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将军
血战日寇
张灵甫的转机在于七七事变的爆发。
国民政府下命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先军衔。
再度出山的张灵甫受到从前上司,此时的五十一师师长的王耀武的知遇之恩。
为了表示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他正式更名“张宗灵”为“张灵甫”。
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书下了自己人生中最为风光的一页。
1937年,五十一师开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保卫战。
张灵甫来到一五三旅三〇五团走马上任,并在上海保卫战中,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
嘉定作战的时候,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
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
1937年12月5日,张灵甫率305团在淳化镇附近构建新阵地,阻击日军掩护王耀武51师退入南京,双方展开肉搏战,张灵甫的左臂中弹负伤不下火线,团长负伤不退裹伤犹战,榜样在前,官兵们无不感奋力拼,在张灵甫的带头冲杀下,305团终于在夜战中拼死夺回了河定桥阵地,以团长负伤、连长伤亡五人、排长以下伤亡六百余人的代价,把日军堵在南京东南郊的大门之外!此后张灵甫转战上坊镇和华严寺,将近五天的奔波激战,全团十二名连长五人伤亡,官兵折损已近千人。
张灵甫因伤势严重,渡江后不久暂别部队回到西安养伤。
1938年4月,51师在黄陂接受军委会校阅,获得军委会校阅官的优良考评,张灵甫305团的成绩在阅后评定中,名列全师第一。
1938年5月28日张灵甫率305团参加兰封会战之三义寨攻坚战,伤亡百余人。
1938年万家岭大战,已是51师153旅少将旅长的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
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众人认为张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张灵甫拍案而起,道:“各位都看过《三国演义》,魏国大将邓艾为攻取成都,出蜀将之不意,带精兵暗渡阴平,飞越摩天岭,一举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
我们也可仿此战例,大军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再挑选一批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进行偷袭,以收两面夹攻之效。”于是,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效法邓艾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恶水,配合正面部队进攻,飞夺张古山。
而后日寇不甘失败,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滥炸,几乎将张古山夷为平地。
张灵甫率部浴血死战,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
亲临死线指挥的他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火线。
张古山的攻取封死了日军106师团的最后退路,该师团最终全军覆没。
这也是八年抗战中唯一一次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战例。
得知德安大捷之后,田汉受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委派,采访张灵甫等人,刊登《中央日报》,并编写的话剧《德安大捷》,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名震天下。
德安战役之后,张灵甫荣获四等云麾勋章、三等宝鼎勋章。
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在一次战斗中,右腿被日军机枪的两颗子弹扫中,受了重伤。
