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 e) pro/engineer是一套由设计至生产的机械自动化软件,是新一代产品造型系统,是一个参数化、基于特征的实体造型系统,并且具有单一数据库功能。
1. 参数化设计和特征功能
pro/engineer是采用参数化设计的、基于特征的实体模型化系统,工程设计人员采用具有智能特性的基于特征的功能去生成模型,如腔、壳、倒角及圆角,您可以随意勾画草图,轻易改变模型。
这一功能特性给工程设计者提供了在设计上从未有过的简易和灵活。
2. 单一数据库
pro/engineer是建立在统一基层上的数据库上,不象一些传统的 cad/cam系统建立在多个数据库上。
所谓单一数据库,就是工程中的资料全部来自一个库,使得每一个独立用户在为一件产品造型而工作,不管他是哪一个部门的。
换言之,在整个设计过程的任何一处发生改动,亦可以前后反应在整个设计过程的相关环节上。
例如,一旦工程详图有改变,nc(数控)工具路径也会自动更新;组装工程图如有任何变动,也完全同样反应在整个三维模型上。
这种独特的数据结构与工程设计的完整的结合,使得一件产品的设计结合起来。
这一优点使得设计更优化,成品质量更高,产品能更好地推向市场,价格也更便宜。
一、pro/engineer
pro/engineer是软件包,并非模块,它是该系统的基本部分,其中功能包括参数化功能定义、实体零件及组装造型,三维上色实体或线框造型棚完整工程图产生及不同视图(三维造型还可移动,放大或缩小和旋转)。
pro/engineer是一个功能定义系统,即造型是通过各种不同设计专用功能来实现,其中包括:筋(ribs)、槽( slots)、倒角(chamfers)和抽空(shells)等,采用这种手段来建立形体,对于工程师来说是更自然,更直观,无需采用复杂的几何设计方式。
这系统的参数比功能是采用符号式的赋予形体尺寸,不象其他系统是直接指定一些固定数值于形体,这样工程师可任意建立形体上的尺寸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参数改变,其也相关的特征也会自动修正。
这种功能使得修改更为方便和可令设计优化更趋完美。
造型不单可以在屏幕上显示,还可传送到绘图机上或一些支持postscript格式的彩色打印机。
pro/engineer还可输出三维和二维图形给予其他应用软件,诸如有限元分析及后置处理等,这些都是通过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来实现的,用户更可以配上pro/engineer软件的其它模块或自行利用 c语言编程,以增强软件的功能。
它在单用户的环境下(没有任何附加模块)具有大部分的设计能力,组装能力(人工)和工程制图能力(不包括ansi, iso, din或 jis标准),并且支持符合工业标准的绘图仪(hp,hpgl)和黑白及彩色打印机的二维和三维图形输出。
pro/engineer功能如下:
1. 特征驱动(例如:凸台、槽、倒角、腔、壳等);
2. 参数化(参数=尺寸、图样中的特征、载荷、边界条件等);
3. 通过零件的特征值之间,载荷 /边界条件与特征参数之间(如表面积等)的关系来进行设计;
4. 支持大型、复杂组合件的设计(规则排列的系列组件,交替排列, pro/program的各种能用零件设计的程序化方法等);
5. 贯穿所有应用的完全相关性(任何一个地方的变动都将引起与之有关的每个地方的变动),其它辅助模块将进一步提高扩展pro/engineer的基本功能。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 ,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
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
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特点 从构造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7项:①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
②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
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
③创造斗栱结构形式。
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④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
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
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也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字形、套环形等平面。
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进而又可组合成更多的形式。
⑤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
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
除特定的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
每一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
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
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
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
⑥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室内间隔采用槅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
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为建筑创造小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
⑦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彩画。
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
以木材构成的装修构件,加上着色的浮雕装饰的平棊贴花和用木条拼镶成各种菱花格子,是实用兼装饰的杰作。
北魏以后出现的五彩缤纷的琉璃屋顶、牌坊、照壁等,使建筑灿烂多彩、晶莹辉煌。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①很少真正的建筑学理论。
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是近代的事情。
