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明朝崇祯皇帝是第一个发现清朝龙脉出现在东北的人。
有一天晚上,崇祯皇帝用过御膳之后,在宫内散步,偶然间观看天象果发现东北方向,出现了一团紫色云团,里面似乎有上百条神龙在里面翻滚。
崇祯皇帝一见大惊,心想,这不是混龙出世,要夺我大明江山吧。崇祯马上安排皇家风水师去东北寻龙,找到龙脉后给毁掉,以防祸患。
这风水师也的确身怀绝技,领旨之后带着几个徒弟来到东北,经过跋山涉水一路寻找,把找到的九十九道龙脉全部破掉。最后也把剩下的一道离地三尺的“悬龙”找到了,正要施法将这最后一道龙脉破掉之际,突然间连续刮了几天大风。因此风水师也就有了懈怠之心。这条悬龙就趁机逃走了。
当时,风水师心想,这最后一条龙脉是条悬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谁也葬不上啊。就没再寻找下去,回朝交旨去了。
不久之后,东北深山里来了一个汉子。这个汉子穿着狼狈,手里捧着一个盒子。此人就是努尔哈赤。他刚刚打了败仗,手里捧的盒子里装的是他爷爷的骨灰。
原来他去投店,可东北店里的行规,骨灰不吉利是不能进店的。所以努尔哈赤就来到这山上来,把骨灰盒暂时放到一棵大树的树杈之上。
为何不安放寄存在地上,因为民间的习俗是如骨灰盒一着地,就算是安葬了。努尔哈赤还想给爷爷寻个风水宝地安葬呢。
第二天,努尔哈赤回来取他爷爷的骨灰。结果发现他爷爷的骨灰盒怎么都从树上拿不下来了。情急之下他用刀去砍树杈,结果树杈竟然流出了血色液体,而且更为神奇的是刚砍开的树杈口子马上又合上了。
就在这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位懂风水的老先生说:兄弟啊,这是天意啊。听我一句话,你爷爷就葬在这里吧。努尔哈赤说怎么能将爷爷的骨灰安置在树上哪。
老先生说“这是悬龙你知道不。你看这地形,此山形似龙,前面那山像只大鸟,那就是凤凰啊。前面还有一条河,这是龙凤相聚夹一江的格局。别多寻思了,就葬在这吧,以后你就会飞黄腾达贵不可言了。”
原来这是龙脉啊!努尔哈赤终于明白过来。而那棵树呢,其实就是悬龙所化。
后来努尔哈赤就把他爷爷葬在这山岗上,把这山叫启运山。也就是鹿鼎山,而他爷爷的坟后面就叫永陵。
我们看现在的永陵后面就是启运山,它前面有烟筒山,左边有青龙,右边有白虎。这是万乘之尊之势。前面还有苏子河,跟二道河、错草河一共组成了“三水入库”的风水格局。
更加奇怪的是,启运山一共有十二个山头,而且左青龙山,右白虎山,还有近案山距永陵都是十二里,苏子河在此地的长度也是十二里。
了解清朝历史的都知道,清朝一共是十二个皇帝。大家还可以看到,最后的一座山特别弱小,那就是代表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而且中间的三座山特别雄伟,那当然就是代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了。
最后我们再谈下那棵神树,努尔哈赤的爷爷是葬在哪棵树上当时其实是不清楚的。偏偏后来乾隆皇帝来祭祖的时候,就认定了其中一棵树为神树。
这其实不是个好主意啊。因为皇帝是金口玉言,你说这棵树是老祖宗的安身之处,不是也是啊,受皇封了。因为你以后就得盯着这棵树啊,如果有个虫蛀、雷劈,或大风刮倒了咋办呢?
这一说,还真倒了。到了清朝同治年间,1863年的时候,刮了一场大风,把这个树给刮倒了。同治皇帝一听奏报,感觉这事不妙,赶紧派人把这树给扶植起来。
这时的树倒应在什么大事上了?太平天国啊。
树撅了根是扶不起来的,很快,这树就连根烂掉了。不过,没多久大树旁边又长出一棵小榆树。这又应在什么事上了,了解清朝历史的都知道曾国藩吧,这是中兴吗。不过,中兴了一段,也没兴太久,很快这棵小榆树也死了。
现在的永陵里面还有一棵神树,人们给它披红挂彩的,不过那不是原来传说的那棵神树。
清朝一品大员彭玉麟有着哪些故事?
