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林寺的塔林中,有一座九层塔,人称“四祖墓塔”,是佛门第四代禅宗道信祖师的墓塔。
传说这座墓塔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他建的。
唐太宗为啥单为四祖建个塔?这可就说来话长了。
四祖八十四岁那年,一天接到唐太宗李世民的一道圣旨,叫他到朝里享受供养。
四祖一听恼了,提笔在圣旨上写了四句诗:“佛门重义不重利,洛城烽火随流去。
何言相请受供养,请看谁家为第一?”
四祖为啥写这样四句诗?因为唐太宗下过一道圣旨,向天下宣告道家第一,儒家第二,把佛家排在了第三。
四祖认为李世民这个排法是忘恩负义,对少林寺十三棍僧在洛阳救驾的事给忘了。
既是这样轻看佛门,到朝里享受供养有啥意思呢?钦差见四祖这样傲慢,很恼火,忍着气叫四祖随他进京。
四祖对钦差说:“人去心不去,去了有何益?”钦差没办法,只好回京交旨。
唐太宗看了四祖写的四句诗,听了钦差的回禀,感到对少林寺佛门心里有愧,又给四祖写了封请求原谅的信,要四祖必须进京享受供养,来补他往日的不周。
四祖看了唐太宗的这封信,对钦差说:“请转告皇上,老朽年老多病,走不动路了,不能进京。”
钦差又回京把四祖的话禀报给唐太宗,唐太宗又吩咐钦差说:“你带上一顶轿,他走不动路,就把他抬进京来。”
钦差带着轿,第三次来到少林寺,对四祖说:“圣上旨意,说你走不动路,请坐轿进京。”
四祖说:“那可不行,坐轿会把老衲这把骨头摇晃零散的。
一定要老朽进京的话,就把老袖的头砍下来带走吧!”
钦差没法子,只好又回京交旨,还说:“那个和尚古怪得太不近人情啦。”唐太宗听了也很恼火,随口说:“好,你就去把他的头砍来见联吧!”说罢,给他一把刀。
钦差接过刀要走时,唐太宗又小声交代说:“这回这是叫你去吓唬吓唬他,能把他请进京就算了,可千万别伤着他呀!”
钦差再次来少林寺,见了四祖,拔出刀说:“这回你进京不进京?再敢抗旨,皇上说了,拿你的头去见圣驾!”四祖笑了笑说:“那好啊,老袖这辈子虽说心不进京,让脑袋去见见圣驾,也算是一件不容易的功德啊!”钦差一怒,把刀举了起来。
四祖眼一闭,伸着头等死。
钦差见四祖真让他砍头,把刀又收了回去。
四祖等了一会儿,抬头一看,刀收回去了,生气地说:“你咋不砍呀?皇上的金口玉言算数不算?”到这个地步,钦差只好说了实话:“老禅师,这是皇上叫吓唬你哩,只要您进京就好,请息怒。”四祖说:“哦,原来是这样。”他想了想又说:“好吧,明天老钠给你个回朝交旨的办法。”
第二天一早,全寺僧人早课佛事作罢,四祖郑重地对弟子弘忍说:“你去给钦差说一声,就说老钠不进京,只为知道自己不久就要走了。
请他代求圣上为老钠修座塔,也就感恩不尽了。”
钦差走后,四祖把达摩祖师传下来的衣钵法器传给了弘忍。
弘忍成为少林佛门禅宗的第五代祖师。
唐太宗听了钦差这次回京的禀报,也不再勉强叫四祖进京了,按四祖的请求,立即派工匠,在少林寺为他修了一座九级宝塔。
宝塔修成不久,四祖就圆寂了。
五祖弘忍把四祖留下的法身安葬在塔下地宫里。
道信大师(580-651),俗姓司马,生于永宁县,隋唐高僧,佛教禅宗四祖。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向禅宗三祖僧灿求法,后在吉州符寺受戒,26岁时被三祖授以衣钵。
唐高祖武德八年于黄梅破额山正觉寺传经讲法。
唐太宗李世民慕其名,多次派使者迎其入宫,坚辞不去,被赐以紫衣。
后传法于弘忍,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坐化。
后被唐代宗谥为“大医禅师”。
元泰定年时加号“妙智正觉禅师”。
道信指出,“守一不移”只是方法,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守一”达到“一亦不为一”,即外不执空,内不念心,“内外空净”,“心性寂灭”的境界。
这种境界不同于老子的“窈冥”境界和庄子的万物“齐一”境界。
因为老子的“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境界,“外虽亡相,内尚存心”,“故老子滞于精识也。”庄子的“天地一指,万物一马”的境界,“犹滞于一也”。
而“守一不移”的结果,是既不滞于“空”,亦不滞于“心”,一切不滞,一切不执,无所得、无所住,这种境界高于老庄。
因此修禅者要采取“守一不移”的方法,达到不守于“一”的清净寂灭境界,决不能停留于“守一不移”的方法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李世民为何只为四祖修建九层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