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溪口遗址[中村乡双溪口村北500米山坡上·新石器时代—春秋·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15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6米。
1978年5月发掘,出土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灰陶、着黑陶、印纹硬陶等陶片。
印纹陶纹饰有瓦纹、方格纹、曲折纹、席纹等。
石器有单孔斧、三孔斧、锛、镞、网坠等。
破坏严重。
2—鲤鱼山遗址[池淮镇池淮畈村南200米·新石器时代——战国·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约1800平方米,1984年8月发掘,出土泥质红(灰)陶、夹砂陶、印纹陶纹饰有编织纹、回纹、弦纹、曲折纹和米字纹。
石器有:有段锛、刀、镞、网坠等,还有陶网坠。
破坏严重。
3—下界首瓷窑址[华埠镇下界首村东北300米·宋代·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2100平方米,堆积厚度不等。
1982年2月发掘,生产器物主要有韩瓶,胎色灰青,釉层薄,色青绿。
其次是碗,胎色红褐。
窑床已毁。
窑具仅见束腰形圆柱垫具和垫饼。
4—龙坦窑址[苏庄镇龙坦村东山坡上·元—清·第二批县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7500平方米,堆积厚度1-2米不等。
主要有碗、盘、炉、盏等。
多数是青花,其次是白釉、影青、褐釉等。
碗、盘底部多有涩圈。
青花纹饰主要为花草和文字。
尚存窑床遗迹。
窑具有匣钵、垫饼。
(见《考古》1995年第8期。
)
5—余公墓[黄谷乡阳光村内·明代·第二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占地21平方米,座南朝北,分拜坛和墓室两部分,都用青条石和石板砌成。
拜坛半圆形,有墓碑1通,上刻“余公之墓”。
墓室前筑四柱三间三楼石牌楼1座,上立牌匾有隆庆三年(1569)年号。
保存良好。
6—双溪桥[城关镇小桥头村内·明代·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因地处古溪和马金溪的交叉处,故名。
始建于宋政和年间,明嘉靖间李候文重建。
三孔石拱桥南北走向,跨古溪,长25米,宽4.5米,中孔拱跨11.5米,矢高6米,拱圈纵联砌置。
桥墩迎水面做出分水见尖。
桥面用石板铺砌。
7—敦睦堂[村头镇小溪边村·明—民国·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北朝南,共有两进,中有天井,平面内呈凸字形,占地面积约204平方米。
第一进大厅面阔三间,通面阔10.50米,通进深10.9米。
硬山顶,阴阳合瓦,前檐柱上有一组斗拱支托檐檩,明间两缝五架抬梁前廊后卷棚,八角形柱础,厅后隔板上方挂“孝友”匾一块,时“明万历丙午年”第二进民国时重建,面阔三间,通面阔9.1米,明间两缝五架抬梁有后廊。
后金柱上有对联一幅“开国宗支繇夏禹,赐封衍派自康王”。
8—致福堂[塘坞乡高朱村张家·明代·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东朝西,现存一进。
前原有四柱五楼挑檐牌楼式门楼,中有天井。
该堂面阔七间,通面阔19.77米,通进深12.3米,总面积约243平方米。
明间两缝五架抬梁前卷棚后双步,次、梢间皆五架穿斗式。
硬山顶,阴阳合瓦,有屋面板。
马头墙墙体用鹅卵石砌筑。
平盘斗、雀替、牛腿及卷棚檩上雕刻精细,三架、五架梁及卷棚下曲梁两端皆用丁头拱承托。
前檐金柱下为方形石柱础,四周雕刻神话传说故事,非常精美。
明间檐下有“天宠嘉宾”匾,堂内悬挂有汪庆百书“致福堂”匾。
三合土地面。
汪庆百,字元履,号生洲,芹阳镇(今城关镇)人。
明万历三十八年(1603)进士。
初授行人,天启初就职礼部。
崇祯三年主纂《开化县志》,次年补太常寺少卿。
崇祯十二年为南京工部尚书。
9—爱敬堂[霞山乡上田村内·明—清·第二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座东朝西,共三进,依次为戏台、大厅、后堂。
面积约760平方米。
正厅五间,通门阔17.8米,通进深8.3米,明、次间均为五架梁前卷棚后单步梁。
