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风水因素 气,在古代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
唯物论者认为它是构成世界本原的元素,唯心论者认为它是客观精神的派生物。
先哲普遍认为,气无处不存在,气构成万物,气不断运动变化。
《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宋张载在《正蒙??太和》云:“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气,在风水术中是一个很普遍、很重要的概念。
有生气、死气、阳气、阴气、土气、地气、乘气、聚气、纳气、气脉、气母等等。
气是万物之源,气变化无穷,气决定人的祸福。
人要避死气、乘生气,就得请风水师“理气”。
“理气”是十分复杂的,要结合阴阳五行、实地考得“旺象”,才能得到“生气”,有了“生气”就能富贵。
因此,风水术实际是“相气术”。
风水术以气为万物本源,《管氏地理指蒙》卷一《有无往来》云:“未见气曰太易,气之始曰太初。
……一气积而两仪分,一生三而五行具,吉凶悔吝有机而可测,盛衰消长有度而不渝。”这就是说,世界是从无(未见气)到有(气之始),气是本源(一),它分化出阴阳(两仪),又分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这些物质的盛衰消长都有不可改变的规律(有度而不渝),并且有了祸福(吉凶悔吝),这些祸福都是可以预测的。
这段话,是对《周易》“太极说”的发挥,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色彩。
风水术认为,气是无穷变化的,它可以变成水,也可以积淀为山川。
明代蒋平阶在《水龙经》论“气机妙运”时说:“太始唯一气,莫先于水。
水中积浊,遂成山川。
经云:气者,水之母。
水者,气之子。
气行则水随,而水止则气止,子母同情,水气相逐也。
夫溢于地外而有迹者为水,行于地中而无形者为气。
表里同用,此造化之妙用,故察地中之气趋东趋西,即其水之或去或来而知之矣。
行龙必水辅,气止必有水界。
辅行龙者水, 故察水之所来而知龙气发源之始;止龙气者亦水,故察水之所交而知龙气融聚之处。”由此可知,山脉和河流都可以统一于 “气”中,寻找生气就是要观察山川的走向。
风水术还认为,气决定人的祸福。
有土就有气,人生得于气,人死归于气。
郭璞《古本葬经》论述得很详细:“葬者,乘生气也。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
行乎地中而为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内骨,以荫所生之道也。
经云: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
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
丘陇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 这一段话,可谓风水的总纲,而这个总纲的核心是气。
由手段话,我们可知风水师对气的总看法:生气是一元运化气,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发生万物。
天无此则气无以资地,地无此则形无以载。
生气藏于地中,人不可见,唯循地之理以求之。
葬者若能知其所在,使枯骨得以乘之,则能得福。
父母骸骨为子孙之本,子孙形体乃父母之枝,本与枝相应,得吉则神灵安、子孙盛,这叫作“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不论是阴宅还是阳宅,都要注意乘生气、避死气。
《黄帝宅经》云:“每年有十二月,每月有生气死气之位。
……正月生气在于癸,死气在午丁;二月生气在丑艮,死气在未坤;三月生在寅甲,死气在申庚;四月生气在卯乙,死气在酉辛,五月生在辰巽,死气在戌乾;六月生气在已丙,死气在亥壬;七月生在于丁,死气在子癸,八月生气在未坤,死气在丑艮;九月生气在申庚,死气寅甲;十月生气在酉辛,死气在卯乙;十一月生在戌乾,死气在辰巽;十二月生气在亥壬,死气在已丙。”这是说,每个月都有生气和死气,具体的方位,则是罗盘上用八卦、天干、地支表示的方位。
风水先生看地时,手持罗盘,首先看清本月中生气和死气所在的方位,以生气方位动土为吉,以死气方位动土为凶。
因此,“理气”是风水术的关键之一。
风水师认为,理寓于气,气固于形。
形以目观,气须理察。
天星卦气,为乘气之法则。
以伏羲先天八卦配合阴阳,以文王后天八卦推排爻象。
以内卦为天地日月,六十卦为阴阳气候。
以各卦之下配分六十花甲子,并纳五行,取其旺相,以合卦气,这样可以推知万事万物只要理气适宜,乘生出煞,消纳控制,精辨入神,就可达到相的目的。
实际上,“理气说”是虚无飘渺的,谁又能看得见气?只能kao“意会”,这就凭风水师任意解释了。
此外,又有望气说。
宋黄妙应《博山篇》云:“既明堂,要识堂气。
一白好,五黄好,六白好,八白好,九紫好,此为五吉。
又忌四凶,二黑宜忌,三碧宜忌,四绿宜忌,七赤宜忌。”这种吉凶划分,不知依何为据。