他与曾国藩、左宗棠号称大清三杰,又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由于他字雪琴,所以人称雪帅。
彭玉麟带兵十几年,治军很严,士兵对他很敬畏,也非常得人心。一生不慕名利、不避权贵,一生六辞高官,总在国家危难之时,抱着年迈多病之躯,抵御外敌。
在治国领军方面,彭玉麟无可挑剔了,但在婚姻家庭方面,《曾国藩日记》中,提到过彭玉麟“每谈家事为之叹息”,“无家事之欢”。
这是为何?原来,雪帅还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梅姑之恋。
据说彭玉麟小时候实在外婆家长大的,外婆有一个养女,叫梅姑,两人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便私定终身。
虽然梅姑只比彭玉麟大了几岁,但从辈分上来说,梅姑是他的姨妈,这在那个时候,是不被允许的,自然也就没能在一起。
后来彭玉麟搬家,娶了别的女子,梅姑也嫁到了别处。梅姑出嫁四年后,死于难产,彭玉麟伤心欲绝,本来要随她而去,无奈身系重任,于是他在梅姑墓前发誓一生要画十万梅花来纪念她。
他说到做到,在以后的三十多年里,彭玉麟无论军务有多繁忙,每天夜里他都会纵情泼墨,寄情于画,倾吐他心中凄缓哀绝的情思。
他每画成一幅,必盖一章曰“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己是梅花”,一生画了十万幅梅花,梅花图都题上咏梅诗。
他画的梅花:干如铁,枝如钢,花如泪,被称为“兵家梅花”,与郑板桥的“墨竹”合称为清代画坛的“两绝”。
如此痴情之人,真是难得,难得!也唯有如此痴情的人,才能画出如此之梅花。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寡居,永绝了妻室之欢。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其实他并不孤寂,因为他有梅花的陪伴。
晚年,彭玉麟住在杭州西湖,他把梅姑墓迁到西湖旁边,在周围种了上百株梅花,每天除了巡视水师,就是写诗,画梅花,他把“一腔热血托梅花”,直到去世。
清朝时候,有哪些先进的外国物件传入中国?又有哪些相关故事?
我认为清朝时候,从外国传入中国的先进物件有钟表、照相机、火车、望远镜等等。要说有哪些相关故事,我还真知道以下两个:
1.李鸿章送慈禧的汽车,慈禧让司机跪着开车。
据说李鸿章在慈禧大寿时送了慈禧一个大物件,就是一辆汽车,慈禧坐上去后发现司机居然坐在她的前面,慈禧心想,一个司机怎么能和我平起平坐呢?况且还坐到我的前面去了?所以慈禧就让司机跪在那里开车,但是因为跪着开车没办法操控车啊,差一点酿成大祸,吓得慈禧再也不敢做汽车了。
2.慈禧第一次坐火车说这得用多少马才拉的动啊。
相传慈禧第一次坐火车的时候,看到这么大的火车,惊奇的问,这得多少匹马能拉的动啊?旁边的人赶紧给她解释说这是用蒸汽的,不用马拉的,慈禧又嫌火车动静太大,让人不许鸣笛,老佛爷在火车上可是闹出了不少笑话。
以上就是我知道的传入清朝的物件和他们的故事,如果你还知道更多,不妨到留言区写下你知道的故事。
我是历史白话君,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不忘昨天!
清朝有哪些爱情故事?
清宫中最奇葩最狗血的爱情故事,莫过于顺治与董鄂妃的那点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段事甚至改变了清朝的历史走向。
那么,这事该如何说起呢?
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八岁的董鄂妃以皇妃的身份走进了紫禁城。有人说,这是顺治抢了弟弟的媳妇,清宫秽闻,令人脸红不齿。
这事是真是假呢?还别说,董鄂妃还真是顺治的弟媳妇。
董鄂妃本是清朝内大臣鄂硕的女儿,其在15岁那年入选秀女,后被指配给了皇太极的第11个儿子、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也就是顺治的同父异母弟弟(比顺治小3岁)。
次年,襄亲王与董鄂妃完婚。值得注意的是,那年董鄂妃16岁,而其丈夫襄亲王只有14岁。
那么有人要问了,襄亲王是顺治的弟弟,董鄂妃是顺治的弟媳妇,那她如何会成为顺治的妃子?这不太离奇、太荒诞了吗?难道其中另有隐情?