月梁断面矩形略外弧,两端饰龙须纹线眉月状,并用丁头拱承托。
柱础有八面形和鼓形两种,其下皆置覆盆。
硬山顶并有封火墙。
第三进民国建。
“爱敬堂”匾额为明大学士商辂题。
10—永锡堂[霞山乡上田村内·明—清·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平面呈凸字形,座东朝西,共三进,依次为戏台、大厅、后堂。
面积约690平方米。
第一进戏台悬山顶,正厅面阔五间,通面阔18.3米,通进深9.6米。
明、次间均为五架梁前卷棚后单步梁。
明间月梁上雕刻人物故事和凤穿牡丹;两端用雕刻山水风景的雀替承托。
以鼓形柱础为主,下置覆盆。
硬山顶,阴阳合瓦。
11—大宗伯第[大溪边乡大溪边村·明—清·第三批县文物保护单位]中轴线上依次为戏台、正厅、楼房三进,占地1440平方米。
正厅面阔九间,通面阔34.9米,通进深11.25米。
明、次、梢间均为五架梁前后步梁。
柱头卷杀,雀替雕刻简单。
鼓形或质形柱础。
硬山顶。
12—太和堂[黄谷乡方田村内·清代·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平面纵长方形,座西朝东,共三进,依次为戏台、大厅、后堂,均五间。
通面阔16.3米。
四柱三间五楼牌楼式大门。
第一进戏台两边有厢房。
第二进通进深8.6米,明、次间两缝均为五架前卷棚后单步梁。
明间额枋上挂“太和堂”匾。
瓜楞形柱础,下置覆盆。
硬山顶。
第三进有楼,地面高出二进0.31米,屋面与二进同。
13—西来岩[城关镇玉屏公园内·清代·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西朝东,光绪《开化县志》载:西来岩,县西山。
原名锡赉庵,邑候吉祥创建。
始建于乾隆四年(1739),建筑面积126平方米,面阔和进深各三间,通面阔12.8米,通进深7.3米。
明间两缝五架前卷棚后单步梁,牛腿、月梁、雀替雕刻人物故事。
后檐墙嵌“灵岩”碑刻,上有“乾隆四年”年号。
此为改名“西来岩”之由。
14—詹氏坊[音坑乡杨家村口·清代·第二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
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
通高6.5米,明间宽2.3米,次间1.1米。
唯明间有楼,正面有“德照彤管”石匾,背面有“乾隆四十五年”记年。
次间两柱冲天。
《开化县志》有记。
15—胡氏节孝坊[杨林镇川南村东200米·清代·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建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
四柱三间五楼砖石牌楼。
高约7.1米,明间阔2.65米,次间1.2米。
主体结构为青石、砖雕构件组成。
主楼面用斗拱支托,明间额枋有云状雕刻。
明间枋上镌有“旌表已故儒士李廷禹之妻胡氏节孝坊”横写2行16字,并有“道光二十九年”年号。
《开化县志》有记。
16—田畈钟楼[何田乡田畈村东南200米·清代·第三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道光年间。
座东朝西,平面近似正方形。
面阔和进深各三间,通面阔6.6米,通进深6.75米。
重檐攒尖顶,梁架不详,共有柱16根,鼓形柱础,下置方形石板。
河卵石砌墙,东、西各有拱圈门。
17—杨氏节孝坊[音坑乡汶川口村内·清代·第二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道光乙巳年(1845)。
四柱三间三楼石牌楼。
高约7米,明间阔2.45米,次间1.19米。
正楼牌匾刻“敕建叶学杰之妻杨氏节孝坊”,并有“道光乙巳年冬月”年号。
正脊两端设鸱吻。
18—敦伦堂[马金镇高韩村内·清代·第二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平面呈纵长方形,尚存两进。
第一进有歇山顶戏台。
第二进五间,通面阔18.4米,通进深9.05米。
明、次间两缝五架前卷棚后单步梁,月梁两端用雀替承托。
牛腿雕刻龙、狮。
瓜楞形或鼓形柱础,下置覆盆。
硬山顶。
19—壕岭关[杨林镇壕岭村西1000米·清代·第二批县文物保护单位]东北、西南走向,用粗石条砌成。
前门砌成券顶,上有“壕岭关”楷书阳文石匾,边款楷书咸丰七年建及监工姓名等。
后门用条石搭成梁式。
关的横断面呈梯形,高3.8米,厚4.8米,残阔6.4米。
该关与江西德兴交界,当时为军事防御工事。