军医检查后说:“腿要锯掉!”张灵甫对随从副官说:“如果我昏迷了,你要阻止医生锯腿!”说完,他给了副官一把手枪,厉声说:“谁锯我的腿,你就枪毙谁!”结果右腿一直未治愈。
由于腿伤迟迟不愈,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请英国著名外科专家克雷斯特尔为他诊治。
手术后不久,张灵甫在报上看到有战时军人不宜出国养病的新规定,不顾英国医生再治疗一月可以痊愈的劝阻,说军命不可违,军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伤未愈提前归队,灵甫从此留下残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号“跛腿将军”。
1940年冬,张灵甫出任74军58师副师长。
1941年3月15日,张灵甫代理58师师长(58师师长廖龄奇当时去湖南岳麓山参加军官训练团学习,不在任上)指挥58师参加上高会战,作为上高会战的首功部队74军的核心部队58师与余程万的57师一起与日军血战11日,在其他部队到达后,率58师首先反击,重创日军34师团,33师团,74军伤亡万余人。
1941年9月2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调集南京大屠杀的元凶第六师团,精锐的第三师团,以及第40师团围攻74军,在永安58师孤军作战,与日军精锐的第三师团主力和第六师团一部混战,第3师团在作战期间损失严重,仅步兵第18联队就死了八个中队长,花谷旅团伤亡人数据日方的报告达八百余人,11军军长阿南惟畿在永安之战后认为该师团损失甚大,以致不忍使该师团再向株洲追击一事来看,日方战史所报的该师团实际损失人数很可能大为缩水。
58师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参战官兵为官兵约一万一千九百人,伤亡超过百分之四十,其中阵亡将近百分之十。
1941年10月24日张灵甫接任58师师长。
1942年6月浙赣会战,张灵甫率58师在衢州外围与日军血战3日,击毙敌86联队第3大队队长长岛田仁次郎,74军伤亡4000余人。
1943年6月张率58师参加鄂西会战.6月6日,74军58师与51师携手打击日军独立混成第17旅和第3师团,两师协同夹击敌独立混成第17旅团,使得该旅团成为日军在鄂西会战中损失最大的一支部队,其独立步兵第87大队大队长浅沼吉太郎和第88大队大队长小野寺实也在这两天的战斗中殒命。
6月13日,张灵甫率58师主力收复公安。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日军精锐南京大屠杀元凶13师团主力5个联队猛攻慈利,慈利地区正面主阵只有张灵甫58师孤军作战,日军另一精锐师团第三师团全部和13师团剩余部队一起与74军另一师51师,100军激战在慈利附近地区,74军、100军顶住日军两个精锐甲种常设师团5昼夜的进攻,其中13师团慈利战后伤亡近一半,张灵甫转守为攻,向13师团残部发起猛攻,率58师收复黄石,九溪。
58师略事整顿,于12月8日复向停留在漆家河畔的第13师团发起进攻,与51师一起夹击漆家河东北之敌,第13师团的最后防线终于被突破,敌师团长赤鹿理也在督战时负了伤。
至此,张灵甫作为主力与51师携手歼灭日军南京大屠杀元凶13师团大部。
(这里歼灭包括击毙,击伤,俘虏)
张灵甫在常德战役外围作战表现突出,获颁云麾勋章一枚,他是因常德战役有幸授勋的少数将领之一,被蒋介石誉为“模范军人”。
1944年第四次长沙会战,张灵甫指挥58师在益阳、宁乡诸战中,毙敌七百三十六人,伤敌一千六百九十七人,自身伤亡一千六百余人,58师伤亡较大,长沙失守后,58师是极少数受军委会表彰的部队之一。
此后张灵甫一直在湘乡至邵阳一线继续与敌40师团鏖战,战至10日,张灵甫会同前来增援的第19师一起克复永丰,之后暂留守永丰抓紧进行战地整补,58师经过连日激战,伤亡日渐加重,超过四分之一,军委会要74军解围衡阳,7月23日,张灵甫率58师向金兰寺方向出击,与116师团激战两人,与敌援军激战2日,于27日立即派部猛攻金兰寺,在张灵甫与唐伯寅(19师)的合力奋战下,金兰寺终告克复。
29日,张灵甫到达衡阳附近,鸡窝山,张灵甫师负责进攻鸡窝山日军,与日军116一直在鸡窝山附近战斗,由于张灵甫师此前一直在前线与日军血战,攻至衡阳附近时全师伤亡近四成,战斗力大大下降,至8月8日张灵甫收复鸡窝山,通向衡阳的大门敞开,同日,日军攻克衡阳,方先觉投降,直至8月10日,58师仍在鸡窝山以东的1066高地与敌激战。
第58师是该次会战中个别表现优异的部队,军事委员对他在会战诸战役中的卓著战功给予了高度肯定。
1944年8月,张灵甫因功授勋,荣膺宝鼎勋章。
不久之后,再获颁忠勤勋章,随军的美军观察顾问也对他的表现欣赏,张灵甫还获得了美国金棕自由勋章。
