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7435808.html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镌刻着奋斗者的诗篇,闪耀着昌邑古老灿烂的文明。
春秋时期,齐国将领逄丑父因救驾有功,被封于都昌,即今天的昌邑。
战国时期,昌邑曾为孙膑封地,晏子食邑。
明朝开国军师刘伯温也曾醉心于峡山的湖光山色,在此隐居。
清代名医黄元御以其精妙的医术赢得了乾隆皇帝亲书御匾“妙悟岐黄”。
早在周朝时,昌邑北部就“养蚕织帛”、“捻线就织”。
以织绸为生的前辈们便有了“背着丝绸下南洋”的经历,昌邑“蚕绸之名,溢于四远”,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昌邑也因此而成为“丝绸之乡”和著名的“华侨之乡”。
昌邑人民勤劳勇敢,热情质朴。
在解放战争时期,著名作家峻青曾与昌邑人民并肩作战,在艰苦的斗争中与昌邑人民结下了血肉之情,把昌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昌邑的潍河岸边,他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潍河的春天》等脍炙人口的名篇,热情讴歌了昌邑这片英雄的土地和英雄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