时在宫中的传教士汤若望在笔记中曾记道:“顺治皇帝对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的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事申斥他夫人时,竟被顺治闻知,打了他一个耳光,这位军人于是因愤致死。顺治皇帝就将这位军人的夫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
那这位军人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顺治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他的夫人即为董鄂妃,也就是后来顺治的皇贵妃了。在清宫皇室家谱《玉牒》记载中可以看到,襄亲王死时为16岁,而董鄂妃是18岁进的宫,正是其丈夫死后不久。
据说,已为人妇的董鄂妃之所以会出现在顺治的视野中,并使少年天子一见倾心,这和清初实行命妇轮流到后宫侍奉后妃的制度有莫大的关系。也许正是在董鄂妃入宫侍奉后妃时,顺治与她不期而遇,由此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这一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顺治十一年四月,孝庄太后突然叫停了命妇入侍制度,理由是“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
也许,孝庄太后已经听到了一些关于顺治和弟媳董鄂妃的风言风语。为杜绝后患,就干脆就停止这个制度,切断顺治同董鄂妃见面的途径,以把他们的爱情扼杀在萌发当中。
可惜的是,太后的禁令似乎未起作用。顺治和董鄂妃暗中仍有往来,事情最终传到了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耳中。在当红杏出墙的董鄂妃被丈夫“斥责”后,顺治一怒之下,竟打了自己的弟弟、这个满腹委屈的丈夫一个耳光。
由此,襄亲王在当年七月怨愤而死,而董鄂妃却作为未亡人进宫成为了顺治的妃子。
进宫不久,董鄂妃产下一子(皇四子)。但命运多舛的是,这个小生命未满周岁就夭折,董鄂妃也因此一病不起,并于在顺治十七年八月(1660年)不治身亡,年仅22岁。
董鄂妃魂归西天后,顺治由于过分悲痛,开始精神恍惚,身体也每况愈下。顺治十七年的冬天很冷,但顺治没有按常例去避痘,只为了董鄂妃的葬礼能够弄得更加隆重,最后顺治被弄得心力交瘁,身体虚弱,天花病毒也就乘虚而入。
次年正月初七凌晨,二十三岁的顺治在太阳尚未升起时驾崩于养心殿,随其爱妃同游西天。而这离董鄂妃去世的时间,中间不过间隔四个月多一点。
顺治因感染天花而迅速驾崩,这令清宫上下大为惊慌,而8岁的玄烨之所以被选中,很大程度也是因为他已经出过天花,这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并由此开创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康乾盛世。
《红楼梦》写的是清代的故事,为什么电视剧和书中人物服饰都没有清朝人的装扮?