20—银岭关[杨林镇下庄村西南1.5公里·清代·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据传建于清乾隆年间。
关用粗石条错缝砌成。
高3.6米,厚6.41米,残阔4.1米。
券顶门宽1.82米。
与江西德兴交界,当时为军事防御工事。
21—思本堂[何田乡晴村·清咸丰八年(1858)·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北朝南,尚存两进,门楼1966年重修。
第二进大厅,面阔三间,通面阔12.7米,通进深9.7米。
明间两缝五架前双步后单步梁,前后平身科置斗拱两攒,承托挑檐,两边有丁头重拱。
各进悬挂匾额一块。
石柱础,下置覆盆。
硬山顶。
22—程氏节孝坊[张湾乡余田畈村内·清代·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北朝南,四柱三间五楼砖牌楼。
明间阔4.2米,次间1.8米。
用砖顺缝砌成,层层叠涩挑檐。
楼面阴阳合瓦有瓦当。
整座牌楼嵌满各种题材的砖雕,有人物、山水、鸟兽等。
有“大清道光乙酉年”年款。
23—凌云寺[苏庄镇余村古田山上·清代·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北朝南,共两进,中设天井。
建筑面积128平方米。
第二进堂面阔三间,通面阔9.2米,通进深5.75米。
穿斗式与抬梁混合梁架结构,明间两缝为五架前双步后单步梁,牛腿刻花草,方形石柱础。
硬山顶。
左右山墙上分别嵌有明万历、乾隆、嘉庆时碑刻。
大门门楣上有“凌云寺”石匾并有“同治九年庚子孟秋”年号。
24—方永同公祠[苏庄镇唐头村内·清代·第二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西朝东,分戏台、厅、堂三进,总面积790平方米。
戏台明间月梁上有斗拱两攒支托檐檩,牛腿刻人物故事。
第二进面阔五间,通面阔16.9米,通进深11.35米。
明间两缝为五架前卷棚后单步梁,鼓形或方形木质柱础。
彻上露明造,硬山顶。
25—汪岭桥[中村乡茅岗村皇林·清代·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横跨皇林溪。
全长27米,宽5.5米,矢高8.9米。
桥面用大河卵石铺筑。
拱圈纵联砌置,其顶端的一侧嵌有“汪岭桥”石匾。
是开化县最大的单孔石拱桥。
26—爱日堂[大溪边乡墩上、墩下村内·清代·第三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北朝南,依次为戏台、大厅、后堂三进。
四柱三间五楼牌楼式大门,上有砖雕“宋名臣第”匾额,整个门楼嵌满各种题材砖雕。
第一进戏台,天花上有彩画,檐柱牛腿均为人物故事。
第二进面阔三间,通面阔13.1米,通进深11.85米。
明间两缝为五架前卷棚后单步梁,金柱用雕花八角形石柱础,下置覆盆。
硬山顶。
第三进楼1964年重建。
27—余氏祠堂[苏庄镇余村内·清代·第三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西朝东,有戏台、厅、堂三进,中隔天井,天井两边为厢房。
第二进面阔五间,通面阔18.95米,通进深8.5米。
明、次间两缝皆为五架前卷棚,三架和五架梁均用雕花平盘斗拱支托童柱,牛腿雕狮子戏球。
硬山顶。
28—永言堂[塘坞乡正大村内·清代·第三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南朝北,有戏台、大厅、后堂共三进。
第一进戏台,罗锅式山墙,明、次间为五架抬梁式。
第二进大厅五间,通面阔17.8米,通进深8.05米。
明间两缝五架梁带前、后廊,三架梁两端饰云头。
前檐柱牛腿上有装饰性斗拱。
柱础有鼓形和方形两种。
硬山顶有望板,彻上露明造。
29—姜家祠[苏庄镇苏庄村内·清代·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北朝南,现存戏台、大厅两进,占地面积628平方米。
第一进为歇山顶戏台,各构件雕刻精细。
第二进五间,通面阔19.3米,通进深13.8米。
明、次间两缝皆为五架梁带前、后廊。
童柱与五架梁间均用雕花平盘斗拱支托,金柱均用木质瓜楞形柱础,下置覆盆。
30—华严古刹[华埠镇孔桥村孔埠桥南端·清代·第二批县文物保护单位]据民国《开化县志稿》载:华严禅院建造年月无考。
清咸丰五年毁,光绪二十年顾文叔、应桂馨倡捐重建,座北朝南,有前厅、大雄宝殿、观音堂三进,占地面积720平方米。
