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清代人,清朝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 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
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
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陈廷敬先后担任大清康熙帝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
上世纪末,陈廷敬后人、蜀中隐士陈光美病逝于四川乐山,其孙子陈恩田不负先辈遗训,在国学领域成果非凡,目前是当代跨领域华人学者、著名书法家,著有《大中华赋》、《中南海记》、《清字文》、《乐亭序》、《新重庆赋》等文字作品,目前出任澳大利亚ISTS(国际七三学社)第一届委员会主席。
陈廷敬另一支后人出现了跨领域经济学家,畅销书作家陈云博士,幼年天资聪颖有过目成诵之誉,圆周率小数点后2000位数字倒背如流。
1997年被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UC, Berkeley)破格录取后获得经济学博士。
著有《30岁之后,用钱赚钱》《未来30年用钱赚钱》。
陈廷敬家族再次受到海内外瞩目。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离石)人。
谥“清端”、赠太子太保。
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
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湖头乡人。
清朝著名的清官、理学名臣,也是有争议却又深得康熙帝信任的人物。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泉州安溪湖头人。
开漳先锋,辅胜将军李伯瑶之后。
其祖系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渡东村人。
后其祖经风水大师黄妙应指点,将李伯瑶墓迁到渡东,并按黄妙应之说定居在湖头(其中还有段故事)。
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他为官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
明末以来,战争频仍,民族矛盾尖锐,朝政腐败,水利失修,水患频繁。
至康熙亲政,把“平三藩”、整治河务和漕运列为首先办理的大事。
奉天盖平于成龙,属汉军镶黄旗人,曾任直隶巡抚、镶红旗汉军都统、河道总督、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等职,加赠太子少保,卒后谥号襄勤。
当时民间流传谣谚:“前于后于,百姓安居”。
本文所要介绍的是后者。
(史称小于成龙) 小于成龙,便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清官”。
该篇既没有通常大型历史小说的恢弘场面 ,更没有时下流行的狎情、武打、搞笑 ,以一系列的故事深刻描述了小于成龙“以亲民为心,尽亲民之职”。
是一部反腐倡廉的生动历史教材。
为官心清正,爱民意切至,颇有声望,与乡民同心声……
黄锡衮(1621-1707年)福建晋江潘湖人,又名炳朱字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
糊口尚德天伦房。
明金湖武士黄一鲁字国参号滨南曾孙,初祖元处士赠征仕郎天麟黄权之十二世孙。
年七龄能诗,日诵千言,蚤岁母徐以俪受以书,辄念不忘;父黄振宇授以语,应答如响;就学于郡城南潘湖仁颖书院糊口乡塾。
祖父仁颖书院山长黄魁南。
受知于房师汤晴岭邑尊及舅父徐以任之门,少有才名。
弱冠为诸生,治学严谨,俭约厚道,风节高峻,诗翰清美,素有名望。
十九龄与族亲黄志美同中钟垣榜举人;二十龄与本邑霞行张潜夫同中魏藻德榜,联捷三甲第十五名进士;明末授广西巡抚,后弃官读书于武鸣县起凤山东峰读书岩,与黄燝作诗相唱和。
崖书朝阳鸣凤犹存。
世乱归家。
清顺治五年复考选庶吉士授弘文院检讨,八年晋翰林院编修、受命典试江南。
转工部郎中、广东按察使司按察使;九年旋任巡按广西兼理湖南清军盐法,十年迁浙江道监察御史,丁未升通政使司通政使潘湖叟黄锡衮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迁湖广右布政使、转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十一年授弘文院内阁学士。
建言撰修太祖太宗圣训被采纳;乙未秋寻丁父忧归故里守制三年后复原官,辛丑春丁母忧十二月癸未休致回籍,服除召回京师。
十三年晋大理寺寺丞,十六年擢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康熙元年迁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六年例加一级臣晋通奉大夫、兵部左侍郎,致力整饬纲纪澄清吏治;五月兼理兵部事,考核百官,推行教化;他清慎待已,慈惠逮民。
壬子平抚“三藩”叛乱,率军经略抵御参与叛乱的耿精忠等部,以平寇荣绩有旨复召入阁寻解兵部务直讲筵官,其它兼官如故。
朱国治(?—1673年),清朝汉军正黄旗人。
清朝政治人物。
顺治四年(1647)贡生,授固安知县,擢至大理寺卿。
顺治十六年,任江苏巡抚,上疏献策抵御明郑成功入长江之师。
在任期间搜刮无度,人称“朱白地”,又以抗粮为名,制造江南奏销案。
顺治十八年疏言苏、松、常、镇四府欠赋绅衿万余,均为抗粮,后全部褫革,是为“奏销案”。
又在哭庙案中,罗织罪名杀害苏州金圣叹、倪用宾等人。
影视作品中的朱国治康熙十年(1671)补云南巡抚,加太子太保兼少保,在任期间克扣军粮,导致生变。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正时欲胁降,他严拒,被杀。
身为吴三桂将士分而食之,骸骨无一存。
三藩之乱平定后,清廷将朱国治列入“忠义”死难臣子之列,加以褒扬优恤。
《清史稿》中被列入“忠义传”中。
曹寅,汉族‘满洲人;清文学家,号荔轩,又号楝亭,生于顺治十五年(1658),卒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
先世为汉族,原籍奉天辽阳(今辽宁)。
自其祖父起为满洲贵族的包衣(奴仆),隶属正白旗,官至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准盐漕监察御史。
善骑射,能诗及词曲。
曹寅是小说家曹雪芹的祖父。