首先,曹雪芹并没有明写故事背景是清代,而是架空时代。
其次,尽管时代架空,书中描述里还是有不少清代装扮的痕迹。
曹雪芹在《红楼梦》写作时,虽然刻意回避具体时代背景,试图写成一部架空小说。但就和绝大多数明清小说一样,具体的风俗、服饰、器物描述还是不可避免地使用了大量作者生活时代的细节,巨细靡遗,众所周知。还有不少当时刚刚出现的一些新事物,比如第六回贾蓉来向王熙凤借的“玻璃炕屏”,刘姥姥初进荣国府看到的西洋钟,贾宝玉的怀表。实际基本上可以当做清代雍乾之际的生活史来看,这也是《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一大重要价值。
就服饰来说,《红楼梦》里的女装描述基本属于清前期尤其是康熙末到乾隆前期的女汉装写实描绘,男装描述则杂糅了旗装、戏装、古装元素,相对虚化,避免时代感太明显。这个套路其实和清前期不少绘画是类似的,因为在清初人看来,当时的女装和前代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仕女画里用时装也不太违和;男装已经彻底变化,要是画上清式袍褂辫子就会时代感太强。
清前期的写实女汉装描述
【褂·袄·裙】红楼里的大量的女装细节,基本上都是内穿袄、裙,外披石青褂,这是清代汉族女性常见的穿着搭配。
比如王熙凤出场的时候,“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袭人的“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锦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披风便是外褂,乾隆《濮院琐志》“妇人外褂,谓之披风,俗称大盖”,几乎略有地位的女性都是如此打扮。
清胤禛十二美人图中的汉装形象。外披深色披风,内穿红紫袄,下系浅白裙,甚至头戴昭君套,和同时期书中的描述相当接近。
配色和衣料也很有清代特色
里面小袄的颜色大多是桃红、大红、月白、蜜合色、水绿、藕色这类或浅或艳的彩色,裙子的颜色以白素为多,上艳下素。外披石青褂,里艳外青,这在清前期的女汉装中很常见。
【石青褂】尤其有时代特征的是外褂。外面披的褂则多以石青、青等深色重色蓝色系为主,比如书中提到的“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石青刻丝灰鼠皮褂、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大褂、青缎灰鼠褂”。石青褂是清代女装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种外套,本是旗人喜用的外套,汉人明代原有对襟披风,用色不拘,大约清中后期汉女外套也大量使用石青作为基本色调。这是明代未有的情况。
与曹雪芹同时代的旗人石青褂,整体上袖阔比汉装褂要偏窄。
各种清代汉女使用的青黑色系外褂(清晚期),袖阔大小随时代变化而不同。
【皮料】衣料除了缎、绸、绫、缂丝、盘金彩绣一类明清常用面料外,还有洋绉、洋缎等新面料,另外大量使用清代常见的皮料,书里常见银鼠皮、灰鼠皮、貂鼠、天马皮、羊皮的描述,也是清代服装的一大特点。曹氏包衣出身,细节描述不可避免也会出现一些当时旗人习尚。
清代以灰鼠皮、天马皮做里子的棉氅衣,右半边为里子翻开示意。
清代汉族女性使用的深色石青色外褂和皮褂,皮料在里侧。
【青背心】少女丫鬟则大多外披青坎肩、青背心,腰束汗巾,也是晚明到清代常见的搭配。背心、坎肩是一种无袖衣,比如鸳鸯“穿着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袭人“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紫鹃“穿着弹墨绫薄绵袄,外面只穿着青缎夹背心”,几乎是丫鬟的标准着装了。这在康雍乾时的写实绘画里也比比皆是。
清初绘画中的侍女,外穿青背心、里穿浅色袄子,下穿白裙,腰系汗巾,几乎和《红楼梦》里诸丫鬟的描述一模一样。
【水田衣】另外还有妙玉的水田衣,“月白素绸袄儿,外罩一件水田青缎镶边长背心,拴着秋香色的丝绦,腰下系一条淡墨画的白绫裙”,水田衣在明末已有出现,是一种块状拼接衣,在清前中期依然是很流行的女装,而且也是女道士常见的服装,在清代戏曲舞台上,水田衣就被当做“道姑衣”来使用,所以曹雪芹也按照当时习惯给妙玉搭配了这套服装。
清代康熙乾隆时汉女所穿的水田衣、水田背心,一如妙玉的打扮。
故宫收藏的清代戏曲所用道姑衣和道姑背心,均属于水田衣。
旗装、戏装、古装杂糅的男性服装描述
男装虽然想刻意模糊时代,除了一般模糊的男装描述,比如帽子、衣裳、华服、正装、袄、裤子,可以大体视为模糊的古装外,还是有不少清代特征细节。尤其是杂糅了当时戏曲舞台服饰和其中的旗装元素。
【箭袖衣】比如屡次出现的“箭袖”,就是旗装的标志性特征。贾宝玉出场的时候身穿“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后来的“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白蟒箭袖”“大红金蟒狐腋箭袖”“天马箭袖”,活脱是清代蟒袍的描述。箭袖指的是旗装的“马蹄袖”,而箭袖、箭衣这个词,同时也是清代戏曲里面对于清式马蹄袖吉服袍的称呼,在清中期以后使用在戏曲舞台。
