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墓位于孔林中心。
进圣林门,过洙水桥,经享殿,可看到由红色垣墙环绕的孔墓。
墓前有巨碑篆刻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为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书。
墓前石台系唐代从泰山运来峰禅石筑成。
孔子死前曾将自己离世比作泰山崩塌,而他死后成为帝王之师、万世之表,这座高大的石台,正象征着孔子的思想如巍峨泰山,顶天立地。
夫子墓葬,规格非凡,气势恢宏,连帝王之墓也要稍逊一筹,乾隆为此感叹:“教泽垂千古,泰山终未颓。”
夫子的墓看上去如一隆起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重的筑墓形式。
墓右为其子孔鲤的墓冢,南边是孙子孔攸的墓,这种墓葬布局形式叫“携子抱孙”。
俗话说“怀子抱孙,世代出功勋”,“父在子怀,富贵永远来”。
按这种说法,此布局构成的风水对圣脉兴旺是有作用的。
若有人对此有疑问,只有靠自己去思悟了。
孔鲤是孔子的独根苗,生时,鲁哀公特送去一条大鲤鱼祝贺,孔子便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
孔鲤比孔子先故,一生无建树,因为是圣人之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候”,孔氏子孙尊为“二世祖”。
孔攸继承孔子学说并有所发展,著《中庸》等儒家经典,故被元帝封为“沂国述圣公”,孔氏子孙尊为“三世祖”。
孔子死后,弟子们守墓三年,相继离去,只有子贡又守了三年。
后人为纪念他,便在孔子墓西侧的子贡守墓处建了三间西屋,立碑题“子贡庐墓处”。
子贡与孔子之间真挚感人的师生谊间有许多美好的传说。
子贡原名端木赐,江南卫国人,原为财富满门的一方巨商,因敬仰孔子学问,弃商从学,很快成为孔子的十大高徒之一。
子贡后来从政,又是风云一进的人物,但始终极其崇拜孔子,常说:“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
仁且智,夫子即圣矣”。
孔子死后,子贡从江南千里奔丧;丧事完,又为孔子守墓六载。
期间,他将南方稀有珍木楷树移植于其师墓旁,寄托他对老师的一片真情。
楷树木质坚韧,树干挺直,象征孔子为人师表,天下楷模。
参考资料:http://www.53761.net/SD/sdqfs/666528.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