卫立煌:
忻口大战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导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
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7月中旬卫立煌奉蒋介石电召,去庐山开会。
卫行前曾与郭寄峤、戴永荪、刘刚夫、叶粹武等就当时局势问题进行商谈。
卫说:“我们是军人,保国卫民是我们的天职。
目前举国人民一致要求联合抗日,我非常同情。
我们要作走上抗日前线的准备。”
卫立煌去庐山不久,公署接到三十二师师长王修身电告:“据岳西县方县长转据该县第三区李区长报告,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派人来致意,愿开和谈,但必须卫督办派代表来。”公署将高敬亭的提议详电庐山卫立煌,卫立即回电派刘刚夫为和谈全权代表。
1937年7月下旬,双方在岳西县就共同抗日举行和谈。
9月下旬最后达成协议。
由刘刚夫代表卫立煌,与高敬亭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和谈宣告成功,使安徽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形成。
为执行协议,卫立煌呈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高敬亭为“抗日联军挺进军司令”,并代向南京有关部门,洽领给养、被服、弹药、关防和委任状等。
南口激战
7月底,天津日军向中国驻军第三十八师攻击,并占领大沽一带。
日本关东军也策应行动,向天津增派了坦克部队。
此时, 日军进入平津地区人数已达十余万人,北平危在旦夕。
卫立煌请缨北上,得到南京军委会的批准,立即行动。
8月初,卫率第十四军在保定以北、琉璃河站南陆续下了火车,日夜兼程,绕满城进入太行山东面的狼牙山、梁各庄、大安山,绕北平西面,侧敌行军。
主力进至百花山,史家营附近时,卫见日军板垣第五师团正向怀柔进犯,就立即命令第八十旦师向北面之西沟子前进,从敌背后插上一刀。
同时,约集在南口、赤城、廷庆一线的两个师,南北夹击板垣第五师团,并令第十师向门头沟急进,乘北平空虚之际进行突进,令第八十五师至大安山、相机向丰台前进,袭击日军在华北最高司令部。
可是,这个部署却因汉奸的泄漏而被敌知悉,日香月清司怀念官即变更部署,命板垣第五师团停止原有行动,分兵阻击,以保护他的后背;主力则在长城居庸关附近与卫部之八十三师激战于西沟子,并派长野右一郎的第十二联队对卫部作包抄行动。
此时,卫部向北平急进的一个师,已进入北平西面的下马岭、千君台,与日军神田正种第四十五联队遭遇。
另一个师也在离丰台三十八公里处与日军冈本镇臣第二十三联队遭遇。
从8月19日到9月10日,卫的各部均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日军对卫立煌早有“支那虎将”之说,现在算尝到了他的厉害。
香月清司见两军相持不下,于是继续增调兵力,命令他的第二十师团拚命向良乡进攻,打算包抄卫部的后路。
面临敌人的三路围攻,卫立煌即令各部利用山形地势,从日军间隙中穿行,向南转移。
各部遵照卫的指令,与香月清司指挥的部队比速度,比灵活,比机智,采取进进退退、打打走走的行动,全部冲出包围圈,到达指定的会合地点遂城镇。
部队会合后,卫率部继续南下,准备参加保定和石家庄会战。
但没想到保定正面的总指挥刘峙居然不战而逃,十余天败退近千里,引起全线溃退,日军长驱直入,保定、石家庄失守,他只好命令部队就地待命。
忻口战役
进攻山西的日军突破晋西北防线,猛攻忻口。
阎锡山见日军逼近,急电蒋介石,要求派卫立煌部队驰援山西。
十月初,卫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即率参谋部到山西太原。
阎在太原见到卫时,如遇救星,连声大呼:“是咱把你求来的。
你辛苦了!”看到卫一行人风尘仆仆,都是一身深灰夏季军装,便叫副官处处长把所有随行人员领到太原一家大服装店,送给每人一套呢军服和一双皮马靴。
卫在太原还见到周恩来和朱德总司令。
当周恩来向他介绍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板垣师团,消灭日军一千多人的重大胜利时,卫当即向八路军祝贺,并用电话通知在西安的办事处负责人吴海德,购置上万元的慰问品送给八路军。
十月上旬,南京军委会发表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统辖晋北全部中央军和晋绥军,在忻口阻住日军进攻。
忻口是挡住日军由北入侵太原的战略要地。
