋王。
后来他废静帝自立,建立了隋朝,年号是开皇。
他用了九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隋文帝在位一共二十多年,开基立业,在政治上比较有所作为,在历史上称为“开皇之治”。
他推行均田制,创立了科举制度,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唐代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死后与皇后合葬泰陵,同坟异穴。
隋文帝的陵被称为泰陵,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省扶风县城附近。
它南面靠近一个小村镇,东面就是杨陵火车站。
所以如果你想实地探访一下泰陵是比较便利的。
站在泰陵前,你的目光越过渭河,可以看到巍峨的终南山。
静观泰陵,你可以发现,经过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它显得益发古老而沧桑。
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陵墓顶部是平坦的长方形,而陵冢的底部和四周已经被挖去了很多,想来是历代盗墓者所为。
陵园的建筑早已经毁废,现在地面的遗存物也已经难以找到了。
按照史书的记载,这里应该建有高耸的阕楼。
从陵冢往南是一座清代石碑,大约高三米,碑上刻着“隋文帝泰陵”五个清晰的大字,是清代乾隆年间的陕西巡抚毕阮所书。
往泰陵东南走,在不远的陵角和陵东两块高地上,还有当年隋文帝庙的遗迹。
今天俗称“祭祀坛”。
原祀庙的垣墙建筑早已经毁掉,现在只能够看到残砖碎瓦了。
但是我们不难设想,当初祀庙的规模是多么地宏大。
从这里还能看到阕楼的遗迹。
就是在这些残砖碎瓦中,历史学家发现了带有浓厚佛教色彩的文饰和形制。
比较多的是莲花状的方砖。
方砖中央是浮雕的莲花图案,角边饰以蔓草,四周刻着连珠纹,非常美观大方。
特别的,这里还发现了一枚残破的、以菩萨形象为文饰的瓦当。
它的正面用弦纹和连珠纹组成一个心形,中心端坐着一尊双手合十、结迦跌坐的菩萨。
据说这种直接以菩萨为文饰的瓦当在国内是非常罕见的。
隋文帝的泰陵,在中国陵寝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它为以后唐宋陵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于泰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隋炀帝陵】
隋炀帝陵,在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北雷塘村。
雷塘,又称为“雷坡”,相传吴王曾经在这里建造钓鱼台。
南朝的时候,这里园林山水,亭台楼榭,是江南胜迹。
宋代以后,这里湮灭无存,只剩下炀帝孤冢一座,老百姓称为“皇墓墩”。
后世的人做诗讽刺隋炀帝说: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尤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原生归架六龙。
隋炀帝杨广,是杨坚之子。
他十三岁就被封为晋王,拜拄国。
隋讨伐陈的时候,他是行军元帅,驻镇扬州。
后来他弑父即位。
即位之后他贪图奢靡,开了通济渠,便于自己坐龙舟游玩。
他三下扬州,整天杯不离手,纸醉金迷。
他的住所都用金玉装饰,金碧辉煌。
他还热中建造宫殿,劳民伤财,致使国力亏空,民不聊生。
后来宇文华及攻入江都宫,隋炀帝怕杀头碎尸于是自缢而死。
清代的时候曾经重修了炀帝陵。
陵墓的前面有阮沅所立的碑石,上面清晰地写着“隋炀帝陵”四个大字。
隋炀帝在歌舞和美酒中把江山断送了,引起后代多少文人的感慨赋诗。
【唐太宗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子,被封为秦王,他为建立统一强大的秦王朝跃马征战,屡建战功。
后来他发动“玄武门之变”,用武力逼迫高祖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
第二年改号为“贞观”。
李世民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帝王,在他当政期间,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为盛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死后,太宗就开始营建昭陵。
他极力宣扬薄葬,目的是为了使“歼盗息心”,免得象汉朝诸陵一样被偷盗尸骨无存。
但事实上,昭陵的建制并非俭约,而是十分奢华的。
整个陵园方圆几十公里,气势壮观雄伟,是以往的帝王陵园所无法比拟的。
唐太宗死后葬入玄宫,与长孙皇后合寝,以便让皇后按礼制在寝宫内侍奉墓主。
昭陵墓室内部非常华丽,据传举世闻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手书《兰亭序》真迹就在其中。
唐代诗人杜甫曾经作诗描述了昭陵玄宫辉煌壮丽的景象。
昭陵陵园内有一百六十多座功臣贵戚的陪葬墓。
其中有魏征、房玄龄、温彦博、李靖、尉迟恭等历史有名人物的坟墓。
昭陵居高临下,陪葬墓分布在两侧,其中公主妃子的墓多数在山上。
在昭陵的玄武门外有一个梯形的祭坛,祭坛陈列着十四个少数民族酋长的石像,祭坛的东西庑殿中陈列着世界闻名的浮雕?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有多少皇后墓已经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