明缪希雍《葬经翼》有《望气篇》,云:“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蔼蔼,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未休。
云气不腾,色泽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零落,水泉干涸,如是者,非山冈之断绝于掘凿,则生气之行乎他方。”据风水师说,望气可以知道朝代更替、官场人事、家业兴衰。
卦建社会的统治者很相信望气说,其实,这是毫无依据的。
阴阳
明阳本指日照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用以说明万物的本源,说明相互对立和相互消长的情况。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本府也。”人们将万事万物都归于阴阳两个方面: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至为阳,去为阴;动为阳,静为阴;速为阳,迟为明;昼为阳,夜为阴;等等。
风水术以阴阳解天地,《管氏地理指蒙》卷八《阴阳释微》云:“混沌开辟,江山延衰。
融结阴阳,磅礴宇宙。
冈骨既成,源脉已透。
以钟形势,以通气候。
以清以浊,以奇以偶。
精积光芒,呈露星宿。
以孽衰微,以孕福寿。”又说:“东南方,阳也。
阳者,其精降于下。
西北方,阴也。
阴者,其精奉于上。”并且说阴阳之气不得有损伤:“阴阳之气出于天造,非人力所能成。
一有增损,不但无益,且所以伤之也。
肤腠割之,小者耳鼻伤之,大者伤至于丹元,则无用矣。”依照这个观点,风水先生很忌讳挖山开塘,以为伤了阴阳之气。
风水先生又认为,人是由阴阳二气派生出来,因此,人要适从于阴阳,不得违背阴阳,顺者昌,逆者亡。
俗语云:“大门朝南,子孙不寒;大门朝北,子孙受罪。”南为阳,北为阴;住宅朝南,为阳,有吉。
住宅朝北,为阴,有凶。
相地点穴离不开阴阳。
空石长者《五星捉脉正变明图》指出:“太极既定,次又分其阴阳。
晕间凹陷者为阴穴,晕间凸起者为阳穴。
就身作穴者为阴龙,宜阳穴。
另起星峰作穴者为阳龙,宜阴穴,反此皆有凶咎。”
风水以阴阳交感为吉。
谢和卿《神宝经》云:“阳作必借阴气一吸,阴作必借阳气一嘘,即阴来阳作,阳来阴作之义。
若阳来阳受者,则见福舒徐;若阴来阴受者,则见祸惨急。”这就将人事祸福与阴阳联系在一起了。
不仅如此,阴阳还可以作为各种术语的本义词,如逆顺即阴阳的别名。
看地形时,“逆中取顺者,因脉逆转而求。
顺中取逆者,因脉顺流而出。
三阳从地起为逆,三阴从天降为顺。
阳脉为逆,阴脉为顺。”
阴阳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是先哲认识世界的比较正确的思维方式。
可是,风水将它与人事吉凶相附会,必然堕于诡辩的泥坑。
四象
“四象”一词最先出自《易??系辞》,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即太阳、太阴、少阴、少阳。
先哲在天文学中也有“四象”一词,不过,这与《易》中的概念完全不同。
先哲在观察星辰时,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
东南西北各有七宿,每个七宿联系起来想象很象一种动物。
如,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角 象龙角,氐房象龙身,尾宿象龙尾,它们连起来象一条腾空而起的龙,于是先哲称东方为苍龙;南方的并、鬼、柳、星、张、翼、轸七宿,柳为鸟嘴,星为鸟颈。
张为嗉,翼为羽融,它们连起来象一只展翅飞翔的鸟,于是先哲称南方为朱雀。
此外,北方有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象一只缓缓而行的龟。
因位于北方放称玄。
因身有鳞甲,故称武。
合称玄武。
西方有奎、娄、胃、昂、毕、觜、参七宿,象一只跃步上前的老虎。
白虎是已经绝 种的大毛虫之长,《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盂山“其兽多白狼、 白虎”。
这四种动物的形象,称为四象,又称为四灵。
“四象”作为方位,先秦的《礼记??曲礼》已有记载:“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疏》:“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这里,朱鸟即朱雀。
“左东有西”的概念与我们看地图有区别。
现在的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古人的地图是倒过来的,下北下南,这样就成了“左东右西”。
风水先生将“四象”运用到地形上,以“四象”的形象及动作譬喻地形,又附会吉凶祸福。
《三国志??管辂传》记载:“格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间其故,辂曰:林木虽茂,开形可久。
碑言虽美,无后可守。
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
不过二载,其应至矣。”这就是根据四象处于四危状态,判断毋丘俭二年之内灭族。
郭璞在《葬经》中也宣扬这一套,他说:“经曰地有四势,气从八方。