故宫收藏的清乾隆白妆花缎金龙箭衣戏装,和曹雪芹生活时代接近,如果按照书中文字描述,贾宝玉穿的“白蟒箭袖”,就应当是这个样式。
清代香色、红色吉服蟒龙袍,可以对应宝玉的“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大红金蟒狐腋箭袖”
【王帽·排穗衣】同时又有一些脱胎于明代的戏装描述,比如北静王“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包括宝玉的“垒丝嵌宝紫金冠”,用的也都是当时戏装里常用的称呼。还有宝玉的排穗褂,“石青貂裘排穗褂”,原型明代已有,沿用至清代戏曲,成为一种无袖下摆带流苏的长马甲,而紫金冠搭配排穗褂,也是戏曲里将门公子的常见打扮。
清代戏装中的排穗褂,与清乾隆小说绣像里穿排穗褂、肩袖衣、戴紫金冠的贾宝玉。
所以女装大体使用清代当时的写实描述,男装则大量使用当时的戏装古装元素、旗装元素,不是完全的清又非明代,成为曹雪芹创作架空背景《红楼梦》的方法。
红楼梦描写的是清朝为背景的故事,为什么电视剧却用明朝的服饰拍摄?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如果是清朝的辫子头,宝玉的发型怎么梳?宝玉的发型是四周胎发编成小辫,至总顶和成一根大辫子,然后还戴了个冠,这发型还强调了几次。如果是清朝的辫子头,估计造型师第一个哭死。好像清朝也没戴冠的,是直接戴帽子的。
昆剧越剧豫剧京剧有没有清朝故事跟服饰?为什么?
在京戏中有一出关于清朝故事及清朝服饰的新编历史剧《火烧望海楼》。
此剧讲述清末,英法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宗教侵略,于天津三岔河口建教堂,俗称望海楼。居民小贩时受神父及教匪压迫,久怀不满。漕运工人马宏亮之妹丈范永的产业被神父谢福音唆使教匪王三等霸占;范至县衙申诉,县官刘杰无可奈何。教匪安三、武二打死工人刘黑之父;谢福音又将范子拐入教堂,并骗范妻入堂施以强暴。马宏亮、刘黑夜探教堂,发现范子被害,范妻受辱,激起民愤,怒围教堂评理。法国领事西门偏袒教堂,且用枪伤人;民众激怒,杀死西门、谢福音及众教匪,火烧望海楼。
此剧是1958年天津市京剧团来新夏、张文轩据当地史实“天津教案”编写,曾由著名京剧表现艺术家、武生演员厉慧良先生饰马宏亮,名著一时。
要问为什么?在传统戏曲的京剧中,历史悠久,剧目繁多。我国戏曲又素有“唐三千,宋八百”之说。但实际从《封神演义》、《春秋战国》、《东周列国》、《三国演义》魏晋隋唐至宋元明清,直到近代现代民国、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及借鉴改编其它剧种的戏目就有数千出之多。
至于戏曲剧目中的“清朝服饰”,应以史为鉴吧。
为什么有人说《红楼梦》的故事背景是清朝?通过哪些地方证明的?
《红楼梦》的故事背景是清朝,有迹可循,脉络分明。第一回的“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实际是作者的一种说辞。
《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仙姑所引“宁荣二公之灵”所说的话“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一段中“国朝”一词是清朝时人对本朝的特有称呼。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中,凤姐笑道: “若果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赵嬷嬷道:“唉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 ”历史上数次“皇帝仿舜巡”的故事《红楼梦》描写时期只有清朝康熙才有。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中薛蟠笑道:“你提画儿,……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真真的好的了不得!”宝玉听说,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与他看道:“别是这两字罢?其实与‘庚黄’相去不远。”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画春宫图真真的好的了不得的“唐寅”是清朝人,明断无此人。
第十七、十八回“元妃省亲”,元妃省亲时所点的四出戏剧,其中《豪宴》是清初著名的剧作家李玉的《一捧雪》中的一出。第十一回清初著名剧作家洪升的《长生殿》,也出现在宁国府为贾敬庆寿内容中。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演出的剧目是《西楼 ·楼会》,这是选自明末清初的袁于令所作的《西楼记》一出。
清朝时太谷有个很有名的温探花,他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温探华是当时太谷县最引以为豪的人物!他当过两广,两湖巡府!平息过陕西动乱?当过皇帝的老师!被授太子太保!去世后大学土作祭文!有现存在温家祠堂的墓碑为证!这墓碑是当时我修咸阳河水库发现的。并把它交给了温家后人保存!