指导建筑发展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
②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学、风水堪舆之说作为补充。
③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
具体表现为不求建筑物长久存在,而以满足现实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
建筑形式的标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可以适应多种使用功能的需求。
④标准化的建筑个体要通过建筑空间的组合来表达个性,建筑群体的布置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处处反映着时间和空间结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
⑤以象征主义手法表现特定的主题。
在园林中表现意境,在宗教建筑中表现世界观,在宫殿建筑中表现政治制度。
一些装饰构件与小品,甚至单体建筑,都成为一种包含了固定意义的象征符号。
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按功能分为以下7个大类:①居住建筑。
是人类最早创造的建筑,主要有穴居和干栏两种形式。
距今7400~6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如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中的建筑均为半地穴式,即从地面向下挖掘一定深度的竖穴,平面作圆形、椭圆形或方形,面积很小。
距今4900~39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地面起建的房屋多起来,原始社会的穴居,正逐步朝着宫室式住宅形式演化。
宫室式住宅的代表类型是合院。
陕西岐山县凤雏村早周建筑遗址是所知最早的完整合院。
在北京老城区中轴线东西两侧保留有大量平房,最典型的四合院多集中在这里。
干栏式建筑的最早遗迹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5300年前。
楼面离地约和人等高,其下圈养牲畜,楼面上周围有栏杆,围着平台和房屋。
现存干栏建筑比古代大为减小,集中分布在云南、海南的少数民族地区。
②城市公共建筑。
主要包括城墙、城楼与城门,还有钟楼和鼓楼。
城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材料以夯土为主。
三国至南北朝出现在夯土城外包砌砖壁的作法。
明代,重要城池大多用砖石包砌。
城门是重点防御部位。
门道深一般在20米左右,最深达80米。
唐代边城中出现瓮城,明代在瓮城上创建箭楼,北京内城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城东南角楼是明代优秀作品。
钟、鼓楼是古代城市中专司报时的公共建筑。
宋代有专建高楼安置钟、鼓的记载。
明代在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建鼓楼和钟楼,其下部是砖砌的墩台,上为木构或砖石的层楼。
③宫殿建筑。
宫殿专指帝王举行仪式、办理政务与居住之所。
宫殿建筑集中当时国内的财力和物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建造而成。
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它建于公元前1500年前的商代。
明清北京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最后的、也是最成熟的典型。
城平面为矩形,东西宽753米,南北深961米,墙开四门,建门楼,四隅建角楼。
它将各种建筑艺术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调动一切建筑语言来表达主题思想,取得了难以超越的成就。
④礼制与祠祀建筑。
人们举行祭祀、纪念活动的建筑,凡是由“礼制”要求产生、并被纳入官方祀典的,称为礼制建筑;凡是民间的、主要以人为祭祀对象的,称为祠祀建筑。
礼制和祠祀建筑大略分为4类:祭祀天地社稷、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的坛、庙;从君王到士庶崇奉祖先或宗教祖的庙、祠;举办行礼乐、宣教化的特殊政教文化仪式的明堂、辟雍;为统治阶级所推崇、为人民所纪念的名人专庙、专祠。
北京天坛是古代坛庙建筑中最重要的遗存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⑤陵墓建筑。
是专供安葬并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筑。
由地下和地上两大部分组成。
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及其遗物、代用品、殉葬品。
地上部分专供生人举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主之用。
大致说,汉代以后,帝王墓葬称陵,臣庶称墓。
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座帝陵。
明北京昌平十三陵是一个规划完整、气魄宏大的陵墓群。
⑥佛教建筑。
是信徒供奉佛像、佛骨,进行佛事佛学活动并居住的处所,有寺院、塔和石窟三大类型。
中国民间建佛寺,始自东汉末。
最初的寺院是廊院式布局,其中心建塔,或建佛殿,或塔、殿并建。
佛塔按结构材料可分为石塔、砖塔、木塔、铁塔、陶塔等,按结构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
石窟是在河畔山崖上开凿的佛寺,渊源于印度,约在公元3世纪左右传布到中国,其形制大致有塔庙窟、佛殿窟、僧房窟和大像窟四大类。
中国石窟的重要遗存,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
⑦园林和园林建筑。
中国传统园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功能的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形体环境,其构成的主要元素有山、水、花木和建筑。
它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反映着传统哲学、美学、文学、绘画、建筑、园艺等多门类科学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成就。
按隶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风景名胜四大类。
其中现存最著代表性的园林有苏州网师园、拙政园、留园,扬州个园,无锡寄畅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类型,除上述7类外,还有军事建筑、商业建筑,以及桥梁等公共交通设施,坊表等建筑小品。