面阔均为三间,明间两柱上各有对联一幅。
梁架结构较复杂,三架梁、五架梁、牛腿等均雕刻精细,有人物、动物造型。
薄青砖砌墙,阴阳合瓦。
硬山顶。
1994年重修。
31—汪氏宗祠[马金镇霞田村内·清—民国·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座北朝南,共有戏台、大厅、后堂三进,占地面积760平方米。
各进间有天井。
戏台重檐歇山顶,有藻井,五架抬梁带前卷棚,正面明间曲梁上有民国六年记年。
大厅五间,面阔18.2米,五架梁带前卷棚后单步,金柱下设八面形石柱础。
砖砌墙,硬山顶。
门面有鹿衔草等知恩图报之类故事的壁画。
32—启瑞堂[马金镇霞山一村内·清·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和汪氏宗祠合为一个省文物保护单位,包含在汪氏宗祠内。
33—继续堂[马金镇石柱村内·清·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西朝东,共有戏台、厅、堂三进,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
第二进面阔五间,通面阔14.2米,通进深6米。
明间两缝五架抬梁式,牛腿雕刻人物故事。
第三进地面高出0.8米,梁架与二进同,雀替丁字形。
整座建筑河卵石砌墙,三合土地面。
34—馀庆堂[齐溪镇岭里村·清代·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北朝南,共有三进,进与进间有天井,占地面积329平方米。
为公用性建筑。
硬山顶,马头墙。
第二进大厅,面阔三间,通面阔10.05米。
明间两缝五架抬梁前双步。
天井有条石及鹅卵石砌筑,砖石墙,鼓形石柱础和六面形木柱础。
整座建筑雕刻简单。
大门前有张瑞荣敬立“孝廉方正”方形石旗杆墩一对,上有“皇清宣统三年”年号。
张瑞荣,字玉叔,世居岭里。
宣统辛亥以孝廉方正应北京保和殿殿试分选六部主事赠五品诰授奉政大夫。
35—鸣凤堂[齐溪镇余家村·清代·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西朝东,依次为戏台、大厅、后堂。
第一进戏台藻井上有壁画,并有“乐韶舞”、“歌应南风”匾,整体结构完整。
第二进面阔五间,通面阔10.75米。
梢间山墙上有人物故事壁画。
36—攸叙堂[塘坞乡矿山村·清代·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西南朝东北。
共有三进,进与进间有天井平面呈凸字形,占地面积约724平方米。
为公用性建筑。
第一进戏台,有楼。
通面阔20.5米。
第二进大厅,面阔三间,通面阔14米。
明间两缝五架抬梁前卷棚。
天井四周檐柱上都有牛腿,天井全部用青石板铺砌。
整座建筑用砖错缝砌墙。
青石条门框,砖叠檐门罩,门楣上墨书“勋贤世家”四个大字。
37—移睦堂[何田乡田畈村·清代·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汪氏祠堂,位于何田乡田畈村·清代·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西朝东,该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戏台、正厅、后厅三进,进与进间有天井。
占地600多平方米。
第一进戏台70年代重修,一、二进间两边回廊有楼且木雕刻精美,惜有损毁,第三进天花上设圆藻井三个。
38—钟楼[马金镇霞山二村内·民国·第二批县文物保护单位]明弘治年间始建,咸丰丁巳年(1857)毁,后几经修建。
现建筑为民国年间重建,座南朝北,四方形三层木结构,面积108平方米。
面阔、通进深各三间,通面阔、通进深均为10.4米。
重檐歇山顶,内有天花,梁架不详,共用柱16根,天花上挂明万历铭文大钟一口。
东、西山墙各嵌民国碑刻1通。
39—启敬堂[塘坞乡西庄村内·民国·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西朝东。
共有四进,分别是前厅、后厅、堂、楼。
面阔都为三间,通面阔11.2米,占地面积约387平方米。
硬山顶,有屋面板和搏风板。
整座建筑雕刻精细,纹饰有婴戏、花鸟、狮子戏球、人物故事等。
墙用青石块和黄泥砌筑,三合土地面。
40—六合同春[林山乡田后村·民国·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由六姓氏合资建造之祠堂。
共有两进,中有天井,总面积256平方米。