张廷玉(1672 年—1755 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太保, 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5月19日),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 张廷玉像后加太保。
雍正八年(1730年),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决定出兵征讨。
因战事紧急,军令需要迅速处理和严守秘密,所以,即令在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嗣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命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 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廷玉定规制”。
按照旨意,张廷玉就军机处的性质、官职、职能、纪律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规定,其中涉及到档案的地方就达多处,如:军机处参予官员奏折的处理和谕旨的撰拟;军机章京负责誊写、记档及日常工作;军机处设《存记簿》,“奉旨存议”事务,一律登记;“密事有件”,密封存档,届时拆阅办理等。
这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不仅加强了皇权统治,避免了政出多门以及失、泄密现象的发生,而且更重要的是统一了办文机构,保证了档案的齐全、完整与安全,为利用和编撰方略(志)提供了方便。
姚启圣(1624-1683)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杰出政治家,曾担任福建总督,当政期间以执法严明著称。
姚启圣(1624年-1683年),浙江会稽人,字熙止,号忧庵,从小就有豪侠之气。
有一次他游萧山,遇见两个兵卒抢掠一双女子,姚怒夺佩刀杀了那些健儿,把受害女子放走。
康熙二年他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被授以广东香山县知县。
性爽朗,视钱如粪土。
关心故乡绍兴建设,曾修郡邑庠及三江闸、西江塘。
王鸿绪(1645-1723)清代官员、学者。
初名度心,中进士后改名鸿绪。
字季友,号俨斋,别号横云山人,华亭张堰镇(今属上海金山)人。
康熙十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
曾入明史馆任《明史》总裁,与张玉书等共主编纂《明史》。
为《佩文韵府》修纂之一。
后居家聘万斯同共同核定自纂《明史稿》三百一十卷,献与玄烨,得刊行。
一生精于鉴藏书画。
书学米芾、董其昌,具遒古秀润之趣。
为董其昌再传弟子。
著有《横云山人集》等。
周培公,中国历史上明末清初人物,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
平定察哈尔和吴三桂叛乱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挽大清于危难之中。
周培公,汉族,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官堰村人。
康熙年间刊刻的《先贤诗佩》卷五记载:周昌,字培公,宛城人。
父早丧。
先生娠甫十岁,李自成寇荆郢间,母孙夫人殉难死,先生落魄无依。
为州卒小吏,旋附显者入都门,充内阁供奉。
康熙丙辰,固原提督王辅臣叛,先生进谋曰:“关陕天下之脊也,吴逆(三桂)不从川据陕而恋栈常岳间,诚出下策。
今辅臣举足轻重,实系天下安危。
虽因一时激变通吴、耿(精忠)二逆而心念国恩,犹盲之不忘乎视,痿之不忘乎起也。
倘得能言士谕之,必复降。
黄梧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平和县衙当差役。
清顺治三年(1646年),郑成功与其父郑芝龙分道扬镳,反清复明。
是时,黄梧虽为差役,但他“饶智勇,喜任侠”,久有投郑之心。
不久,他与门役赖升密谋,杀知县,往投郑军。
郑成功对他的机智勇敢颇为赏识,委以中权镇左营副将。
顺治八年,黄梧升为英兵营统领。
顺治十二年四月,升任英兵镇镇帅,不久改任前冲镇(今海澄)镇帅。
八月,黄梧与前提督黄廷、左先锋苏茂同被派驻揭阳。
顺治十三年,清平南王尚可喜统兵万余回夺揭阳,使郑军损兵折将,败归城内。
同年三月,郑成功论处揭阳丧师之罪,斩苏茂,黄梧被记责,“戴罪代守海澄”。
黄梧虽免一死,但揭阳失利,他曾从恿苏茂进攻因而“心终不安”,另一方面,对郑氏“刻薄寡恩”感到心寒;同时认为清统一天下为大势所趋,遂萌发投清意念。
同年六月,他和苏茂的堂弟苏明率众献海澄归顺清廷。
黄梧此举不仅使郑失去数百万计军械粮饷,而且失去一个拱卫厦门的重要据点。
清顺治帝为此于同年封黄为“海澄公”,给予敕印,开府漳州;顺治十四年,追封黄梧祖上,并赐金在他家乡霄岭营造宗祠。
对此殊荣,黄甚感新主之恩,实心任事,戮力征战、屡建战功。
顺治十七年,黄梧晋太子太保。
康熙六年,康熙表彰黄梧,授一等公,准袭12次,并赐予金匾。
康熙十三年,黄梧病逝于漳州,终年57岁。
施琅,祖籍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衙口。
早年,他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
由于郑成功的招揽,入海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成为郑成功部下最为年少、知兵 、善战的得力骁将。
[1] 施琅画像施琅1651年随郑下广东南澳勤王。
后因与郑战略“舍水就陆,以剽掠筹集军饷”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郑成功很不高兴,削施兵权,令施琅以闲假人员返回厦门,时遇清军马得功偷袭厦门,守厦主将郑芝莞惊慌弃城溃逃,时施琅亲率身边六十余人主动抵抗,勇不可挡,杀死清军马得功弟,马得功差点被活擒,率残兵败将仓惶逃离厦门。
施琅,字尊候,号琢公,清初著名将领。
施琅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
由于“施琅背郑降清”,施琅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在分歧。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康熙时代最有名气的几个汉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