其中长城经历了2000余年历史 ,延袤万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建于7世纪初的隋代,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单拱石桥,比西方出现同类结构要早700年左右。
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成就。
明、清古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
我们常见到的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五种形式。
在这最基本的建筑形式中,庑殿又有单檐庑殿、重檐庑殿;歇山有单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歇山、大屋檐歇山、卷棚歇山等;硬山、悬山,常见者既有一层,也有两层楼房;攒尖建筑则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形、单檐、重檐、多层檐等多种形式。
一、清代建筑的通则
通则(又称通例),是确定建筑各部们尺度、比例所遵循的共同法则。
这些法则规定了古建筑各部位之间的大的比例关系和尺度关系。
它是使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持统一风格的很关键很重要的原则。
清式建筑的通则主要涉及以下各方面:面宽与进深,柱高与往径,面宽与柱高,收分与侧脚,上出与下出,步架与举架,台明高度,歇山收山,庑殿推山,建筑物各部构件的权衡比例关系。
1、 面宽与进深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为最普遍,一座长方形建筑,在平面上都有两种尺度,即它的宽与深。
其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
如一栋三间北房,它的东西方向为宽,南北方向为深。
单体建筑又是由最基本的单元“间
爱新觉罗胤祥,清圣祖康熙帝的十三子。
自幼跟随胤禛(日后的雍正帝),这为他成年后所做之政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雍正元年被封为怡亲王,并世袭罔替,是清朝有史以来的第九位铁帽子王。
怡亲王允祥及年表
萱草园主人 初稿时间 2004/01/07
最后修改时间 2004/01/07
《前言》
怡亲王允祥与雍正帝关系非常亲密,宫中事务无论大小,他都涉及参与,在雍正王朝中有举足轻重地位,但是有关允祥的历史资料各处并不多见,甚至不少人对其了解甚少,这里主要收集其个人历史资料,希望能够弥补这一现状。
《正文》
一:允祥其人
怡贤亲王允祥,圣祖第十三子。
康熙三十七年,从上谒陵。
自是有巡幸,辄从。
六十一年,世宗即位,封为怡亲王。
寻命总理户部三库。
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
十一月,谕:“怡亲王于皇考时敬谨廉洁,家计空乏,举国皆知。
朕御极以来,一心翊戴,克尽臣弟之道。
从前兄弟分封,各得钱粮二十三万两,朕援此例赐之,奏辞不已,宣谕再四,仅受十三万;复援裕亲王例,令支官物六年,王又固辞。
今不允所请,既不可;允其请,而实心为国之懿亲,转不得与诸弟兄比,朕心不安。”下诸王大臣议。
既,仍允王请,命王所兼管佐领俱为王一等一员、二等四员、三等十二员,豹尾枪二、长杆刀二,每佐领增亲军二名?属,加护。
二年,允祥请除加色、加平诸弊,并增设三库主事、库大使,从之。
三年二月,三年服满。
以王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复加封郡王,任王于诸子?中指封。
八月,加俸银万。
京畿被水,命往勘。
十二月,令总理京畿水利。
疏言:“直隶河与汶河合流东下。
沧、景以下,春?河、淀河、子牙河、永定河皆汇于天津大直沽入海,河?多浅阻,伏秋暴涨,不免溃溢。
请将沧州砖河、青县兴济河故道疏浚,筑减水坝,以泄之涨;并于白塘口入海处开直河,使砖河、兴济河同归白塘出海;又浚东、西二淀,多开引河,使脉络相通,沟浍四达;仍疏赵北、苑家二口以防冲决。
子牙河为滹沱及漳水下流,其下有清河、夹河、月河同趋于淀,宜开决分注,缓其奔放之势。
永定河故道已湮,应自柳义水所归,应逐年疏浚,使浊水不能为患。
?口引之稍北,绕王庆坨东北入淀,至三角淀,为又请于京东滦、蓟、天津,京南文、霸、任丘、新、雄诸州县设营田专官,募农耕种。”
四年二月,疏言直隶兴修水利,请分诸河为四局,下吏、工诸部议,议以南运河与臧家桥以下之子牙河、苑家口以东之淀河为一局,令天津道领之;苑家口以西各淀池及畿南诸河为一局,以大名道改清河道领之;永定河为一局,以永定分司改道领之;北运河为一局,撤分司以通永道领之:分隶专官管辖。
寻又命分设京东、京西水利营田使各一。
三月,疏陈京东水利诸事。
五月,疏陈畿辅西南水利诸事。
皆下部议行。
七月,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榜,谕曰:“怡亲王事朕,克殚忠诚,职掌有九,而公尔忘私,视国如家,朕深知王德,觉此八字无一毫过量之词。
在朝诸臣,于'忠勤慎明'尚多有之,若'敬诚直廉',则未能轻许。
期咸砥砺,以副朕望。”
七年六月,命办理西北两路军机。
十月,命增仪仗一倍。
十一月,王有疾。
八年五月,疾笃,上亲临视,及至,王已薨,上悲恸,辍朝三日。
翌日,上亲临奠,谕:“怡亲王薨逝,中心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
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
今朕素服一月,诸臣常服,宴会俱不必行。”越日,复谕举怡亲王功德,命复其名上一字为“胤”,配享太庙,谥曰贤,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谥上。
白家甿等十三村民请建祠,允之。
拨官地三十馀顷为祭田,免租赋。
命更定园寝之制,视常例有加。
又命未殡,月赐祭;小祥及殡,视大祭礼赐祭;三年后,岁赐祭。
皆特恩,不为例。
乾隆中,祀盛京贤王祠。
命王爵世袭。
《清史稿 列传七 诸王六》
允祥 (1686—1729):玄烨第十三子,敬敏皇贵妃乌雅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
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
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
胤禛念国储关系民生,即位不久,命领户部,管理三库事务。
他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
天下浮粮,害民甚剧,在胤禛支持下,竭力剔除,仅江南之苏、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计每年减除60多万两,直省正供蠲免多达数百万两。
三年(1725),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