第一进戏台,明间采用减柱方法,面阔五间,通面阔13米,明、次间作戏台,前檐柱被减。
第二进地面高出一进0.35米,面阔三间,明间两缝七架抬梁带前后廊,次间七架穿斗式。
前檐柱横断面为梅花形,整座建筑河卵石砌墙,石灰粉刷。
三合土地面。
41—石像牲[城关镇高坑坞村石井东100米·宋代·第三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原墓地面积约315平方米,1958年前后被毁。
现墓穴前尚存石翁仲2尊,高2.6米;石马、石羊、石狮各2尊,有轻微残损。
据民国三十八年《开化县志稿》载:为宋吾满前之石人石马。
吾满:宋三衢太守吾谓之次子。
42—狮山摩崖石刻[池淮镇芹源村狮山·宋—明代·第三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该石刻座东朝西,有字迹5处。
其中“崇岗”两字最大,楷书阴刻,字径高0.6米,宽0.5米。
竖刻落款年代:绍定壬辰年(1231),作者不详;另一处竖刻两行“福建按察副使方豪至嘉靖八年(1529)仲冬”,字径高0.16米,宽0.15米。
其余作者、年代均不详。
43—十八洞摩崖石刻[菖蒲乡宋村十八洞内·明代·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据光绪《开化县志》载:“明正德丙子(1516)九月进士方豪告别先陇因游此,题名于石。”整幅石刻楷书阴刻,字径高约1米,宽0.7米,每字约为0.1米见方。
现保存完好。
方豪(1482—1528),字思道,号棠陵,棠陵村(今金村乡金路)人,官至福建提刑按察副使。
44—中共浙皖特委旧址[何田乡柴家村·1936年·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1936年8月13日,“中共开(化)婺(源)休(宁)中心县委”改为“中共浙皖特委”,机关所在地设在何田乡柴家村福岭山。
旧址为二层砖木结构,座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阴阳合瓦,硬山顶,马头墙。
大门左侧门框上留有当年红军标语的落款“红军政宣”墨迹。
45—中共开婺休中心县委旧址[长虹乡库坑村·1935年·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1935年中旬成立“中共开婺休中心县委”,机关所在地设在库坑。
后经县党史办多次考证确认,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闽浙赣省委”秘密机关曾在这里建立,时间1935年7月初至12月,历时半年。
后转移到江西婺源县鄣公山。
旧址为二层土木结构建筑,建筑座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
悬山顶,黄泥墙。
46—烈士纪念碑[何田乡中学内·1967年·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1967年8月间,何田乡政府和当地群众为纪念二战时期牺牲的七位红军战士而建。
墓与碑用砖砌筑,外粉刷。
碑身呈品字形,正中隶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阳文,两边各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诗句。
47—烈士墓[霞山乡政府大院边·1951年·第二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该烈士墓座南朝北,位于205国道边的霞山乡政府大院边的茶山间,由四座小墓呈一字形排列,用青石板、石条、鹅卵石砌筑。
总阔5.65米,高3.30米。
墓中分别葬着1949年—1951年间为革命光荣牺牲的10位烈士。
墓碑分别由开化县人民政府、马金区公所敬立。
48—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华埠镇孔埠大桥南山坡上·1938年·第三批县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七·七”事变,1938年立“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并建“七七亭”。
碑青石质,高1.75米,宽0.9米,厚0.055米,碑阴刻捐款人姓名及捐款数额。
亭曾毁,1985年重建。
该碑重新立于亭中。
保存完好。