向忻口正面进攻的日军,除板垣师团3个联队外,还有伪蒙军的两个师,总兵力约二万人,并附有各种火炮百余门。
卫立煌指挥的部队为第十四集团军、河南地方军刘茂恩的第十五军、晋军陈长捷的三个师、晋军骑兵五十团、炮兵六个团,总兵力二十余万人。
卫立煌接与阎锡山、朱德总司令研究了作战方案,决定以第十四集团军主力作为机动力量,以李默庵的第十四军、郝梦龄的第九军、刘茂恩的第十五军为基干,编为左、中、右三路兵团,分别在忻口以北的龙正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之线布防,阻击日军,进行忻口战役。
10月13日,日军三个师团和特种部队在飞机、战车和重炮的掩护下,对忻口发动猛攻。
卫立煌指挥守军奋勇抵抗,几经激战,南怀化以南的灵山制高点被敌攻占,整个防线被打开了一个缺口。
卫立煌闻讯,立即前往察看,严令李仙洲师实施反击,收复失地。
但李部反击失利,李仙洲重伤而归。
此时,卫立煌计算自己的兵力,还有六个步兵师和两个骑兵旅可以机动,决定用第十四集团军郝梦龄军和陈长捷军进行一次决定性的反击,歼灭板垣师团,夺回南怀化要地。
但是这次反击遭到敌人的逆袭,双方展开了肉搏战,灵山得而复失,失了又得。
在这场激烈的混战中,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独五旅长郑廷祯同时殉国,官兵伤亡达数千人。
卫立煌非常痛心,决定暂取守势,待进一步消耗敌人后,再由左翼发动攻势。
忻口战役激战至31日,已历时二十天,日军始终未能突破卫部防线。
当时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的任弼时曾评价说;“忻口战争是华北抗战中最激烈的战争”。
“卫立煌将军指挥下的全线部队,虽遭受了重大伤亡,毫未动摇,许多忠勇将士的英勇奋斗,是值得每个同胞永远纪念的。”但就在卫立煌准备从左翼向板垣师团发动攻势的同时,从东面进攻太原的日军已突破娘子关,长驱直入,奔向太原。
阎锡山在电话里向卫立煌求援说;“东面守不住啦!咱们的兵力都用上了,你看咋办?”卫告诉他;“守不住东面,一定要守住忻口与太原之间的通道,两片联系起来,棋才能活。”同时卫又考虑到,一旦敌人割断太原与忻口之间的联系就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可能。
于是11月1日,他命令部队退出忻口阵地,向太原靠拢。
11月5日深夜,阎锡山找卫立煌、傅作义研究保卫太原的防务问题。
傅作义认为,卫部可到太原以南保护太原与晋南的通道。
以形成犄角之势。
卫立煌同意傅的意见,说:“北面与东面的日军共有五万余人,都是有作战经验的。
宜生(傅作义)的意见是对的。”他还对阎说,由他指挥的几个晋军师可归还阎的建制。
阎马上说:“不说这些了。
散会,快行动。
俊如,听说你在忻口经常冒险上前线,咱可赔不起你的命。” 6日,卫部尚未来得及部署,日军第二十师团向南切断了太原与晋南的通路。
8日,敌第五师团进攻太原。
9日,太原即失守。
卫立煌只好率部至介休、孝义一带筑工坚守,与敌对峙。
韩信岭阻击战
1938年2月中旬,卫立煌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指挥山西境内的全部中央军。
16日,卫总部移往霍县,准备对付敌人新的行动。
这时,侵华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集中了第一O八、第二十,第一O九,第十四,第十六师团,共约十万人,由太原南下,企图一举攻下山西南部。
卫立煌认为敌人的战略是速战速决,中国军队采用持久战,则是对日军的有效打击手段。
中国军队应主动阻击其由北南下的师团,争取时间,让兄弟部队转入太行、吕梁。
中条山脉和敌后。
于是,他与阎锡山,朱总司令研究确定,将阻击点选择在临汾北面的韩信岭。
2月17日,卫立煌指挥所属部队在太行山区的韩信岭一带展开,构筑工事,采取阵地战的办。
法,进行了继忻口之后的第二次阻击战。
卫立煌在韩信岭与日军恶战至26日,寸土不让。
日军未能从正面突破,乃以第二十师团主力向韩信岭阵地猛攻,并分兵一部向隰县前进,企图从左翼实施包抄。
卫当即命令守军全线反击,展开更加猛烈的战斗。
27日,卫立煌打电话给阎锡山,要他乘日军离开太原向韩信岭进犯之机,迅速夺回太原。
阎接电后,大声高叫;“好!好!不过东面敌人挡不住咋办?”卫说:“先夺太原,放弃临汾,也是上策。”晋军开始行动后,因汉奸通敌,暴露了行动企图,日军急将其第一O九师团全力回撤,反攻太原的意图未能实现。
另外还有:赵尚志、杨靖宇、赵一曼、史泽波、林彪、徐向前、朱德、彭德怀、左权、彭雪枫、叶成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