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
因官吏徵求、苛索,两淮盐政一直不振,自总理户部,便力加整饰,取消一切浮费,由此商力日苏,盐务渐见起色。
七年(1729),准噶尔部策妄阿刺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叛清,朝庭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奉命参与帷幄,筹划建立军机处,出任首席军机大臣,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
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
一心济人利物,为国为民。
经其奏准,宽免了雍正三年以前天下“积逋”,恢复了一切“诖误”。
存心忠厚,听断公明。
曾奉命讯鞫大案,审讯中,不用重刑,坚持以诚感人,以理服人,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虽涉及人众,而不株连无辜,使数十件大狱,件件处理平允。
精於骑射,每发必中。
诗词翰墨,皆工敏清新,可惜遗存甚少。
临危不惧,猝变不惊,曾随祖父围猎,猛虎突出林间,张牙舞爪,直面扑来,面不改色,从容操刀,一击而毙,见者无不称其“神勇”。
他如汉侍卫之管理,守卫圆明园八旗禁兵之督领,养心殿用物制作,雍邸事务,诸皇子事务,雍正陵寝,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其一人筹划料理,而且“无不精详妥协”,甚合皇上心意。
莅事八载,精白一心,从不居功,又极谦抑,如此事君,皇上待他也非寻常,死后令享太庙,諡号曰“贤”,以褒众美,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諡法之上,以示宠褒。
还特於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报。
《爱新觉罗家族全书》
二:允祥府址
允祥府址即孚王府,有关资料如下记载:
孚王府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
是清朝康熙(1662年-1723年)皇帝第十三子允祥,封怡亲王时的府址。
孚王府坐北朝南,府中建筑布局可分为东、中、西三路。
中间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殿前左右各有配楼7间,后殿5间,后寝7间,最后是后罩楼7间。
后罩楼两侧,各有一座独立的庭院。
正院西侧有几个四合院是王府眷属的居住区。
东路院原属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的住所。
孚王府布局严谨规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筑,也是北京现存较完整的少数王府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贤良寺塔院,有关资料如下记载:
贤良寺塔院位于虎头山东麓。
贤良寺旧在东安门外帅府胡同,雍正十二年(1734)建,寺庙所在地原是雍正的弟弟怡亲王府。
怡亲王死后,改建为佛教庙宇。
乾隆十二年(1747),迁建贤良寺于冰盏胡同。
贤良寺赐地在虎头峰下。
塔院原有两处,当地俗称东、西塔院。
现存东塔院。
东塔院有2塔, 民国元年秋落成。
东边一塔高约7米,为吕和尚之塔;西边一塔高约8米,塔刹已失,为明公和尚之塔。
二塔坐北朝南,东西排列,均为藏式塔。
塔院以东,有座完整的四合院。
名曰贤良堂。
三:允祥年表
康熙二十五年(1686)
十月初一日生(阳历11月16日)。
“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
康熙三十七年(1698)
从玄烨谒陵,自此出游皆从。
康熙末年
诸皇子争夺皇位斗争激烈,允祥从不参与其间。
康熙六十一年(1722)
玄烨去世,胤禛即皇帝位,封其为怡亲王,并命其总理户部三库,自此即全力辅佐风根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
十一月:康熙帝不豫,还驻畅春园。
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
病逝。
即夕移入大内发丧。
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是谓雍正帝。
遗诏真伪,引发继位之谜。
以贝勒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
召抚远大将军胤禵回京奔丧。
诚亲王允祉上疏,援例陈请将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十二月:封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
宜太妃称病坐四人软榻见雍正帝而受训斥。
始授太监官级,定五品总管一人,五品太监三人,六品太监二人。
更定历代帝王庙祀典,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为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
雍正元年(1723)
赐增护卫,四月命其总理户部事,请减江南赋税浮粮,苏州岁30万两,松江l5万两,又减浙江之嘉兴、湖州、江西之南昌之浮粮,每岁通计减6l万两。
“设六品库掌一人、奏准造辧処立库...増设六品库掌三人、八品催総九人、笔帖式八人。”和硕怡亲王、交理総理事务...“军务机宜度支出纳与修水利督领禁军凡宫内府中、巨细皆王一人経尽料理。”
正月初九日:怡亲王交红玻璃烧珐琅油娄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朔州应县木塔(全景)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
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
塔内各层均塑佛像。
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
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
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
四层塑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像。
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
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
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设计成就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pro/e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