你觉得《红楼梦》是明朝故事还是清朝故事,有何证据证明?
《红楼梦》里贾宝玉家故事发生在清朝。证据都在《红楼梦》书里,先找十条:
1.《豪宴》是清初作家李玉的《一捧雪》一场戏,《乞巧》是清初作家洪升的《长生殿》一场戏,《满笏床》是清代范希哲的作品,还有《西楼记》,《混元盒》等都是清代戏曲作品。古代人没今人聪明,他们不会穿越,清代以前的人是看不到这些戏曲作品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等金陵十二钗都经常看这些戏曲的。
2. 曹雪芹(谐音格)《红楼梦》书里主子和奴才这两个词可以说出现的太普遍了。
明朝时期,太监称为“厂臣”、“内臣”,大臣统统自称为“臣”,并无奴才称谓。到了清朝,皇宫内的太监、侍女便自称奴才。但到雍正时期朝中的王公大臣在面对皇帝及皇帝的妃嫔时也开始统统自称奴才,以显示自己对皇帝及妃嫔的无限忠诚。至此,奴才便成了王公大臣的邀宠的专用名词。
3.育婴堂是一种收养孤儿、弃儿的慈善机构。中国最早的育婴堂在清朝顺治时期出现,在 1650-1740 年在江南 46 个州府县中有 38 个设有育婴堂 ,共有 44 所 。育婴堂在十七世纪后期至十八世纪中期的清朝已普遍建立起来了。
4.曹雪芹(谐音格)《红楼梦》书中多次出现清钱这个词语。清钱是指清代流通的铜钱,分官方铸造的制钱和私人铸造的私钱两种。红迷朋友都知道,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特定的流通货币。就好像清朝的文学作品里绝对不会出现“人民币”一样。
5.在爵位前面加美称和特定称谓,例如:义忠千岁老亲王,忠顺亲王,在王公贵族爵位前面加美称和特定称谓,这是清朝特有的官爵称呼。查看清朝官制礼仪记载可知。
6.五十三回里写:凡瓶上这些所绣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的各家的折枝花卉,仿前人的时候特意提到的明朝,说明坐标点是清代。
7.自鸣钟,带机关的穿衣镜,江洽烟,金星玻璃等物品和词汇只有清朝的时候才能集中一起出现,贾宝玉房里有自鸣钟,带机关的穿衣镜,王熙凤房里也有,更奇怪的是王熙凤的仆人丫鬟几乎人人都有小的自鸣钟(很有可能是怀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回自己说的。林黛玉的丫鬟紫鹃的一个小镜子让贾宝玉要走了,能揣口袋里小镜子是在清朝康熙后期才出现的稀罕物品!
8.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谁知黛玉走来,见宝玉不在房中,因翻弄案上书看,可巧翻出昨儿的《庄子》来。看至所续之处,不觉又气又笑,不禁也提笔续书一绝云: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庄子因》的作者是林云铭。林云铭(1628~1697),字道昭,福建闽县人。顺治十五年进士。著有《庄子因》,此书出现在清康熙年间。
9.请安打千,打千是清代男子下对上请安时所通行的礼节,施礼者左膝前屈,大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这是一种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这种礼节原来是清代满族特有的礼节。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子女必须起立回答。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曹雪芹(谐音格)《红楼梦》书中多有描写,《红楼梦》第八回:独有一个买办名唤钱华 ,因他多日未见宝玉 ,忙上来打千儿请宝玉的安。
10第四十五回:
林黛玉道:“我也好了许多,谢你一天来几次瞧我,下雨还来。这会子夜深了,我也要歇着,你且请回去,明儿再来。”贾宝玉听说,回手向怀中掏出一个核桃大小的一个金表来,瞧了一瞧,那针已指到戌末亥初之间,忙又揣了,说道:“原该歇了,又扰的你劳了半日神。”说着,披蓑戴笠出去了。核桃大小的一个金表只能出现在清朝康熙中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