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风水有书始于秦末汉初的黄石公,之后伪书杂出。因此,第一本有文字记载的风水经书是秦末汉初黄石公所著的《青囊经》。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下,《青囊经》确立了“风水学”的具体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黄石公以后的风水师们则在此理论体系下进行技术上解释和附会,并逐步使风水术驳杂、晦涩和神秘。
《青囊经》有上中下三卷,上卷叙述了阴阳二气融合与河图五气、洛书方位而化成体天地的定位学理.谓之“化始”;中卷讲天地间形气依附与方位配合而成一体的动力,谓之“化机”;下卷说明了天地间气与形、方位及各种法则配合后的影响结果,谓之“化成”。
《青囊经》是全世界风水的核心,无论何种风水术,不论风水哪一派,如果脱离了《青囊经》的核心思想,就不为其风水。没有《青囊经》,世界上也就不会有风水术的存在。
风水一闻起源很早,从文献来看,伏羲时代就有这个词了。太昊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简易经》记载:“研地说:一雾水,二风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
汉朝淮南王所著《淮南子》论述道:“天地运行之道。至月令有阴阳变化,有相冲克之时,有相合之时,前者凶,后者吉。盖堪舆之义实为天地之道也。”许慎《说文》解释:“堪,天道:舆,地道。”
《葬书》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术(堪舆学)深入中国人的生活已有数千年,几乎与中国文明同步发展。风水术实际结合了中国人的环境、天文等自然的认知。与人伦、风俗等文化涵养而形成。随着时空的迁移,风水术虽然有变迁,但百变不离其宗《葬书》便是千百年来被奉为圭臬的经典之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