49—犀牛化石遗址[塘坞乡洪村西500米山洞内·更新世·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洞深约5米,宽2米,高2米。
1982年在该洞内发现犀牛牙齿、上下颌骨、腿骨等部位的化石。
经鉴定,距今至少一万年。
化石现存浙江省自然博物馆。
50—西岩洞(崇文书院旧址)[大溪边乡阳坑口村后山·南宋—清·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据光绪《开化县志》载:“西岩……少监程俱常隐此。
同治间创建崇文书院于岩前。”
程俱,字致道(1077—1144),南宋进士,北源村(今长虹乡)人。
著有《麟台故事》、《北山小集》等,均入《四库全书》。
现崇文书院只剩残垣断壁。
洞内留有石墩石桌,石桌上刻有大清光绪年号。
51—新四军整编旧址[华埠镇工商弄、城关镇政义坊弄·1938年·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1938年2月中旬至4月上旬,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共七千余人,先后集中在开化县城和华埠镇进行整编。
整编期间在华埠镇的后街、武官衙门口、华阳小学等一些显眼地段,书写了:“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大字标语口号。
根据实地调查,当年陈毅在华埠的住处(现华埠镇工商弄24号房子)尚存,墙外标语隐约可见。
该建筑为清代三进徽式砖木结构楼房,有后花园。
清砖黑瓦,有马头墙。
总面积1081平方米,现分别为工商弄16、17、18、19、20、24号,现有四户人家居住。
城关镇政义坊弄21号面积240平方米,其中公用面积146.23平方米,私房1户面积80平方米。
52—登云桥[大溪边乡阳坑村·1923年·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纵联砌置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
桥长10.1米,宽5.5米,高4.55米,拱跨9.7米,。
桥拱用方正粗石条砌成,桥面用石板铺砌,东端有引桥,有10多级石级,桥西头一廊房墙上有“德业流芳”碑记,时“中华民国二十一年”。
桥拱顶端北侧嵌“登云桥为木结构建筑。”石匾一块。
桥上有廊,阴阳合瓦,五架抬梁左右单步,脊檩上书“中华民国拾贰年岁次造”等字样。
53—华德堂[马金镇石柱村·清·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胡氏祠堂。
共有二进,中有天井,占地面积约312平方米。
第一进有戏台,牛腿、雀替有各类彩绘。
天井构筑较精细。
大门门罩用砖叠檐翘角,下有砖雕,门框砖砌,河卵石砌马头墙。
54—翕和堂[马金镇杨和村·清·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张氏祠堂。
共有二进,中有天井,占地面积约345平方米。
两进面阔都为五间。
大门门罩用砖叠檐翘角,下有砖雕,门框砖砌。
硬山顶,阴阳合瓦,有勾头滴水。
据传从马金九里坑迁居于此,为五兄弟之一,建祠堂名“翕和堂”,义为和谐、和睦。
55—敦睦堂[马金镇举林村·清·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郑氏祠堂。
共有三进,进与进之间有天井,占地面积约348平方米。
第一进面阔三间,有梅花和圆形柱。
第二进面阔三间,屋面阴阳合瓦有屋面板。
第三进有楼。
56—光启堂[马金镇排田村·清·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郑氏祠堂。
共有三进,进与进之间有天井,占地面积约420平方米。
为砖、石、木结构建筑。
第一进戏台,歇山顶,牛腿雕刻精美。
一、二进中天井两边有走廊相连。
大门门罩用砖叠檐砌筑,两边各有一券顶小门。
57—裕昆堂 [马金镇岩潭村·清·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余氏祠堂。
座东北朝西南,共有三进,各进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相连,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
第一进戏台,两边有楼。
第二进大厅,明间五架前卷棚后单步梁。
第三进有楼。
