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治城东北5公里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大山,这就是百谷山,俗称老顶山。
此山方圆4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0%,从北向南由五个山峰组成,所以又叫五顶山。
这五个山峰依次叫老顶、南顶、玉皇顶、奶奶顶、新顶。
1993年被划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相传中华民族的先祖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草,制耒耜,教民耕种,始兴稼穑”,实现了人类从游牧到定居,由渔猎到农业的重大转折。
《太平寰宇记》载:“百谷山与太行、王屋皆连,风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称佳境,昔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于此,因名山建庙。”
老顶山景区主要景点就是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位于长治市区东北部,距市区3公里,东与壶关、平顺二县相邻,北与潞城市相接,方圆40多平方公里。
山体多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海拔最高1378米。
公园由五顶9脊18沟40余座山峰组成,天然岩洞30余处。
森林面积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
自然景观空灵奇秀,主要有雄狮卧岗、鉴天石、石丛缀菊、石海微澜、五指擎天、危崖耸空等10余处。
人文景观广博丰富,主要有九龙宫、祖师庙、摩崖石刻、攀山古道、古鱼池、南崖宫、朝阳洞、古寒泉、神农井、百谷洞、耒耜洞等。
老顶山的人文景观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华夏先祖炎帝神农氏,在此实现了由渔猎到农耕,由游牧到定居这一人类史上的重大转折,开创了中华民族古代文明,这也是老顶山开发建设的主线和重点。
园内松柏葱绿,桃李芬芳,古洞烟霞,曲径通幽。
神农峰游览区位于公园的正门,这里以一座亚洲第一高的炎帝铜像为中心的塑像群,有炎帝悠坐神牛、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神话塑像,把游人带入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之中。
从山脚沿林间的曲径拾阶而上,步入部落洞可观赏到人类祖先聚集议事,耕织劳作的生产活动场景。
踏上神农阁,在缅怀先祖业绩,回味人类历史的同时,又可放眼远方,领略现代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广袤无垠的田野风光。
登上老顶山主峰的电视转播台,极目远眺,绿盖群山,峰峦叠嶂。
老顶山
老顶是五顶之最,海拔1378米,是太行山西南部的主峰之一。
登临老顶,近望高楼错落,道路井然,市区景致尽收眼底;远望漳泽水库状如锦带,飘浮于天际,上党盆地一览无遗。
在老顶东北峰,有一处天然巨石形成的峰峦,高居于层峦叠岭之上,形似雄狮蹲踞,它就是狮峦峰。
《长治县志》曾有记载,清朝有人曾称赞此峰:“北钰得狮象,狰狞镇此邦。
卧云峰叠叠,孔涧水淙淙。”老顶东南方,丛林交映之中,有一宽阔的坡面。
坡面的大石块好象人工排列放置—般,远观象海涛乍起,微波荡漾,这便是“死海微澜”景观。
在起伏如龙的九龙脊岭上,漫步在豌蜒曲折的古道间,有一块面西斜铺岭背的巨大岩石,岩面平整光滑,在日上中天时,岩面幽青泛光,闪烁不定,犹如镜面。
人们把它叫做“鉴天石”。
老顶之南,有一山峰耸立,其顶平整,草木繁盛,这便是南顶,又称梳妆台。
山上原建有砖构二层楼一座,现塌毁无存,仅留石砌台夯,台夯上明清砖瓦散见。
南顶之南的一个山峰上有五块巨大的岩石,五块岩石象五根玉柱,直顶天宇,俗称“五顶挚天”。
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玉皇顶与奶奶顶在滴谷寺村育面,山势平缓连绵,松柏密布,翠绿苍茫,两顶相连。
玉皇顶位于奶奶顶之上,由一天然巨石构成,长17米,宽19米,建有玉皇观,俗称九门九观,建筑风格独特,现保存尚好。
奶奶顶在玉皇顶半腰一平缓处,原建有“碧霞元君行宫”—座、座北向南。
现为一火炬塔。
两顶招相呼应,郁郁葱葱,景致深幽。
新顶,顶低而平,四周侧柏丛生,整齐碧翠,环境幽雅。
站在新顶观景楼远眺,老顶雄奇、玉皇顶峻秀、奶奶顶奇丽。
当云生雾起之时,云海重雾环绕山腰,别有一番情趣。
老顶山不仅山峦秀丽,林木繁生,而且天然岩洞众多,景致各异。
大小30余座岩洞,多位于半山陡壁悬崖、深谷幽壑之地,或小巧玲戏,或宽敞深幽,或数洞并生,或洞体相连,且多数与炎帝神农、道家、仙释、文人雅士相关。
景点介绍
神农洞
在滴谷寺正东半山腰处,有一神农洞,相传为神农氏尝百草之所。
洞口向西,在一天然青石上开凿而成。
洞口高难度1.7米,宽约1米,洞内宽5.7米,深6米高约3米。
洞口左侧为一长方形石壁,似一天然石匾。
洞外平坦,青草如茵,四周松柏掩映,若无人带领,很难寻觅。
置身洞中,一种对先祖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在玉皇顶半山腰处,有一天然洞穴,两面夹山,背山面谷,洞宽6米,深11米,内套一小洞,洞壁玲珑泛光,洞内有石刻五处,保存清晰,特别是宋代秘书监知军府事陈述古纪游题刻的“述古行之”、“述古游之”、“宋治平仲”等,字体流畅,雕刻苍劲,犹若石纹。
