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石公授书张良有何传说
《史记》中记载了圯上奇翁黄石公授书 张良的典故。
据说,秦朝末年,韩国贵族张良试图刺 杀秦始皇未果后,更名换姓,至下邳(今江 苏邳县)避难。一天,他闲游路过一座桥时, 遇到一老翁故意将鞋子甩到桥下,并让他去 捡。
张良愕然,但面对长者,还是将鞋子捡 了回来。 老翁又让张良给自己穿鞋,张良依 然恭敬照办。
老翁便说张良是可以传授玄机 的人,约他于五日后的清晨在桥头相会。前 两次张良都迟到了,被老翁斥责,第三次, 张良于半夜时分就来到桥头等候,老翁亦至, 非常高兴,赠书一册给张良,说:“读了这 本书就可以做帝王之师了。
十年后,天下将 要打仗,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谷城山下见 到我的化身,是一块黄石。”然后老翁飘然 而去。
张良在下邳居住了将近十年,秦末农 民起义爆发后,他成为刘邦的军师。又过了 三年,张良路过济北,果然在谷城山下见到 一块黄石,便派人把黄石取回家供奉起来。
张良死后,与黄石合葬一处。后人称圯上授 书于张良的老翁为“黄石公”。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三略》,又名《黄 石公记》《黄石公三略》,假托为黄石公所著, 是张良所受之书。经考证,其很可能是秦汉 之际熟悉张良事迹的隐士所作。
2.张良读的书是什么
张良读的书是《太公兵法》。
《太公兵法》又称《六韬》、《太公六韬》,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韬》的基本理论和范畴,多来自道家,主张柔弱胜刚强、韬晦不露和安静玄默等,同时又引用“黄帝”之书 ,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3.张良多大的兵书为什么老者给他书
相传,张良生于屯留县一富贵人家,年少时,聪颖过人, 四岁开始读书识字,六岁入私塾读书,闲暇之余爱耍拳脚、舞枪棒,同窗也跟着他一齐练习。
张良八岁那年夏天, 同孩子们在村南二里外的河滩上习武,河上有一石桥,唤做鸡鸣桥,有位白发老人经常坐在那里倚栏观看他们操练。 一天中午,二三十个孩子正汗流浃背地玩列阵打仗的游戏,张良站在土墩上,俨然一个主帅的模样,他忽而指东,忽而指西,孩子们在他的指挥下,玩得非常开心。
忽见桥上那老人蹒跚地走过来,在张良的肩上重重拍了三下,把个张良拍得险些栽倒,老头儿却倒背双手,旁若无人似的,又向桥头走去。 孩子们对这怪老头平白无故地打自己的“首领”很恼火,个个握紧拳头,要对老头无礼。
而张良却觉得这三掌很有名堂,急忙制止了孩子们的鲁莽。 当夜,张良想着老人的哑语, 白发老人无缘无故地拍自己三掌,这是什么意思呢?他反复惴忖着,蓦然眼前一亮,他明白了。
原来, 白发老人拍自己三掌,后径直向鸡鸣桥走去,这不是三更鸡叫,让自己到桥上去的意思吗?于是三更时分,张良悄悄起床奔到桥上,不一会,只见老人手柱拐杖也来到桥上,和蔼地说: “果然是个聪明颖悟的孩子!”张良倒身下拜口称:“老丈,有何见教,孺子洗耳恭听!”老人亲切地对张良说: “我在桥上观你和其他孩童玩耍日久矣,见你年纪虽小,但气宇非凡,将来定堪大用,将送你二物。 ”说着从衣袋里掏出一本书,又从襟袍下取出一支箫,张良双手接过。
老人郑重地说: “这书你要勤读,这萧你要常吹, 日后可帮你救黎民,立殊功!”张良感激地问道: “请问老丈高姓大名,仙乡何处?”老人长叹一声说道:“你叫我白发老人好了,待功成名就,切莫贪恋富贵荣华!如要寻找我,可到白云处。 ”张良不敢再问,遂辞别老人归家,原来老人所赠之书是一部秘本《太公兵法》。
此书如虎添翼,使张良灭秦兴汉建立了丰功伟业,成为“汉初三杰”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