整体建筑雕刻简单,鹅卵石砌墙为主。
58—孝思堂[塘坞乡洪村·民国·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汪氏祠堂。
座东北朝西南,共有三进,各进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相连,大门前有廊,占地面积约607平方米。
第一进戏台。
第二进大厅,明间五架前卷棚后单步梁。
第三进有楼。
整体为砖木石结构建筑。
59—凤山堂[塘坞乡朱坞村·民国·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张氏祠堂。
共有三进,各进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相连,占地面积约390平方米。
第一进戏台。
第二进大厅前卷棚额枋上雕刻龙凤,非常精美。
第三进有楼,高出二进0.7米。
中天井两边有走廊相连。
大门上砖雕内容丰富,形象生动。
60—三治堂[音坑乡青山头村·清·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郑氏祠堂。
座北朝南,四柱三间五楼牌坊式门楼,门面砖雕精美且保存完整,青石条门框。
共有三进,各进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相连。
占地面积平方米。
第一进戏台。
第二进大厅明间五架前双步后单步梁。
1998年重修。
据《郑氏宗谱》记载,该村郑氏唐武德年间由安徽歙县迁来,始迁祖为太常寺少卿郑元畴。
61—文昌阁[苏庄镇苏庄村·民国·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共一进,占地面积约72平方米。
为砖木结构楼阁建筑。
重檐歇山顶,阴阳合瓦有屋面板和搏风板。
面阔、进深各三间,共用柱18根,牛腿、雀替有雕刻。
62—敦怡堂[村头镇小溪边村·清·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座北朝南,共有三进,各进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相连,占地面积约469平方米。
第一进戏台。
第二进大厅前金柱枋上雕刻八宝图案非常精美。
第三进有楼。
大门框用青石条构筑,有砖雕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其中有“萝蔓世家”四个大字,但破坏严重。
63—林氏节孝坊[桐村镇王畈村·清·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座东朝西,四柱五楼砖牌坊,明间阔2.38米,次间阔1.53米。
整座牌坊用砖砌筑,唯最高楼上嵌“圣旨”石匾,明间门楣上嵌“旌表已故儒士苏必亮之妻林氏节孝坊”石匾,石匾右边书:“大清道光乙酉”、左边书:“继男正元建”。
64—詹氏祠堂[林山乡舜山村·清·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共有三进,一、二进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相连,廊有楼,占地面积约576平方米。
第一进戏台。
第二进大厅牛腿、平盘斗、雀替雕刻非常精美。
第三进后重建。
大门为四柱五楼翘角门楼,左右各有一小券门。
65—永祚堂[塘坞乡洪田村·清·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朱氏祠堂。
共有三进,一、二进间有天井。
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
第一进戏台,歇山顶,单檐翘角。
第二进木构件雕刻非常精美。
66—庆善堂[塘坞乡洪田村·清·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张氏祠堂。
共有三进,依次为前厅、后厅、后堂,木构件雕刻简单。
各进间有天井。
占地面积约335平方米。
第三进有楼。
67—集贤祠[长虹乡霞坞村·清·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共有三进,依次为戏台、厅、后堂,占地面积约340平方米。
四柱三间五楼牌坊式门楼,第一进戏台,一、二进间天井两边厢房有楼。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开化有哪些重要文物古迹