南崖宫
新顶的东南半山腰处,有老顶山最大的一座天然山洞,名为“南崖宫”。
洞口为一仿古门庭,上方为一重搪彩亭。
洞内宽阔。
涧高数十米,面积约500平方米。
洞顶种乳下垂,洞壁参差。
洞腹自然分为内外两洞。
外洞正好供奉祖神像,对面为送子观音像。
内洞比外洞略高,亦宽阔,倚称4壁伸缩而塑众多动物雕像。
入洞右侧石壁上又开—个门,转入一约20平方米,高2.5米;的山洞。
岩洞正中拱奉如来佛祖神像,两侧凸凹不平的浮雕十八罗汉,工艺精湛,神形兼备,呼之欲出。
古寒泉
老顶山除了这众多的岩洞外,还有一处“寒泉绝胜”。
在滴谷寺村有一股甘甜的清泉,洞口匾额上嵌清朝所留楷书“古寒泉”。
古寒泉即百谷泉,亦名神农泉。
《潞安府志》称:“百谷泉,在百谷山神农庙前,砥石涌泉,寺僧引为伏流,注为塘,由螭口飞下大壑,注石子河,味甘。”洞口有宋代风格的浮雕龙头,泉口雕有卧龙,龙嘴开张,下为圆形石凿小井,布局精巧。
众贫寒泉列为古潞郡八景之一,流传至今传说甚多。
及具代表性的是:初建柏谷寺时,石龙嘴里滴谷不断,不紧不慢,长流不息,恰好可供全体工匠僧人所用,就将竣工时,在龙嘴边接谷的小和尚渐感单调,便用木樟在龙口里捅了几下,只见龙嘴内突然飞出十对白鸽。
从此龙嘴不再滴谷,只有一股渭细的泉水流出来。
白鸽落在壶关境内,将一座山峰变为白山。
炎帝铜像
老顶山有关炎帝的传说及炎帝活动的遗迹很多,以炎帝为中心的开发,使老顶山成为始祖之山,其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可与山西洪洞大槐树相媲美。
为纪念炎帝,文物管理部门投资500多万元,塑造了炎帝铜像,总重量100吨,由中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设计,1990年9月1日奠基,1995年10月安装完成。
基座上的炎帝铜像为全身站立像,披发、赤臂,上身着兽皮,下身以树叶相遮,微微抬起的双手捧着一捆谷穗,其面部神态庄严肃穆,气度非凡,是以一个神化了的人的形象设计,突出体现了对先祖的崇拜和敬仰。
铜像面向着长治市区的方向,仿佛中国的祖先炎帝仍在关切地注视着他的子孙后代。
石碑
铜像左侧这一巨型石碑,它长6米,高3米,镌刻着关于炎帝在此创立光辉业绩的碑文。
放置铜像的平台用汉白玉栏杆围绕,四周砌有护坡。
铜像总高39米,其中,像高25米,基座高14米,宽24米,长29米。
基座又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三层,每层高2米,表面为白色花岗岩贴面,有台阶相通;第二部分为展厅,外高8米,红色花岗岩贴面,正面镶着长8米,高5米的铜板敷设的牛头浮雕。
要刻牛头是因为炎帝氏族是以牛作为他们的“图腾”,也就是他们的氏族保护神的,这里也隐含着炎帝驯养家畜,开创农业的不朽贡献。
由基座后的台阶进入展厅,这里以图片、文字说明、实物等形式,展示了炎帝在此开创人类古代农业文明的伟大贡献。
炎帝铜像中间是空的,沿旋梯可上至炎帝胸部谷穗处,这里是一个可容纳20人站立的观景平台,站在如此高度,上党盆地远近景物,尽收眼底,城廓、农舍、高楼、田园,可谓气象万千,让人油然而升腾出一种伟大而谦恭的情愫,一种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景区建设
1992年经林业部批准建立了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
1994年3月由山西省林业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了《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根据规划,公园可分为功能各异,特色鲜明的4个景区。
一是动物养殖观赏区,主要养殖繁衍濒临灭种的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观赏动物,用于保护、观赏和供人野炊食用。
二是林业科研考察区。
位于公园东南部、区内立地条件种类齐全,林相景观变化多端,可供游人观赏、科研考察和教学活动。
三是老顶风景游览区,位于老顶山中部,自然景观集中,供游人观赏自然风光。
四是神农峰名胜游览区,是公园的核心和灵魂,主要展示炎帝伟业,让人们缅怀先祖业绩,回味人类历史。
整个工程完成后可向游人开放10大自然景观,44处景点。
山顶亭榭
近年来,老顶山森林公园提出了以中华先祖炎帝神农氏为公园灵魂的开发建设主线,在开发建设中突出了炎帝在上党,炎帝在百谷山建功立业的历史传说,围绕炎帝神农氏进行了全方位的开发建设。
先后投资恢复了新顶滴谷寺院,重修了九龙宫景区,新建了公园入山大门、娱乐滑道、神农始祖百草堂等娱乐服务设施和旅游景点。
老顶山森林公园已成为长治市的绿色屏障和风水宝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开发我们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在太行山上尝百草、兴农业、实现人类历史上从游牧到定居,由渔猎到农耕重大转折的遗迹,长治市委、市政府已在炎帝昔日尝百草的地方兴建宏大的炎帝纪念馆。
现在,一尊高39米,堪称亚洲第一的炎帝巨型铜像已屹立于耸翠叠嶂的百谷山巅。
以铜像为主体的祭进坛、殿堂以及百草堂、神农井、神农泉、耒耜洞、神农村、碑刻等景观正在筹建.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长治老顶山炎帝像的简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