故葬以左为青龙,有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
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頫。
形势反此,法当破死。
故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音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
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要如肘臂,谓之环抱。
以水为朱雀者,衰旺系形应,忌夫湍流,谓之悲泣。”
“四象”对民俗有很深的影响。
如果我们到北京中山公园去看社稷坛,就会发现坛中的土色各有不同。
由于东方是青龙。
土色为青;西方是白虎,土色为白;南方是朱雀,土色为红;北方是玄武,土色为黑。
中间的土色是黄的,象征人。
这些土,是明清时期由四方的府县专程运来,表示四方朝贡,天下祥和之征。
一:先秦——风水术之孕育
先秦时期还没有产生风水术,但是,与风水术有关的相地行为已经产生。
早在癌原始社会,先民就知道择地而居。
《墨子??辞过》云:“古之民,未知为富室时,就陵阜而居,允而处。”所谓陵阜,就是河流的台阶地带。
许多考古遗址都是在kao近水边的土坡上发现。
先民生活在这样的地带,容易取水和捕鱼,也不会受到洪水的淹没。
这正是后世风水师提倡的“近水而居”功原则。
从考古发现的住宅看,位于氵产河右岸台阶地带的新石器时代坡遗址,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是坐北朗南,这样可以取得冬暖夏凉的效果。
这正是后世风水师提倡的“子午向”原归纳考古发现的遗址,先民对住宿的要求是,地势要取坡度台阶地;地形要选在河床边;土质要干燥.地基要坚实;水源要充足;水质要纯净;变通要方便;四周量有林木;环境要幽雅。
这些条件都要通过相地才能达到,后世风水师很推崇这一套。
进入阶级社会后,相地知识就丰富多了,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文献窥见一班。
从甲骨卜辞和《诗经》看,商周时代已经对地形及水文有了明确的划分。
陆地分成山、阜、丘、原、陵、冈;河床地带分为兆、厂、渚、浒、淡;水域类型有川、泉、河、涧、沼、泽、江、汜、沱、等。
《尚书。
禹贡》是我国第一部区域地理专著,它以天然的山川、河流、海岸为界,将疆域划分为九个大的自然区,称为九州。
又按照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记述了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间的20多座山岭,为后世风水师的“龙脉说”提供了依据。
。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瞜ao俺粕瞎诺乩戆倏迫?榈奈南住K?伞渡骄?贰ⅰ逗>?贰ⅰ洞蠡木?啡?糠肿槌伞!渡骄?酚殖啤段宀厣骄?罚??蓝?衔鞅敝蟹轿唬?鞘隽?47座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山岳地理专著。
《山经》记载了神秘的山穴,如《南山经》有“南禺之山……其下多水,有穴焉。
水春则入,夏乃出,冬则闭。”
《管子》一书的《地员》《地度》《地数》等篇目是杰出的地学论文。
《地员篇》论述了地势、地形、土壤、水文,并以“五土配五音”,后来发展为“五音五行”的风水观念。
《地数》记述了土地表层与里层的相应关系,指出“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上有丹沙者,其下有注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土地的表里关系,正是后世风水师所想探讨的。
《周礼》一书记载了与风水密切相关的土宜法,《司徒》篇云:”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这就是说,以各种土地适宜于各类人民、鸟兽、草木的法则,辨别十二土地区域中各物名号,占视人民的居处,知道趋利避害,使人民旺盛,使鸟兽繁殖,使草木生长。
林尹在《周礼今注今译》中,结合风水观念说:“十二土,古王者封国时应天上星宿之位分为十二。
《春官??保章氏》以星辨九州之地,郑注云:大界则曰九州,州中诸国之封域于星有分焉,其书亡矣。
堪舆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
星纪,吴越也。
玄枵,齐也。
{女取}訾,卫也。
降娄,鲁也。
大梁,赵也。
实沈,晋也。
鹑首,秦也。
鹑火,周也。
鹑尾,楚也。
寿星,郑也。
大火,宋也。
析木,燕也。
按十二土谓应天上星而分之十二土地区域也。”
不仅《周礼》有此记载,《逸周书??度训》亦云:“土宜天时,百物行治。”可见,“土宜”在先秦是通行的术语和方法。
后世的风水先生很推崇土宜法,宣扬天地对应观念,将天上的十二次与地面区域附会,划分十二区域,作为判别吉凶的依据。
由此可见,先秦的相地知识为风水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