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市神岗镇有一条古村落,名叫钟楼村,村中是一片有百多年历史、基本保存完整的旧屋。
村中间是一个有99道门的祠堂,村四周有四座用以自卫的堞垛,村外则是壕沟,类似古城池的护城河。
如果你沿着村子流连一周,便仿如回到古代小王国。
在这个“小王国”里,住的人全部姓欧阳。
村中的老人说,他们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后裔。
据欧阳氏后裔欧阳宇团回忆默写出来的《钟楼记》记述,钟楼村建于清朝同治已末年(公元1862年)。
整个村落依村后挂金钟山而建,座西北向东南。
村口有座门楼,开一小拱门,上书“钟楼”二字。
村落四围3米多高的城墙,4个主要制高点建4个两层高用以放哨、观察敌情的堞垛。
城墙外围是宽2米多、深3米多的护城河。
护城河从村前划一而过,绕到村侧,顺山势而上,直至山顶,既可防护排洪,又把村落与四周分开。
村落左后角有五层高的炮楼,四五层四面墙开狭小工字形和圆形枪眼,与四个堞垛遥相呼应。
这些壁垒森严的城墙、护城河、炮楼,在动乱岁月可保证全村避免土匪的袭击。
钟楼村以欧阳仁山公祠为中轴线。
公祠是建村者欧阳枢与欧阳载兄弟为纪念父亲欧阳仁山而建的,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是目前从化发现规模最大的祠堂。
砖木石结构,硬山顶式,共有99个门口,取“九九归一”之意。
公祠左4巷右3巷,每个巷口另有门楼,上有巷名。
过门楼,巷中间是一条花岗岩砌边、青砖铺底的排水渠,依地势步步而上。
巷两侧是三间两廊的民居,每排7户,每户两廊相通对望。
钟楼村除村前的池塘和一个堞垛因修公路填埋、拆除外,其它保存基本完好。
近年来,村民们在旧村落四周盖房,旧房内仅剩下几户人家。
有了新居,村民并不拆掉老房子。
“这是祖上留下的规矩,大概担心子孙以后穷的话,仍可有祖屋落脚吧。”一村民说。
从化钟楼村获评广东省生态示范村
从化市神岗镇钟楼村获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这是从化市首个获此称号的行政村。
文化古迹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建于清代有近200年历史的“广州市文化文物古村落”从化市钟楼村,位于从化市中南部的流溪河西岸,是从化市神岗镇辖区内的一个行政村,与木棉、井岗等村相邻接。
于今年8月正式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遗址。
神岗镇楼村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利用和保护,特别是十分重视钟楼村古村落的保护。
村委领导班子不单在生态农业方面带导村民,还引导群众加强对当地文化遗迹的保护,使近200年的钟楼古村落遗址得以保留完好。
建于清朝末期近200年的“广州市文化文物古村落”钟楼古村落遗址,虽然经历了不同年代、不同时期,并在不断变革中保存完好。
经有关考古专家论证,2003年8月已被正式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遗址,并已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遗址。
钟楼村总面积3500亩:其中水田面积1100亩,果树和林木面积约2000亩,共有11个自然村,总人口1291人,主要经济来源于耕种水稻和种植荔枝等果树及其畜牧养殖。
钟楼村自然环境优良,土地资源丰富,历史文化遗址历史悠久,加上村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村民群众积极响应支持。
该村是从化市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旅游、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村的一个首选村之一。
钟楼村村委会积极带领村民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变以往落后单一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把生产和生态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村3500亩土地上已建成大小果园近20个,其中较大的果园达300多亩,不少果园还饲养了鸡、鹅、鸭,其中新庄贝果园饲养鸡存栏量高达4万多只。
全村绿地面积高达97%以上。
其中果木覆盖率高达65%以上:基本实现了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生产粮食产品,从实际出发,走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致富之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创建,如今整个村寨,四季常绿,鸟语花香,树木旺盛,果硕累累,牛强鱼肥,禽畜满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不断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开发利用。
交通:到太平镇可到环市西路市二汽客运站、广园东客运站等乘坐从广州—从化的班车,在太平镇下车。
到达后可雇当地出租面包车。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欧阳修的传人现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